东莞帮助韶关超3000困难户住进漂亮“小洋楼”

06.08.2015  12:42

■走进翁源县白莲村朱屋,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面展现在眼前

■翁源县白莲村整齐划一的农宅

莞韶情深  助推振兴

——东莞新一轮对口帮扶韶关工作系列报道

东莞时间网讯 “感谢扶贫‘双到’工作组,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能住上这样的房子。”7月29日下午,乳源县新兴村的困难老党员曹秀丽站在自家即将竣工的小洋楼里,连声说着感谢。东莞韶关第二轮扶贫“双到”工作帮助3035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完成房屋改造,曹秀丽是其中一个受益者。

记者在韶关采访获悉,扶贫“双到”工作始终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修村道、建民房、架桥梁,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及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建新房

贫困户集体住上新房

曹秀丽的丈夫去世得早,独自一人靠种地拉扯大两个儿子,之前一直住在面积仅40平方米的泥砖房里。“房子破破烂烂,打雷下雨时就特别怕倒了。”  曹秀丽说。

如今两个孩子在外面读书工作,她一人在家种了7亩多田。虎门镇驻乳源县扶贫“双到”工作组的驻村干部了解到情况后,一方面鼓励她加入优质稻种植合作社增加家庭收入,另一方面将他们家列入住房困难户房屋改造名单之列。

现在,曹秀丽112平方米的两层半新房已经建好,计划10月份搬进去住。还没入住,房子就已经带来了效益,租给同村的黄烟种植大户刘小生用来存放黄烟。拉着虎门镇驻乳源县扶贫“双到”工作组组长李忠诚的手,这位朴实的农场妇女除了“谢谢”找不到其他表达词语。

像曹秀丽这样幸运的,还有常平扶贫工作小组对口帮扶的南雄市油山镇夹河口村委会的一个村小组。这个村的村民居住在上世纪80年代兴建的泥砖瓦房中,每到下雨天便是泥泞潮湿,居住环境恶劣,急需整村改造。

2013年8月,常平扶贫工作小组结合夹河口村的实际,多方筹集资金,总投资480多万元,建设20套面积260平方米的两层砖混结构楼房。“这个项目,我们也是精打细算,采用了联排的方式节省建筑成本,集中一起建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常平镇驻南雄市油山镇扶贫工作组组长张国栋说。

新建的村子,预计今年9月可以全面竣工,叫“什江·常平”新村,而每户村民自己只需出8万元就实现了新房梦。除了建造20套楼房,扶贫工作小组还同时建设文化活动广场、老年人活动室、信息宣传栏、休闲亭和安装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

类似夹河口村这样整村推进搬迁建设的还有3个幸福安居示范村共138户。从泥砖房到“小洋楼”,贫困户的居住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止一个韶关当地干部这样告诉记者。

改村容

贫困村成了省卫生村

除了建房子外,改变农村基础设施面貌也是扶贫工作的重点。走进翁源县白莲村朱屋,整洁靓丽的村委会办公室、整齐划一的农宅,加上整齐的路灯,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面展现在眼前。

这两年,在寮步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朱屋通过实施新村主道硬底化、巷道排水设施和环境绿化建设工程,完善新村的基础设施,并解决新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为村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卫生的宜居环境。2014年,朱屋新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为白莲村新农村建设添置了一块亮丽的名片。

在大朗镇对口帮扶的乳源县桂头镇阳陂村,文化综合楼成为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该项目总投入资金75万,首层设计为老年人活动中心,二层设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文娱活动室。项目建成后大大提升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为解决饮水问题,6月初,阳陂村安全饮用水项目开始动工。而在整个桂头,阳陂、小江、凰村3个村安全饮水项目预计总投入468.86万元,共惠及14个自然村686户2963人。目前已投入240.4万元,已经有7个自然村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架新桥

13座“民心桥”解民困

白莲村有11个村民小组,其中彭屋的3个村小组与其他8个村小组一江之隔,几年前,连接彭屋的木桥被洪水冲垮后,彭屋村民出行由原来不到500米变成需绕道5公里,有些村民、学生为节省出行时间,选择涉水渡过130米宽的滃江河,雨季时非常危险。

为解决彭屋村民长期“出行”难和农产品“运输”难问题,寮步镇驻村工作组和白莲村委会共同商定,启动白莲桥建设工程项目。记者在现场看到,桥梁施工的便道已经建好,挖掘机正在江心围堰施工,为大桥桥墩打基础。驻村干部告诉记者,这座桥将争取今年10月底完成桥梁建设,桥的上下游还会进行河岸整治,将成为白莲村景观新亮点。

村民彭老伯对新桥充满期待,不仅淮山外运节省了路费,而且680多位村民再也不用担心出行问题了。而在韶关,像这样的民心桥梁,由东莞扶贫工作小组参与筹建的一共有13座。

■数说扶贫 

对口帮扶韶关5县市20415人

东莞市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对口帮扶韶关乐昌、南雄、翁源、新丰、乳源五县(市)80个重点贫困村5982户20415人,占韶关全市310个贫困村四分之一,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3035户,占韶关全市10615户约三分之一的任务。

实施了230多公里村道、13座民心桥以及一大批水利工程等941个项目建设,改善了农田灌溉1.53万多亩,完成了3035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房屋改造任务,推进了3个幸福安居示范村共138户整村搬迁建设,解决了13156户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完成了80个村便民服务室等一批民生保障项目建设,新建或修缮了65个村两委办公楼,实施了42个环境整治工程,增加了垃圾、路灯、文体广场等一大批公共设施,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保障和便民条件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