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昭通大决战 | 东莞帮鲁甸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2019年3月,在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及东莞驻鲁甸县工作队的协调下,鲁甸县人民医院成立了鲁甸·东莞眼视光诊疗中心。短短一年半的时间,该中心不仅填补了当地无眼科专科的空白,还免费帮助1000多名当地人重见光明。最关键的是,这种协作帮扶,已开始助当地医疗产生“造血”能力,一些土生土长的当地医生逐渐成熟,开始独立站上手术台,为患者开展治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鲁甸·东莞皮肤病专科联盟、鲁甸·东莞胸痛中心联盟、鲁甸·东莞妇幼保健专科联盟、鲁甸·东莞精神卫生中心、鲁甸·东莞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中心,纷纷落地,“鲁甸·东莞”酝酿多年的“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计划,于今年悄然启动。
她让患者重见光明
土生土长的鲁甸人饶兴林怎么都想不到,家门口的医院、家门口的医生,竟然在今年治好了困扰他二十余年的先天性白内障,助他重见光明,顺利来到东莞就业。
饶兴林并不知道,他的治愈案例,对于26岁的年轻医生王黎而言意义重大:饶兴林是王黎独立治愈的第一个白内障病例。相比饶兴林的喜悦,王黎收获的不仅仅一份信心和责任,她的心中也充满了感动。
“怎么都想不到,刚走出校门3年的我,竟然成为了县里第一个能独立开展眼科手术的鲁甸医生。”谈起这3年的工作经历,王黎用了“幸运”二字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2017年9月,刚刚走出校门的王黎,顺利考入了鲁甸县人民医院,成为了一名“菜鸟”医生。在轮岗学习期间,她努力学习临床知识,并对外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计划在结束轮岗学习后,向医院申请希望能在外科开展工作。但是,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轮岗学习还未结束,王黎就被院领导派出了新成立的眼科。
“医院以前没有眼科专科,轮岗也没有专门的临床学习机会,可以说,我当时基本上是一个‘小白’,心中特别没底。”带着几分忐忑,王黎按照医院领导的指示,来到了科室报到,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刚刚完成报到手续,她就收到了一份通知:到东莞去进修半年。
“人生地不熟,能不能学到技术,心里也没底,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带着一些期待,王黎二话不说,整理好行李后,便登上了去东莞的航班。
“在东莞光明医院进修期间,院方给了我们最高的进修待遇,院长和博导专家亲自对我们传帮带,手把手的教我们技术,我从一名眼科‘小白’成为老师们的助理医生。”王黎说,完成进修任务后,她又回到了单位,此时,东莞医生已经正式在县人民医院接诊,而她也带着学回来的技术,努力地协助东莞医生治疗患者。
“那时,我就想,自己若能独立开展治疗,为东莞医生分担压力该多好。”带着这样的想法,2019年8月,王黎再次申请到东莞进修一年,她决心用一年时间,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眼科医生。
2019年9月初,当饶兴林摘下纱布,准确地辨认出视力表上的符号后,年仅26岁王黎开始坐上了自己独立的诊台。
她说,未来东莞的老师们撤离后,她要在这个诊台上撑起“鲁甸·东莞”的招牌,让更多的患者重见光明。
“带不走”的医疗队
实际上,王黎的经历,仅是东莞帮扶鲁甸“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计划中的一个开端和典型缩影。
在帮扶过程中,东莞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鲁甸县委常委、副县长钟雅哲和东莞光明医院的帮扶医生也从实践中产生了新的思考:如何让有限的帮扶带动当地医疗技术长远的发展,这才是扶贫协作的核心问题。
为此,东莞驻鲁甸工作队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研讨,提出了“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计划,决定在帮扶期限内,尽双方之所能,为鲁甸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为当地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东莞驻鲁甸工作队与当地政府以鲁甸·东莞眼视光诊疗中心项目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启动了全盘计划。鲁甸·东莞眼视光诊疗中心挂牌后短短一年半时间,鲁甸县全县十二乡镇卫生院成立了眼科工作室,村、镇、县三级眼科诊疗网络也建立起来了。
发展至今,该县每个乡镇都成立了一个眼科工作站,一些常见的眼科病到村、镇卫生站、卫生院就可以解决。截至目前,该诊疗中心已接诊超万人,完成白内障筛查1500多例,1000多人通过免费手术重见光明。
试水项目见效后,东莞驻鲁甸工作队举一反三,积极协调东莞力量进驻鲁甸进行“造血”性帮扶。今年,在东莞力量的帮扶下,鲁甸县人民医院先后成立了鲁甸·东莞皮肤病专科联盟、鲁甸·东莞胸痛中心联盟、鲁甸·东莞妇幼保健专科联盟、鲁甸·东莞精神卫生中心、鲁甸·东莞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中心,一大批和王黎一样的年轻医生登上了去东莞进修学习的航班,未来,东莞支医医生撤离后留下的诊台,将成为他们实现职业理想的“大舞台”。
数据统计,在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统筹下,2017年,我市每年先后接收了昭通市医务人员三批,至今已累计接收十批共202人,分别安排到直属医院、厚街医院等综合医院进修学习。其间,免去所有来莞进修学员的培训费、教材费、住宿费及减免伙食费等,安排资深带教老师进行辅导。东莞市还整合了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优质资源,以项目共建的形式发动市内24家医院结对帮扶昭通20家医院,先后选派60多名技术精、作风好、医德佳的医疗骨干到对口点开展为期12个月的扶贫协作工作。
全媒体记者 王子玺/文、图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