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建寨卡病毒实验室严防疫情输入

17.02.2016  10:08

天冷伊蚊不活跃  东莞发生寨卡扩散风险低

市疾控中心提醒,随着气温回升伊蚊逐渐活跃,传播风险会增加,市民要注意防蚊灭蚊

以下30个国家或地区正流行寨卡,市民去疫情发生地要做好个人防护

东莞时间网讯 春节前后,“寨卡”这一陌生词汇一跃成今年热词。前天广州确诊全国第二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一周前在江西发现,两名患者都是从委内瑞拉回国并经广东口岸入境,患者都是青年男性。

东莞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寨卡病毒病是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和登革热相似,主要由蚊媒传播,但寨卡病毒病还可以通过母婴传播,罕见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截至目前,美洲共有数十个国家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感染该病毒可能生小头宝宝。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我们已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东莞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气温不高,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尚不活跃,一旦出现寨卡病毒病病例,引发进一步播散的风险很低,但随着天气慢慢热起来,防蚊灭蚊不力,传播风险会大大增加。

两名输入性寨卡病例都由广东入境

据省卫计委通报,与2月6日江西发现的首例寨卡输入病例一样,第二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是一名28岁的男患者,江门人,近年在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委内瑞拉经商,2月12日回国抵达白云机场入境 健康 检疫时发现有发热、皮疹,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立即采血筛查寨卡病毒,通过广州120急救中心将患者转运至广州市医疗机构隔离治疗。15日经中国 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检测,确认该病例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患者曾在一个月前在委内瑞拉与类似的发烧病人、皮疹病人接触,回国前也曾被蚊虫叮咬,在2月10日开始发烧,随后出现少量皮疹。通过对同航班入境人员的排查,未发现其他有症状者,航空器和口岸相关场所也已经进行严格的 卫生 处理。

目前这名患者仍在医院隔离治疗,发热、皮疹等情况趋于好转,血液中已检测不到病毒信息,但其尿液、唾液中仍含病毒,仍需接受进一步治疗。    这是中国第二例输入性、口岸检出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一周前在江西发现,一名34岁男性,有委内瑞拉旅行史,患者从香港入境,经深圳回到江西赣州,目前已治愈出院。

近期伊蚊不活跃

东莞传播寨卡风险低

自从确诊首例寨卡输入病例后,全省上下打醒十二分精神防控,很多小伙伴不解,这寨卡病毒究竟是什么来头,如此让人人心惶惶。

昨日,东莞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与登革热类似,以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为主,症状通常较轻,极少引起死亡。该病主要通过蚊媒(伊蚊)叮咬传播给人,此外还可以通过母婴传播,罕见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寨卡病毒的最突出危害,是对孕妇造成影响,导致胎儿、新生儿小头症的出现。

目前,寨卡病毒已经在全世界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疫情传播流行,而且目前尚无可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疫苗。

东莞传播风险如何?

昨日,东莞市疾控专家介绍,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目前我市气温不高,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尚不活跃,一旦出现寨卡病毒病病例引发进一步播散的风险很低。但是,东莞市疾控专心专家也提醒,随着天气慢慢热起来,伊蚊逐渐活跃起来,如果防蚊灭蚊不力,那么寨卡病毒病的传播风险就会大大的增加。

防控

东莞建立了寨卡病毒实验室

两例寨卡病毒输入病例都是经广东口岸入境的,为了严防疫情输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市卫生计生局积极部署各项防控工作,市疾控中心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一是加强与检验检疫、 旅游 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和信息沟通;二是建立了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并做好了实验室技术和试剂储备;三是加强病例的排查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调查、早处置;加强蚊媒密度监测;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并密切跟踪国内外寨卡病毒病疫情,适时开展风险评估。

疾控专家提醒,如果市民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及结膜炎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发病前的外出情况,这对于医生的诊断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发病前曾经去过近期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国家和地区的。

寨卡是什么?

1、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2、被携带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大约3—7天后,部分人会出现轻微发热、皮疹和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头痛等症状,通常持续2-7天后治愈。

3、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会导致胎儿发生小头畸形,目前尚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

4、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蚊子叮咬。

5、据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超过30个国家流行。

话你知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

孕妇、准孕妇感染寨卡病毒最伤

各类人群包括孕妇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染,在有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生活或前往这些地区旅行会增加感染风险。有研究提示,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小头畸形。因此,疾控专家提醒各位市民,孕妇或有怀孕计划的女士,应避免前往疫区。如必须前往,整个行程务必采取防蚊措施。若有不适应随时就医。

如何治疗

无特效药,对症治疗

寨卡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一般症状较轻,为自限性疾病,采取对症治疗即可,包括止痛、退烧、休息和大量饮水等。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

主要是防蚊灭蚊

市疾控中心专家说,  没有积水就没有蚊子,没有蚊子也就不会有寨卡病毒病。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主动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对于防控寨卡病毒病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及时清除家里、房前屋后和天台、门楼的积水,翻盆倒罐,消灭蚊虫滋生地;家中的水生植物每隔3—5天换一次水,并注意洗净植物的根部;平时还要注意环境整洁,保持环境卫生;居室要安装防蚊纱窗;睡觉时要挂蚊帐;家里有蚊虫时,要正确使用杀虫剂、蚊香、电蚊香液等;到野外活动时,要穿浅色的长袖衣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孕妇和准备打算怀孕的女士尽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如果必须去,务必做好防蚊措施。

提个醒

这些地区正流行寨卡  前往需做好个人防护

省疾控中心通报,据欧洲疾控中心统计,截至2月10日,全世界共有超过30个国家或地区(详见下表)发生寨卡病毒病的本地传播疫情。由于目前尚无可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市民如需前往以下地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如果必须要去疫区,在疫区外出时,应穿浅色长袖、长裤和长袜,并在裸露皮肤和衣服上涂抹防蚊剂,避免蚊叮。关于防蚊剂的用法,请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归国入境时,若出现身体不适,如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等症状,请主动告知机场/港口检疫人员。回国后14天内,仍须继续使用防蚊剂。如若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

发生寨卡疫情的国家和地区:

美洲: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亚、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海地、苏里南、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哥斯达黎加、牙买加、瓜德罗普、美属维京群岛

大洋洲: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新咯里多尼亚、斐济、瓦努阿图、美属萨摩亚、汤加

亚洲:马尔代夫、泰国

非洲:佛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