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建筑垃圾年增或超300万吨

04.11.2014  10:42

   东莞时间网讯 根据估算,东莞每年新增的建筑垃圾超过300万吨。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东莞各镇街对建筑垃圾管理起步较晚,规范而系统的处理设施、管理体系、具体产生情况可说是空白。对于这项东莞市政协主席会议督办的重点提案,近日,市城管局回复称,将对全市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编制东莞市余泥渣土综合处理专项规划,并试点推广寮步镇的清运体系。

  试点推广“寮步模式

  市政协委员郑金伙提出,东莞目前可供开发建设的用地已消耗90%以上,新开发建设用地占地不足10%。东莞未来的新城市建设将以“拆旧建新”、“三旧改造”为主,每拆除1平方米混凝土建筑将产生近1吨的建筑垃圾。通过相关部门调查统计数据,部分拆迁公司年拆除量约150万平方米,制造建筑垃圾超过100万吨。由此可见,每年东莞新增建筑垃圾超过300万吨。

  这些建筑垃圾怎样处理和利用?这是众多政协委员今年关注的话题。包括民革东莞市委会以及六名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系列提案一共有7件,被列为了2014年市政协主席会议督办的重点提案。

  对此,市城管局表示,目前东莞尚未建立完善的建筑垃圾处理机制及处置设施,主要通过市场自行调配直接回用,部分镇(街)具有临时消纳场对本镇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简易堆填。市城管局表示将在2015年组织编制《东莞市建筑废弃物处理处置专项规划》,逐步规划东莞市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工作。

  市城管局透露,目前寮步镇参考国内外做法,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建筑垃圾清运模式。该模式是由清运企业在每个村(社区)和每个楼盘合理设置收集点并放置车载收集箱,待收集箱装满时由余泥渣土产生单位通知清运企业派车清运至政府指定的余泥渣土临时消纳场进行分类处理。东莞将选取条件合适的镇街作为试点,率先从清运体系上进行管理。

   推动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如何“变废为宝”也是政协提案中的一大焦点。民革东莞市委会提出,东莞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缺乏政策引导,导致东莞的企业到深圳投资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产业。多个提案都建议,东莞应加大扶持创办建筑垃圾的加工企业,开发再生材料产品,并就再生建材制品的出路给予大力帮扶。对于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材料或产品的单位,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优惠。

  对此,市发改局表示,建议加大对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长效财政激励机制,在资金补贴、财税金融、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倾斜。市经信局则表示,市财政从去年开始,连续三年对全市32个镇街的再生资源管理队伍进行补贴,去年每个镇街补贴50万元。此外,市经信局向市政府申请统筹解决东莞市再生资源集中处理中心用地指标,目前已就5个镇(园区)集中处理中心用地问题征求了市国土局、市规划局等多个部门意见,并将有关情况反馈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