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何也现“水土不服”
武剑辉是东莞引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之一,他不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烂在实验室,所以选择了来莞创业。 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摄
■编者按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 东莞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日,东莞出台多项人才政策,人力资源部门在各镇街巡回宣讲,希望以政策的比较优势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人才结构调整升级,加快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命题再次摆在东莞面前。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强调,实施人才战略,党委政府要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只有将人才集聚在东莞,创新驱动才有支撑,转型升级才有前提和基础。
人因城聚,城以才兴。那么,东莞人才结构调整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针对上述问题走访发现,在 经济 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东莞面临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的诸多挑战,迫切需要人才支撑,而摆在东莞面前的,还有技术人才高薪难求、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为代表的中层人才缺乏、高层次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现实挑战。
本报今日起推出《东莞人才观察》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利用成熟的产业链配套,快速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这是东莞作为“世界工厂”展现出的创新能力与优势。
近年来,大量高层次人才借助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载体,将实验室里的项目走向市场,打通、整合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孵化和市场销售的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由于科研项目产业化的过程,需要经过科研成果、新材料的小试、中试阶段,所需实验设备成本高,加之缺乏对接市场的渠道,由高层次人才初创的企业往往也有成长的烦恼。而对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企业,磨合与培养也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现状1
政府投入不断加大 高层次人才迅速聚集
武剑辉是东莞市引进第二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之一,他不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烂在实验室,他选择了创业。2012年,武剑辉在东莞创建了广东睿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并出任总经理,注册资金1000万元。
创业之初,他作为领军人才,得到东莞市政府300万元资助。公司成立前三年,团队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研发中,彩超、贝贝胎心仪、多功能分析仪、 健康 鼠标先后问世。
为吸引像武剑辉一样的创新创业人才,东莞近年来不断加强人才经费投入保障,2012年起每年投入10亿元、连续5年共50亿元实施“人才东莞”战略,各镇街(园区)每年按照不低于财政收入3%的比例建立人才专项资金。为加大对科技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资助力度,近年来累计向在莞的省市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提供市财政配套资助3.1亿元。
与广州、深圳相比,东莞高校科研院所不多、科研基础条件薄弱、创新型人才缺乏。对此,东莞加大人才平台的建设和创新力度,在较短时间内迅速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如今在莞创业的武剑辉,最初被引进也是在东莞与高校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平台电子科技研究院。
“新型研发机构为东莞打造的聚集高层次人才平台,营造了良好的人才聚集氛围。”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告诉记者,研究院在东莞创办6年多来,技术研发团队从30人扩充到600多人,引进人才中不乏“千人学者”、海外知名高校教授。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东莞的经济发展是持续的,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是动态的,需要多少高层次人才,很难去做一个静态的判断。不过,关键不在于是否有一个固定的人口最优结构,而是东莞需要形成可持续的,吸引高层人才进入东莞的环境和用好用活人才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