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湾区·筑梦东莞③|32家新型研发机构开掘东莞自主创新源头活水

18.11.2019  12:25

近日,东莞前三季度成绩单发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92.01亿元,同比增长7.2%,在珠三角排第1位。

人们在称赞龙头企业、先进制造为东莞做出的巨大贡献时,也会感谢松山湖畔的实验室里,那些埋头做研究科学家们。

东莞以制造业闻名于世。但长期以来,这片土地上的源头创新能力弱、成果少。东莞市政府创造性地傍“科技大树”,与全国知名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东莞新型研发机构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对深化产学研合作进行了有益探索。目前,全市共有新型研发机构32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4家。通过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东莞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联系。

据不完全统计,东莞各新型研发机构近三年累计投入R&D经费12.34亿元,是东莞传统科研机构研发投入的6倍之多;累计承担各类项目816项,其中国家项目54项、地方项目436项;截至去年底,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700余项。

东莞32家新型研发机构聚集了各类人才5500多人,集聚高端人才206人,6个省创新科研团队、15个市创新科研团队、96名外籍创新人才。在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努力下,东莞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奔涌而出。

古稀科学家在东莞圆创业梦

11月的松山湖,空气清新,景色迷人。在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一位72岁的老人却步伐匆匆,无暇顾及眼前的风景。

这位老人叫彭晓南,是中国年龄最大的创业者之一。彭晓南过去是河南科技大学的教授,研究环面蜗杆传动理论和实验30余年。他毕生有个愿望:设计、研发一种寿命长、精度高、成本低的机器人精密减速器。

2014年,彭晓南从学校退休。2015年,彭晓南与洛阳一家煤炭机械企业的老板合作,开发环面蜗轮蜗杆加工机床。由于第一台样机运行效果不理想,洛阳老板甚至断言:“如果你能做出来,那就是对精密制造的讽刺。”若非遇到李泽湘,也许彭晓南投入了大半辈子心血的项目就此停滞。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李泽湘认识了彭晓南教授,感受到彭教授对减速器的热情和信心。2015年,李泽湘找到洛阳,希望彭晓南能到松山湖来,继续相关领域的研发。与煤炭机械企业老板讨论股份时,彭晓南说:“随便给我多少股份,我只是想把这件事做成!

老伴劝阻彭晓南:“你快70岁了,还折腾什么?”彭晓南坚定地说:“但我能休息安稳吗?这件事我已走了90步,现在放弃不是前功尽弃?

就这样,他带着老伴一起南下,驻扎在松山湖,创办了纳密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3年多以来,彭晓南在河南、东莞两地来回奔波。有一年夏天,洛阳高温难耐,在设备加工现场,彭晓南突发脑梗塞晕倒,休整几天后,他很快又精神抖擞投入创业中。彭晓南说:“有时走路、吃饭都在思考问题,很多都是在走路的过程中想出来的。”因为心里有目标,彭晓南不觉得苦。

如今,彭晓南的梦想很快就要开花结果。他们设计并制造出适用于产业化生产的精密数控专用环面蜗轮蜗杆机床,有效提高了产品寿命和精度,并在2018年完成小批量生产,计划在2020年实现批量化生产。

机器人硬件创业,门槛高、投入大、周期长,成功率极低。然而,在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却有90%以上的在孵团队成功孵化为科技型创业公司,累计引进和孵化80余家科技型公司。研究院创办者、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说:“这种成功率,尤其在硬件孵化领域,世界上很难再有第二个。

东莞制造业重大变革背后的身影

前三季度,东莞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32.54亿元,增长10.9%;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40.60亿元,增长17.9%,成为东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东莞制造到东莞智造,东莞制造业重大变革背后,是一群科学家的身影。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经过十余年发展,已成为我国制造领域知名的新型研发机构。工研院院长张国军介绍,自建立以来,工研院先后牵头发起或者参与国家制造领域3次重大战略规划实施:

牵头发起了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协助东莞市创建广东省数控一代示范市;建设全国注塑机节能改造示范点,为广东永高、茂瑞电子等企业实施了上千台注塑机节能改造项目,市场占有率超过60%;深度参与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在已经实施的三批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新模式)中,工研院直接参与的项目累计达15项,通过市场化采购应用工研院技术的项目超过38%,建设的劲胜智能制造车间被评为首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并被选为全国现场会唯一示范点。

今年上半年,再获授权专利9项!”离工研院不远,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简称“电研院”)负责人兴致勃勃地说,电研院拥有的专利已经超过300件。

电研院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资源,建成了3个院士工作站、5个公共实验室、9个研究中心在内的60余个国家省市行业重大技术服务平台。与300多家企业开展了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合作,为近万家企业提供了高端的技术服务,推动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由“加工型集群”迈向“创造型集群”。

通过实施“换芯工程”,电研院推出了国内首款北斗/GPS双模卫星导航芯片;加快了勤上光电等企业绿色电源芯片的国产化进程;实现了正业科技、远峰科技等企业产品核心组件以及顺络电子、风华高科高端材料的自主研发。通过实施健康云及大数据,研发了健康云、协同医疗及互联网+医院三大平台,目前已记录800多万人的健康数据。

一个优秀科研团队胜过千万投资

暨南大学研究院的创业历程和科研成果,让人肃然起敬。暨南大学研究院院长蒋杰说,从2013年落地东莞以来,研究院秉承暨南大学“忠信笃敬”的校训,坚持花最少的钱,干最难的活,如今终有所成。

东莞市政府支持暨南大学研究院启动资金2500万元,给予667平米的办公场地。蒋杰将暨南大学的各种资源引入东莞,利用技术优势“帮人打工”,全面走向市场,几年来,暨南大学研究院通过市场手段获利1600多万元,对政府启动资金的依赖程度只有约40%。

目前,我国瘦肉精、孔雀石绿等兽药残留检测依赖从国外进口同位素标注的标准物质。蒋杰介绍,进口标准物质,10毫克要几万元人民币!暨南大学研究院开展标准物质的产品开发,目前6个常见兽药残留标准物质中,已攻克4种标准品的工艺,即将突破全国性技术难题。目前国内肉类产品进出口如采用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较长,需在海关检验滞留多日,按暨南大学研究院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将极大提高检测效率,提高通过效率,大大降低法定检测机构和企业的时间成本。

回顾发展历程,蒋杰认为,一个优秀科研团队,胜过千万投资。

暨南大学教授王通带着自己在传染病检测方面的技术,进驻研究院的孵化器。该技术可检测艾滋、乙肝、丙肝等病症,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检测技术。入孵才两年,今年预计实现营业额4000万元。

孵化器培育的广州一星医疗机械公司,目前有3类医疗专利正在国家食药监管局申报,其磁共振技术有望填补国内细分领域空白;在孵的东莞博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选东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奖项,在动物疫苗领域的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来源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吴擒虎)

暨南大学获各类捐赠超1.3亿
大洋网讯 昨日,暨南大学举行第四届全球校友会会长(秘书长)会议暨第二届校友工作会议。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暨南大学在113周年校庆期间共收到各类捐赠超1.广东大洋网
东莞市人工智能学会成立
推动人工智能产学对接,培养一批本土的人工智能企业。News.Timed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