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援建西藏资金85%以上投入民生建设项目

21.09.2015  15:47

长安镇援建的珠曲登村村级 卫生 室。

建设中的林芝巴宜区幼儿园。

西藏林芝巴宜区委副书记、区长 米次。

60位五保老人住进了集中供养服务中心

全区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诊

东莞时间网讯 十一年来,东莞的援藏工作始终突出“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的首要原则,将对口援藏工作与改善巴宜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相结合,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援藏干部、巴宜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孙世宏介绍,东莞第七批援藏以来,援建资金的85%以上都投入到了民生建设项目上,累计安排民生项目资金达8300万元。

其中,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院等民生项目50多个,累计铺设村道140公里,建成安居房18万平方米,改善6400人的居住条件,建立各类卫生站、诊所28个,投入2166万元新建、改建各类学校6所,惠及1300多名学生。 

东莞援藏干部 孙世宏。

老有所养

60位五保老人住进供养中心

去年中秋前夕,孙世宏下乡慰问,“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孤寡老人,居然睡在一个四处透风的房子里,还紧挨着猪圈。”孙世宏回忆,当时老人冻得直哆嗦,“走之前,我把自己的外套留给了老人。”

回到巴宜后,孙世宏开始盘算怎样才能解决全区214名五保户群众的供养问题?“一开始我通过朋友圈,动员中南财大的同学、东莞的爱心企业捐衣捐被。”孙世宏说,但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为确保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区委、区政府立足巴宜区实际,投入资金771.16万元与已有的敬老院合并建设成巴宜区五保户集中供养中心。”

这其中援藏资金安排295万元,积极争取自治区、市、区配套资金476.16万元。项目建筑面积为1825平方米,新建床位37张,目前共有77张床位。涵盖居住用房、生活用房、医疗 保健 用房等一体式服务;已建成的巴宜区五保户集中供养服务中心,老人们起居室里语音呼叫系统、电视、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同时还建有食堂、连廊等配套设施。

“项目已于2014年12月底顺利完工并通过终审验收,于2015年4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目前供养五保老人60人。”9月20日上午,记者走访这个供养中心时,巴宜区发改委主任王胜说,五保户群众在集中供养服务中心真切地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病有所医

15个村级卫生站建成投入使用

巴宜区全区面积10238平方公里,共有67个行政村,非常分散,农牧民就医难是个大问题。

为了实施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农牧民在区乡两级医疗机构看病就医费用全免”的政策,实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全覆盖,巴宜区第七批广东援藏工作组经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决定在全区4镇3乡选择25个交通不便、离乡镇及市区较远、无基础医疗设施保障的村庄建设村级卫生医疗站。

王胜告诉记者,项目建设总 投资 达700万元(援藏资金安排625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75万元),建筑面积2000m2,相应医疗卫生设施设备配套齐全。项目建成后,将惠及25个行政村6148人。目前,珠曲登村、布久乡杰麦村等15个行政村村级卫生医疗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次仁曲真是巴宜区珠曲登村的赤脚医生,从今年起,她开始在村委会大院的卫生医疗站坐诊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农牧民就医问题。”次仁曲真说,以前有个什么病痛,农牧民们要么忍着,要么我去给他们看病;但通讯不发达,会出现病人找不到我,我找不到病人的现象,“各个村子相隔非常远,就是到镇上的卫生站,最近的也有5公里。”

“广东省政府捐赠了价值100万的药品,比较齐全,应对常见病没有任何问题。”在珠曲登村卫生站,有摆满各类药品的药房,有专门的输液室、治疗室,整齐有序,次仁曲真说,现在有了村级医疗卫生站,方便了村民,也方便了医生。“看病难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孙世宏介绍,接下来将在巴宜区67个行政村全面推广村级卫生医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