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援疆干部:吃苦实干在前 赢得拥护信任

24.07.2015  16:51

■第三师师部领导与东莞考察团详细了解援疆干部的办公和居住环境

■黄少峰

东莞时间网讯 7月3日清晨,新疆和田地区发生了6.5级地震,不远的喀什因同处在地震高发带上而明显感到震感,多名东莞援疆干部都感受到了“晃动”,“这已是新常态”……

喀什临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气候干旱,水质较硬,七八名东莞援疆队队员患了结石病,常流鼻血……

虽然新疆社会大局稳定可控,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三期叠加”过程中,援疆干部们心理压力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如果说环境、生理上的考验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关,那么心理上的孤独和寂寞,对于每一位援疆干部来说更难逾越。

许多援疆干部最怕过周末。上班时,他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思乡之情能够淡化,但忙过之后,寂寞就成了他们心理的常态。平时,平均年龄40.2岁的东莞援疆队员们最渴望的是家里来电话,最煎熬的是放下电话的那一刻。

然而,心里孤寂之外,更难的是,初到喀什的东莞援疆干部,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发展理念,如何开拓新的工作局面?又如何赢得异地他乡干群的信服?

7月17日,东莞援疆干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空谈误事,实干兴业,唯有吃苦实干在前,才能赢得干群的拥护和信任。而这句话转化为现实的行动是:过去的一年半里,东莞援疆干部踏遍了逾万平方公里的喀什所有团场、甚至村落,与当地干部一道努力创造“新师市”。

驻地:

40度高温靠风扇降暑

南疆喀什市区北郊,克孜都维路旁,几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十余名援疆干部就在这里居住、办公。2013年底,东莞新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全部到达喀什。他们要在这里工作3年。

7月16日下午4时许,喀什发出了高温预警,40度的高温烤晒着喀什,街上行人寥寥,而东莞援疆办公楼内因没有空调,大家开动台式转页扇降温。

由于新疆仍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三期叠加”,东莞援疆干部统一管理,执行严格的作息考勤制度。

东莞援疆干部、第三师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天津负责查岗查哨工作,每晚要到援疆干部“点名”。根据规定,东莞援疆干部严禁私自外出,由于道路不够熟悉禁止一个人单独出去,至少要两个人一同外出;严禁私自驾驶机动车,外出需要统一安排车辆和司机;严禁干部到娱乐场所,尤其是严禁在外过夜,每晚11点30分必须回到驻地。

“纪律不能放松,这是铁的要求。”兵团三师党委常委、副师长、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黄少峰说,为了安全,必须要严格管理,“我们的纪律非常严格,每晚查房是必做的功课。”

生活:

“楼上楼下前院后院”

援疆干部活动空间也十分有限,日常不超过60亩地,活动半径不超过300米。援疆干部李高飞说,我们将这种状态形容为“楼上楼下、前院后院。”所谓“楼上楼下”,指的是到楼下打乒乓球、健身,到楼上休息;所谓“前院后院”,指的是工作的地方在前院,休息的地方在后院。

生活空间的局限,使得很多援疆干部都练就一样新本领,援疆干部叶庆辉练就了一手好字,每位援疆干部常练习“飞镖”减压。

初到喀什时,由于人生地不熟,没有多少朋友,黄少峰说,很多队员们就待在宿舍里面看电视。

远离家人,寂寞来袭。黄少峰发现,一般情况下,工作队的成员们每两个月会发一次脾气,会有急躁的时候,会有“顶牛”的时候。为了使大家发泄脾气,黄少峰说,他们专门设立了乒乓球室,改进了健身房,出一身汗,顺顺心气。

“有时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援疆干部、第三师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41团副政委覃春的小孩还不到3岁,一次孩子患了重感冒、发高烧,凌晨3点妻子来了电话,抱怨他不在身边,不能照顾家人。电话这一头的覃春只好不住地安慰,“我只能不断安慰妻子,真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愧疚感。”

■数说东莞援疆

56.7%

师市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8.63亿元(现价)提高到2014年的100亿元(现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22.41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135亿元,年均增长56.7%,全面实现了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双百亿”目标。

154个

“十二五”期间,科学统筹援疆资金23.48亿元,安排援疆项目154个,直接服务民生类项目资金占到援疆资金的85%以上,四年来的援疆项目做到资金100%到位、项目100%完成、质量100%合格。

3.9万人次

前四年,对口援疆支持新建改建安居住房18340套、中小学校4所、供热管网62公里、养老院1所,10个团场城镇基础设施及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助推3.9万人次就业创业,解决了8100户职工的安全饮水问题。

26760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3740元提高到2014年的26760元;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8219元提高到2014年的16600元。

65.68%

积极推进图木舒克市及10个农牧团场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7%提高到2014年的65.68%。以图木舒克市、41团、45团为区域中心,多个团场城镇组团式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成为兵团城镇化提升最快、变化最大的师市。许多已离开师市的群众,看到师市大开发、大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又重新回到师市买房定居。

■点评东莞援疆

三师地理位置特殊,环境很艰苦,点多线长面广,干部们来回奔波,支援建设不容易,三师所有的援建项目都写着大大的两个字——东莞。我认为,东莞的援疆干部以低调务实的作风,很好地融入到当地,连续四年都被评为兵团先进就是证明。他们对边疆人民的热爱,对兵团的热爱,真心融入、真心奉献、真心交朋友,换来了三师翻天覆地的变化。

——师市党委常委、副政委、组织部部长张新辉

■对话黄少峰

援疆项目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扶贫”

记者:这一批援疆与上一批援疆相比,有何新的特点、新的特色?

黄少峰(兵团三师党委常委、副师长、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这一批援疆工作,与上一轮援疆是承上启下,一脉相承。我们援建模式不变,坚持交支票不交责任,支票交给受援方,尊重当地的安排,责任由我们来负责,加强管理,确保实效;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援疆总体思路不变;管理模式基本不变,好制度就要承接下来。

我们要感谢上一批援疆干部打下这么好的基础,他们一切从零开始,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让我们可以开心、放心、安心地工作。

记者:从中央、省委和市委都要求精准扶贫,精准援疆,我们是怎么做的?

黄少峰:援疆项目都要与当地政府、群众一道协商,目的就是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扶贫”。比如说,兵团到师市再到团场,没有“自己的银行”,我们就推动东莞银行在团场设立“村镇银行”,一举还了师市多年的金融夙愿,使师市企业、群众享受到了“莞式金融”的服务与便捷。

过去,师市通讯信号常占线、乱卡号。我们就邀请东莞移动技术人才过来,调试设备,把脉问诊,一举扭转了“信号差”、“乱占号”的现象;

过去,师市最缺的就是教育与医疗人才。援疆工作就首创“飞地人才”计划,创新智力援疆模式,先后推动123名柔性人才进疆服务,提高了当地的教育医疗质量。

记者:您想对家乡人说些什么?

黄少峰:我们来到这里,也是一种荣幸和运气。一年多来,我们与当地干群的沟通十分融洽,融入到当地生活,融入到当地文化,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高度评价。

可以说,东莞援疆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从始至终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东莞干部群众的无私帮助。

■对话覃春

“苦中有乐  苦中有得”

记者:很多媒体报道,援疆很苦,您怎么看这个“苦”字?

覃春(援疆干部、第三师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41团副政委):援疆很苦,但苦中有乐。我们的“乐”,得到了兵团干部职工的认可,也看到了援疆带来的效果和实惠,这也让我们感到自身的价值有所体现;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常抽出时间与援疆干部一起交流,解决援疆实际问题,解决援疆工作队的后顾之忧。

记者:苦中有乐,苦中是否也有得?

覃春:苦中确实有“得”。比如,增加了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增强了战略思维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通过这一轮援疆,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援疆的战略意义和长远意义。

比如,思想认识上,受到洗礼。在西北边陲地区,老军垦扎根边疆,任劳任怨,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我们受到了兵团精神上的洗礼;

比如,个人能力上,有所提高。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在应急事件处理上,在南疆获得了锻炼和历练。

比如,人生阅历上,难得的经历。在大学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服务边疆的激情,如今补上了这一课,苦也好,累也好,乐也好,在其他地方得不到的这种经历。这种历练是宝贵人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