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援疆纪实:草湖产业园问世 GDP预计超200亿

20.07.2015  10:58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新疆东纯兴纺织有限公司。本报特派记者 程永强 摄

■图木舒克市,东莞援建的保障房。本报特派记者 程永强 摄

东莞时间网讯 “不是援疆干部,是在疆干部”、“只有特殊的环境,没有特殊的干部”、“是主人而不是过客”……这些排比句,近日被多家媒体形容为新时期援疆干部的与众不同。

寥寥数语的背后,清晰说明了新时期援疆干部“扮演角色”倏忽间的转变。然而,说易行难。

一个是改革开放的先锋,一个是中国西北重要门户,跨越数千公里的空间距离,东莞援疆干部能改变什么,在改变着什么,何以突破惯性的农牧思维推动产业变革,真正实现富民强师?就在一年前,正考验着两地的援疆智慧。 

草湖问世

重塑师市产业  再造工业新城

距喀什城23公里之外的草湖产业园,一号厂房如今已破土动工,“七通一平”工程也宣布结束,这“一周一喜讯”的捷报频率,标志着200万锭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由“纸上”正式落到了“地上”。

这看似轻松的第一步,或许也是草湖产业园难度最大的一步。

置身于一年前的喀什地区,“草湖决策”虽已论定,却全然不是今天这副样子。因为,这么多年来,以种植业、农牧业为主打产业的师市甚至连10万锭棉纺项目都极少,更何况是200万锭?

“杂音”在所难免。草湖产业园会不会是一个“雷声大、雨点小、走过场”的项目,彼时有一些人在怀疑,心中在打鼓。

“不争论”、“干了再说”,成为东莞援疆干部面对草湖产业园的行事准则。从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做出决定之日起,短短数月间,东莞援疆工作队数十次往返于喀什与草湖之间,一路调研,反复论证。援疆干部、第三师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41团副政委覃春介绍道,“这不仅仅是一项政治任务,实际上顺应了师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现在要做的是让项目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有机结合。”

这个说法,与另一位援疆干部、喀什开发区兵团分区招商局副局长胡平的完全吻合。他专门做了一份上万字的可行性报告分析,陈述利弊,得出了“长期来看,利远远大于弊”的论断。

然而,论证之后,谁来统筹?如何建设?怎样招商?这是头等大事。不久,这一系列问题有了答案。覃春说,今年1月,师市正式成立项目协调服务领导小组,由兵团三师党委常委、副师长、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黄少峰任筹建办主任,全面负责该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及运营等工作。至此,筹建工作责任到人、到户。

“大后方给我们提供了鼎力支持!”7月17日,黄少峰回忆起草湖产业园建设的整个历程时这样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多次作出部署、要求,经过数十轮谈判和协商,最终促成了由东莞国企东实公司、以纯集团和第三师合资组建的  “新疆东纯兴纺织有限公司”,也开创了两座城市与民企共同开发园区的援疆新模式。

草湖产业园到底有多大的分量?师市援疆办副主任张建疆做了一个形象比喻:草湖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将产生超200亿元的GDP,而整个师市去年GDP才近百亿。一个草湖的问世,就等同于再造一个师市。

在草湖规划图中写着这样一段文字:通过产业集群基地吸纳5万名外来劳动力就业,以此推动第二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相关产业工人群体,支撑草湖镇发展成15万居民左右的示范性现代化小城市,从而支撑并加强兵团三师维稳戍边能力。

从高层破题、到项目破土、再到发展破局……一年后的今天,验证了当初草湖决策的前瞻。这个项目也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肯定。

当地报纸《叶尔羌报》6月2日一版的一段描述:“东莞贯彻部署快、规划论证快、首期30万锭棉纺示范项目启动快三个方面。三个‘快’,体现了东莞速度、东莞作风和东莞精神,展现了广东省各级领导干部在援疆工作中高度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政治使命感。”

精准援疆

123位柔性人才入疆  开设师市“自己的银行”

桃花流水、疆式民居,村庄如画。7月15日上午,在第三师41团,东莞援建的41团安居房内,“老军垦”黄万秀听说记者来自东莞,用赞叹的口气说:“太感谢你们了!安居房正是有了东莞的援助才这么快建起来的。”

这位老人跺了跺脚下的麻石路:“前几年这个时候,这里还是土路,风一吹就有沙飞起来,下雨也比较泥泞!”

改变的不仅是路和房。

建设中的图木舒克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三馆合一”援疆项目,备受方圆数里群众的期待。几乎每一个馆的建设,都是在填补图市公共服务的空白。东莞援疆干部、图木舒克市副市长刘建俊告诉记者,建什么,不建什么,援疆项目都要与当地政府、群众一道协商,目的就是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扶贫”。

过去,兵团到师市再到团场,没有“自己的银行”。黄少峰一班人就推动东莞银行在团场设立“村镇银行”,一举还了师市多年的金融夙愿,使师市企业、群众享受到了“莞式金融”的便捷服务。

过去,师市通讯信号常占线、乱卡号。东莞援疆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就立即把东莞移动技术人才邀请过来,调试设备,把脉问诊,最终一举扭转了“信号差”、“乱占号”的通讯状况;

过去,师市最缺的就是教育与医疗人才。援疆工作就首创“飞地人才”计划,创新智力援疆模式,先后推动123名柔性人才(医生81人、教师39人、行政干部1人、企业管理人才2人)进疆服务,同时也带动当地教师、医生交流学习,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提高当地的教育医疗质量。

梳理东莞援疆之策,事情不论大小,皆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先区别不同情况,再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援疆资金不撒“胡椒面”,援疆政策不大水漫灌、大而化之,使得东莞援疆别有特色,也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