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援藏干部:没有家乡的鼎力支持 就没有巴宜今天变化

30.06.2016  14:26

■孙世宏 

东莞时间网讯 林芝特殊的生存环境,考验着援藏干部的意志,而援藏艰苦的工作经历,也同样洗涤了他们的灵魂,展现了实干精神,赢取的是群众支持与信任。

一头花白的头发、一张被高原风霜吹皱了的脸、一个微驼的背影、一身朴实的衣着……行走在林芝市巴宜区的大小村落,村民一眼就能认出,“他就是广东省来的援藏干部孙书记——孙世宏”。

“空谈误邦,实干兴区。”6月22日,东莞援藏干部、巴宜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孙世宏说,唯有吃苦实干在前,才能赢得巴宜干群的拥护和信任。东莞援藏干部、八一镇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王栋也说,必须干在前头。

事实上,经过藏地工作的三年锤炼,援藏干部阅历、视野、意志品质令人钦服。在《莞藏情》这组报道即将收篇之时, 东莞日报 记者用访谈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走进援藏干部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性情和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对话东莞援藏干部孙世宏

牢记重托  对家乡人最想表达的是感谢

记者:三年援藏即将结束,您想对家乡人说些什么?

孙世宏:对家乡人最想表达的是感谢。可以说,没有家乡的鼎力支持,就没有巴宜今天的变化。三年来,东莞援藏工作如果没有强大的后方支持,援藏各项工作推动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援藏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各级党委政府和东莞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也想借你们的报道,对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向全市上下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记者:三年援藏,您有什么感悟?

孙世宏: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远离家乡和亲人的三年里,如果不能伏下身子、静下心神,把家人之爱深藏心底,做好援藏工作只能是空谈,也不能令当地干群信服。所以,我们绝不能有“过客”心态、“镀金”心态,否则难以服众。援藏工作,唯有耐住寂寞,稳住心神,才能立足岗位,主动作为。

让当地老百姓吃上了“ 旅游 饭”

记者:回首走过的一千多个日夜,您最满意、最欣慰、最可喜的是什么?

孙世宏:即将要离开西藏了,最欣慰的是老百姓在离别之际送给我的藏装,这些藏装都是一针一线缝合起来的。尤其是当地干部群众给我起了一个藏族名字永珠诺布,永珠是圆满的意思,诺布是宝贝的意思,寓意为:承诺老百姓的东西都兑现了。

最满意的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和交融。去年六七月间,一辆来自东莞的自驾游汽车,路经巴宜时坏了。当地老百姓知道游客来自东莞时,纷纷送上水果,这个事情让我非常感动。

最可喜的是,13个小康示范村建起来了,巴宜全区实现了免费医疗,打造了318国道旅游 经济 带和306省道水果产业带,让当地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省领导点评东莞援藏时说,东莞援藏工作确实抓到点子上了,就是让老百姓富起来,就是让老百姓满意。看到巴宜的发展,我非常高兴和开心。

记者:离开家人也整整三年,想对家人说些什么?

孙世宏:记得我刚来援藏时,女儿刚上高一,如今已经高中毕业了。家里四位老人也七八十岁了,老人、小孩都托付给了老婆一人照顾,觉得对妻子愧疚是最多的,对家的愧疚是最多的。

■王栋

对话东莞援藏干部王栋

感谢家乡给援藏工作最大支持

记者:这个时候最想对家乡人说些什么?

王栋:这三年,从市委市政府到各部门、各镇街和包括媒体的社会各界,再到老百姓,都给了援藏队伍最大的支持。三年来,我也牢记自己是“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东莞人,牢记市委、市政府的重托,牢记领导、同事和家乡父老的美好祝愿,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圆满完成了援藏工作任务。

记者:三年援藏即将结束,您认为三年中自己收获了什么?

王栋: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锻炼了毅力,也丰富了阅历。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我选择住进了加乃村的村公房,自己烧火做饭,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的就是帮助村民拉来养殖项目,使村集体每年增收120万元,带领这个几乎是林芝地区最贫穷的村从赤贫历史中走了出来。

一把藏刀凝聚全村百姓的谢意

记者:驻村这么久,让你特别感动的是什么?

王栋:驻村那么久,我收到的一件礼物——藏刀,就是最好的证明。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藏族的割肉刀,吃饭用的,这把刀是用了很多年的,越老越珍贵,越老越有意义。我觉得这是让我很感动的地方,说明我做的事情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可,他们没把我当外人,让我觉得我是这个村的一分子。

记者:在藏三年,想对家人说些什么?

王栋:在这里生活上的条件艰苦都可以忍受,最需要克服的就是想家,有时夜深人静,还是会想念家庭,更会觉得亏欠了两个年幼的孩子。

两个孩子大的6岁半,小的才2岁多,每次休假回去,孩子都生怕我会离开,每次我单独出去吃饭,他都怕我是骗他,说爸爸是不是已经回西藏了,等我回到家他才能安安心心地睡觉。每次打电话,孩子也是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

援藏故事

“爱心是本分,扶贫是责任”

援藏3年来,东莞援藏干部始终倾情巴宜,把扶贫济困作为自己工作的分内事,不遗余力地帮扶困难群众走出困境,与藏族、门巴族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得知珠曲登村80岁高龄的次措患白内障多年,孙世宏及时带领巴宜区医院医生到珠曲登村为其诊断,在了解到林芝无好的治疗条件后,他联系广东眼科专家进藏为其实施手术治疗,让次措重新见到了光明。同时,他还资助了1名珠曲登村困难学生,认养了唐地村和达则村2名孤儿。

一次在下乡调研中,孙世宏了解到久巴村孤儿拥珠次成生活十分贫困,虽已成年却无住房。于是,他从个人工作经费中支出3万元,协调各方帮助拥珠次成解决修建住房,让孤儿感受到了温暖。目前,拥珠次成已经入住了新居。“没有孙世宏书记,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房子。”久巴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多布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