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化产业增加值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资料图
记者今日(7月2日)从市统计局获悉,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13—2018年,东莞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40.5亿元增长至533.49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仅次于广深,跃居全省第三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4.38%提高到6.05%,首次迈上“6时代”。
文化产业增加值超500亿元大关
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18年东莞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33.49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13年增长221.83%,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9.2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05%,比2013年提高了1.67%,东莞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立足全省来看,2013年至2018年间,东莞文化产业增加值仅次于广深,跃居全省第三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资料图
在产业类型上,2018年东莞文化制造业增加值实现400.92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5.15%;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实现27.29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12%;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05.27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9.73%。
从行业分布来看,2018年东莞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排前十位的行业小类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的近6成,为58.13%。其中,东莞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业位居第一,法人单位达3749家。
其他行业小类中,其他广告服务业3282家,专业设计服务业2226家,工程设计活动业2013家,网吧活动业1891家,文化活动服务业1525家,文化艺术培训业905家,其他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业893家,金属工艺品制造业786家,其他玩具制造业764家。
从镇街(园区)来看,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排前五位的分别是南城街道3691家,东城街道2955家,长安镇2767家,虎门镇1844家,莞城街道1798家。该五个镇街的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占到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的42.08%。
从纵向来看,东莞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大幅跃升。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东莞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514亿元,比2013年增长62%;营业收入1864.7亿元,比2013年增长65.93%。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产业是先进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东莞积极推进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建设,先后出台《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要政策文件,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已成为东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索区域文化产业合作新模式
加快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
接下来,东莞文化产业将在现有基础之上如何发展?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东莞应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加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培育新型文化龙头企业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目前,东莞已拥有近30家市级重点文化企业,但省级以上重点文化企业培育力度仍需加强。接下来,东莞将持续发挥东莞“世界工厂”“制造业名城”的品牌效应,在招商引资上以强大的制造、流通基础吸引大型文化企业落户东莞。
在本土文化企业培育方面,基于“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城市定位,东莞将梳理选取有潜力的文化企业,如年营业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广告企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设计服务企业,培育和打造若干个本土龙头文化企业。
进入湾区时代,城市之间的竞合态势持续加强,东莞如何将谋划怎样的文化产业定位?我市将充分发挥东莞产业链供应链配套齐全优势,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城市,特别是与香港、深圳、广州等核心城市的合作,打造“香港文创”“深圳设计”“广州创意”+“东莞制造”的区域文化产业合作新模式,以新定位谋求新发展新突破,并进一步依托制造业基础和互联网平台,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定位,加快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当前,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文化产业也具有了越来越多的新内涵。东莞将适应科技创新潮流,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以互联网、数字技术等科技创新为新手段新途径,构建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新载体新平台,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形态转型升级。
全媒体记者 张华桥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