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化产业迅猛崛起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28.01.2016  14:32

■东莞连续举办了七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资料图 郑志波 摄)

■东莞探索建立了音乐剧生产营销的“东莞模式”。图为莞产音乐剧《钢的琴》。(资料图片 蓝业佐 摄)

■漫博会推动了动漫产业与东莞传统制造企业融合发展。(资料图片 郑琳东 摄)

■首批文化产业园之一的东莞动漫城。(资料图片 郑琳东 摄)

东莞时间网讯 提起东莞的 经济 ,很多人会立刻想到东莞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名城,有名的“世界工厂”。其实,东莞的文化产业也一直处在广东前列,这里不仅能制造玩具家具、服装鞋类、电子电脑等物质产品,还能生产原创动漫、音乐剧等精神文化产品,是一座现代文化产业名城。

当下,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等特点的文化产业,其规模和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务实的东莞人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随着东莞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东莞制造”实现传统制造优势与文化创意交融发展,文化产业迅猛崛起。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193.9亿元增长至283.5亿元,增长了4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4.1%扩大到4.82%,规模和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现已成为东莞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报记者  赵水平/文

良好的政策环境

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经济长期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东莞奇迹”,但始终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产业结构有待调整。迈入新世纪以后,东莞清醒地认识到,在保持原有优势外,需要为“东莞制造”插上文化创意的翅膀,更多地搭建文化平台,注入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于是,东莞着力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输血”、“供氧”。

自2011年以来,东莞出台了《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东莞市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东莞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从财政、税收、投融资、工商管理、土地和人才等方面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以及重点企业予以扶持,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补助、贴息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予以扶持。

其中,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通过公开申报、择优扶持了54个优质文化产业项目。与此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扶持,先后协助东莞20个文化产业项目获得了国家、省扶持资金,为东莞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全市文化产业政策的引领下,部分镇街也制定了镇街一级的文化产业扶持办法,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5年底,东城出台了《东城街道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2016年起每年拿出5000万元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对于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产业管理部门认定及扶持的,《办法》按照100%、80%、50%的高比例予以配套补助。松山湖、南城、莞城等也出台了专项资金扶持发展文化产业。

市镇两级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发社会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极大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有力推动了东莞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树立标杆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重点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龙头和有生力量,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基于此认识,东莞自2014年起开展了东莞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重点文化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当年共有21家单位获得第一批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并授牌。

2015年12月17日,第二批东莞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重点文化企业授牌活动举行,最终有15家单位入选,其中园区2家、基地3家、企业10家。这批入选单位涵盖了动漫、艺术品、文化科技、影视传媒、出版印刷、创意设计等多个文化产业门类,在市内具备领先地位和示范意义,是全市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优秀代表。

启动认定工作,目的不言而喻:树立标杆,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推动东莞文化产业实现整体提升。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良好,文化产业发展明显提质增速,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更强,标准更高了。一个显著表征是文化企业上市接连出现,如瓦力科技、悠派科技、捌毫米影视、葫芦堡文化科技等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而这4家上市文化企业中,有3家是经认定的重点文化企业。这也是东莞首批上市文化企业。其中,悠派科技公司2014年纳税达到1700多万元,贡献明显。此外,漫彩文化、唯美文化陶瓷等企业也正处于A轮融资阶段。

新兴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创意设计产业有长足进步,则是效果良好的另一个重要表征。近两年来,运河创意公社聚集了一大批具有较高质量的设计公司,2014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工农8号连续两年举办了创意设计周,推广了东莞文化创意设计,吸引了一批创意设计人才入驻。华南工业设计院还与东莞及全国各地的3000多家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为400多家单位成功设计了1500余项作品,其主办的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

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适应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求,东莞规划建设了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如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凤岗婚庆文化产业园、联丰创意谷、东莞动漫城等。

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是,自启动认定工作后,东莞各(园区)基地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树立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加快了发展脚步。一方面现有园区加快升级,摒弃了简单的物业出租理念,开始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宣讲、法务援助、 金融 服务等服务,初步搭建了各式服务平台;另一方面新设园区加快建设,一年来,中天集团陆续推出了“工农8号”“0769文化创意休闲区”等文化产业园区;松山湖互联网文化产业园也开始运营,招商情况良好;东城“33小镇”、万江“泰库”、常平珠宝、厚街黄金珠宝、道滘镇的油画等文化产业园区也正在加紧建设中。

传统、新兴、特色文化产业齐头并进

印刷复制、广播电视等传统优势行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印刷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年居全省地级市第一,2015年全市电影票房收入5.55亿元,比2014年增长56%,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以动漫制作、网络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动漫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衍生品制造到原创设计质的飞跃,生产原创电视动画片产量年年位居全国各城市前列;文化会展业和演艺 娱乐 业等立足文化资源和产业特色的特色文化产业势头强劲,连续举办了七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这一切充分说明,东莞的文化产业发展是充满活力的,传统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产业齐头并进,体系不断优化。

以“莞产音乐剧”为例,2007年,敢为天下先的东莞大胆提出打造“音乐剧之都”的设想,此后10年连续推出《》、《钢的琴》、《妈妈再爱我一次》等12部音乐剧,探索建立了音乐剧生产营销的“东莞模式”,即“政府扶持、指标监管、企业承办、项目办团、院线营销”,把东莞原创音乐剧作品不断推向全国甚至海外市场,并斩获全国、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多个奖项,催生了音乐剧文化产业。

被评为首批市级文化产业基地的东莞塘厦松雷音乐剧剧团有限公司,以第一部音乐剧《》作为试金石,在北京、上海、韩国首尔等地巡演近200场,获得4000多万元的票房。之后,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在韩国等国家以及国内22个省、32个城市巡演近百场次,实现票房收入1360多万元;《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全国巡演160多场次,实现票房收入1737.4万元,超过22万人观看演出;《啊!鼓岭》目前正在全国巡演,主创希望在3年之内让这部音乐剧走进百老汇,并或将尝试拍摄电影版本,在院线播放。

去年,东莞又确立了建设“东方香都”、打造千亿莞香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计划用5年时间重点在全市中部片区、西南片区、东部片区种植4万亩莞香树,打造一批现代化生态种植基地;以沉香博物馆和牙香街为依托,拓宽周边市场,打造中国沉香交易第一街,使之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沉香及其衍生产品交易和集散中心,一条全新产业链呼之欲出,势必会为推进东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