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明创建:力促标本兼治长效机制落地生根

24.02.2017  13:14

大朗镇巷头花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东莞火车站,志愿者给旅客遮雨(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走在街上,每次看到这24个字,寮步万科城市高尔夫花园7岁的珞曦就会兴奋地对着背诵一遍。在小家伙的带动下,珞曦的爸爸妈妈几乎都能随口默诵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

去年6月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基层文明创建活动席卷莞邑,文明之花开遍莞邑大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落地生根,内化于心。

东莞坚持建章立制、厘清权责,压实责任、动真碰硬,实现成风化人,打响基层文明创建这场硬战,攻坚战。但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东莞在不断探索中,坚持标本兼治,建立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努力交出“两个文明”建设好答卷,为我市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作出新贡献。

建章立制  形成市镇统筹齐抓共管创建新格局

去年6月,全市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  促提升”动员部署会议召开,聚焦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不均衡这个突出短板,提出大力实施“四大提升工程”和“十大整治行动”,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市发展软硬环境,大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将东莞打造成现代化文明城市。

号角已吹响,如何快速精准行动?

行动方案出台。《东莞市2016年镇(街道)文明创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动方案》《东莞市2016年镇(街道)文明创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动重要工作责任分解表》等多份指导性文件迅速出台。全市镇街文明创建整治提升85项重点任务逐一责任分解,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抓落实。系列纲领性文件为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推进基层文明创建指明了方向。

领导靠前指挥。市委成立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  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几套班子领导各挂点督导一个镇街的工作制度,完善《东莞市文明建设委员会工作制度》,形成党政领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合力。

镇街迅速落实。全市动员部署之后,基层文明创建热潮迅速在各镇街掀起。万江街道印发《万江街道文明创建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市交通运输局出台《开展文明创建工作  深化道路运输安全动态监管专项行动方案“》,市住建局牵头制定《加强村居文化景观规划建设和文明创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动方案》……作为示范镇街之一,横沥镇更是大力强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努力抓好长效机制的优化提升。按照“两整治两增加”的核心要求,制定文明创建“10大行动,35项整治”计划、“示范点”建设方案、“七大突出问题”整治责任分解表和文明创建督导检查方案。在管理机制上,重新完善了《横沥镇市容环境 卫生 管理规定》《横沥镇城市绿化条例》《横沥镇户外广告管理规定》《横沥镇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等12个管理办法或方案,总结经验,查疏堵漏,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防止无规可循或有规不循。

制度先行,是全市基层文明创建取得阶段性胜利的经验总结,更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8个多月来,全市不断完善文明创建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创建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出台系列制度规范,形成东莞市基层文明创建“补短板  促提升”创建标准、操作指引和图例说明;阶段性任务结束后,将继续保留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抓好任务安排、情况调度和工作协调,健全常态化的领导机制;出台系列规章制度,健全常态化创建考评机制、文明创建问责机制,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形成市镇统筹、齐抓共管的文明创建新格局。

压实责任  精神文明建设“软指标”变成“硬任务”

横沥镇去年6月8日制定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时就同步出台了整治提升行动责任分解表;茶山镇组织村(社区)书记及镇相关部门负责人逐一接受电视台专访并誓师表态,并启动创建工作考核末位淘汰机制。

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是各个创文场合常被提及的要求。8个多月来,东莞以严实的责任链条促整改。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纷纷表态,经常深入一线、深入基层,靠前指挥、冲锋在前。建立压力传导机制和逐级责任链条,严格对照责任分解,盯紧看牢、狠抓落实,对基本达标和不达标项目的责任人动真格、出实招,严格追究责任、严肃追查处理。

与之相适应,全市健全常态化创建考评机制,调整镇街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考评办法,将文明创建工作比重提高到30%。通过向镇村延伸,向家庭、单位等社会细胞渗透,完善动态管理、互评互促、奖惩结合等考评办法,健全市、镇、村三级常态化的创建考评机制,真正使精神文明建设“软指标”变成“硬任务”。

同时,建立文明创建问责机制,每月通报暗访督查情况,对不及格的镇街诫勉谈话;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镇街进行通报批评,并问责单位和个人。对工作推诿扯皮,逾期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问责。全面修订文明创建年终考评标准,将文明创建财政投入、队伍架构、品牌打造、日常工作等常态化指标,公开精细考评,牵引常态化工作水平提升。

在不少干部的记忆里,基层精神文明创建以来,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岁月。书记、市长亲自抓,各分管市领导分头抓,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具体牵头;不少镇街书记凌晨五六点就到辖区巡查,横沥镇凌晨两三点召开班子会议重点解决创建应急难题;不少文明办、创建办干部在岗位上累倒病倒仍咬牙坚持;城管、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同志“白加黑”“5+2”奋战在第一线。正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合力奏出了全市文明创建最强音。

成风化人  随机抽查市民对创文满意率达98.1%

在长安,下班高峰时段,市民在交通路口经常可以看到:斑马线上出现了许多“文明礼让,你很棒”标语的“大拇指”,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文明行为点赞。这是长安镇开展的“文明交通大拇指行动”。

在创文工作中,长安镇机关单位、社区每周出动数百人,担任交通志愿者,号召市民共同摒弃交通陋习,抵制危险驾驶行为,倡导文明交通行为。

“以前过马路即使是绿灯也要等上一会儿才能通行,有时还要绕着车走过。但现在有了‘大拇指’志愿者的劝导,在通过斑马线时,发现驾驶员文明意识提高了,他们会停在斑马线前示意让我先行。”正在等待绿灯通行的一位市民说。

建立专群结合管理机制,引入专业力量开展垃圾处理、美化亮化、安全管理等项目建设,同时广泛动员群众,掀起全民创建热潮,是全市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标本兼治的重要保障。

其中,茶山镇实施“十百千万”:组建5支10人巡防队强化督导,成立百余支志愿服务队参与服务,举行千人骑行活动倡导文明,发动万人齐齐参与创文;横沥镇成立青年突击队,开展“文明创建大家谈”“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莞城街道开展“文明手环”万人传递活动,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发动起来。

通过整治市容环境、建设美丽村居、提升文明素养,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希望之城”建设,正在着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持续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市收到了“春风化雨,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效果。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市共有“中国好人”31人、“南粤楷模”1人、“广东好人”30人、“东莞好人”989人,呈现凡人善举层出不穷的可喜局面。市民踊跃见义勇为,去年以来全市确认21宗见义勇为行为,共发放抚恤金、慰问金、奖励金41.73万元。

横沥镇随机对1000名市民开展文明创建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满意度达98.1%。大家普遍反映,市、镇、村逐渐变得公共设施完好、市容市貌靓丽、环境卫生整洁、交通秩序良好、城市文明友善。

东莞全市上下正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的创文热情,不断开创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新局面。

聚焦

关停“牛皮癣”号码超万个

整治“牛皮癣”顽疾,是基层精神文明创建中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针对“牛皮癣”整治老大难问题,东莞强力出击,协调城管、公安和三大运营商对“牛皮癣”电话号码实行停号处理,彰显依法治城的严肃性;运用增设便民信息发布专栏、举报奖励等措施,疏堵结合,既满足市民发布需求,又还城市一个清朗空间。

东莞市出台《关于整治“城市牛皮癣”工作指引》,利用现代化工具开展清“癣”行动。同时,把“牛皮癣”增加到商铺“门前三包”之内,要求市民做好店铺门前的监管清理工作。工商部门对辖区内“牛皮癣”原材料供应商摸底调查,并与印刷、打字复印者签订责任书,不允许其从事非法小广告的印制,否则将追究责任。电信部门把“牛皮癣”号码实名登记入册,严把入网关。

数据显示,基层精神文明创建以来,全市环卫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其中,全市收集“牛皮癣”号码超过20000个,已关停处理近11000个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