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新台商脸谱:接班人与创业者

09.11.2015  14:12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很多台湾商人来到东莞设厂、生活。如今,东莞台商的后代已经长大成人,被称为“台商二代”、“新台商”的年轻人们也已经走上历史舞台。

他们有的选择承袭父辈的事业,用自己的方式让企业旧貌换新颜;有的则选择另开炉灶,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弄潮儿。

无论对于接班人还是创业者,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与父辈创业时完全不同的政治与 经济 环境。在成长的分岔路口上,这些年轻的新台商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东莞台商发展的新篇章。

广声五金塑料董事长翟所领。

接班

越来越多台商二代考虑接班

日前,在2015年东莞台博会首次 新闻 发布会上,东莞台商协会会长翟所领谈及“台商二代”时,说了“接班”和“创业”两个关键词。

“五年以前,很多人都注意到‘台商二代’不愿意接班,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班了。”他说。

作为父辈,翟所领认为年轻人当年不愿意接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刚刚从学校里面出来,不愿意回到父亲的企业去。“一是工厂的工作太辛苦,二是想自己闯一闯。”

东莞翔国光电副总经理赖麒瑜。

1、到家族企业工作能学到更多

东莞翔国光电的董事长赖国恩20年前就把工厂开到了茶山,如今他的儿子赖麒瑜正在接手工厂的事务。

“我们行内有句话说,害你的朋友就让他去做工厂,”赖国恩笑说,“做工厂不是房地产或炒股,我们很早就要来,很晚才能离开,还要考虑这么多员工的生计,压力很大。”

在老一辈的台商看来,有的年轻人外出闯荡,发现在外面和在自家工厂做一样要从基层开始干起。“不同的是在自己厂里面学到的东西,在外面可能要10年才能学到。”翟所领说。

虽然同是接班,但是新一代台商们的心态各不相同。

生于1981年的赖麒瑜,2002年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后分别在翔国光电苏州厂和东莞厂工作。2011年他前往美国修得MBA硕士学位,如今在东莞翔国光电担任副总经理。

“刚刚毕业的时候,我的社会历练不足,而从工厂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客户往来、技术和财务方面,让我受益匪浅,”赖麒瑜说,“如果创业只是随便一试,没有清晰的思路,那还不如在原来的平台上能够学到更多东西。”

相比而言,如今掌舵东莞环球日用品的赖昕祐在接班时就有点被动。当年他在台北读完会计学的硕士,工作都找好了随时可以去上班,但是家里在东莞开设了新工厂,专门接外单生产木制衣架,2003年他就从台湾来到了东莞的工厂帮忙。

“毕竟是自家的事情,需要人我就来了。开始的时候是有点被动,慢慢做下来自己投入的心力多了,也就有兴趣了。”他说。2013年,赖昕祐的父亲去世,他的哥哥不愿意接手工厂,他只能接下来继续做了。

盛凡实业(东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嘉豪。

1987年出生的许嘉豪是台商接班人中年纪比较小的一个,经过3年的历练后他如今已经是盛凡实业(东莞)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

“一开始有过排斥的想法,因为我读的是化学专业,有很多科技公司可以去。后来我想了很久,才决定要接班。”许嘉豪说。

2、这毕竟是父辈的心血

从那些东莞台商的接班人口中,记者曾不止一次地听他们说起一句话:“这毕竟是父辈的心血。”

在东莞制造业腾飞的过程中,台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这二三十年来,很多台商已经把东莞视作第二故乡。

“和港商相比,台商对东莞有更深厚的感情。因为我们回家的便捷性和港商无法相比,台商在东莞生活和居住的时间比在台湾还多,”翟所领说,“所以很多东莞台商也希望下一代能够继续在这一片土地上工作和生活。”

然而,要继承父辈的心血也并非一件轻松的事。许嘉豪说,当他决定要到东莞接班的时候,很多朋友认为他只是去享乐,“但谁知道我在跟生产流程时,那是真的会累得满身大汗。”

东莞环球日用品总经理赖昕祐。

赖昕祐在接班的时候,首先困扰他的就是和父亲管理方式的不同。“厂里面很多干部是以前的亲戚,都是老一辈的。我没有办法像父亲那么独断,需要去协调、去结合大家的意见然后形成共识。”

赖麒瑜每天行走在工厂的车间里中,对于印刷电路板的二十多个步骤他都了如指掌。“像我们这种代工厂的创新不是说要去做什么革命性的创新,而是要去把每一个流程都理顺,提高效率和利润空间。”

如今,赖麒瑜主要负责的是工厂的自动化改造方面的工作,以及员工的教育和关怀。

“所谓‘二代’,其实只是说你有一个平台,但是不代表你可以乱来。相反,我们还有很大的压力:开着这么大的车,车子到底会不会出事,这还要看自己怎么去拿捏。”他说,以现在的经济环境,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可能会让工厂很长时间都缓不过来。

3、作为“85后”的年轻接班人,许嘉豪所在的盛凡实业是再传统不过的老企业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许嘉豪的父亲就在台湾设厂生产鎏金佛像,2002年在石排开设工厂。这是一个非常依赖于人工的行业,因为两大工序雕刻和泥塑都需要由富有经验的手艺人来完成。

年轻的许嘉豪不走寻常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3D打印技术,就寻思着能不能和工厂的生产结合。

许嘉豪的父亲否定了他的想法,认为公司几十年做下来的鎏金佛像才是正路,新技术只是年轻人的玩具而已,不值得去投入。

许嘉豪坚持认为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我把自己的想法汇集成为材料,回台湾找 银行 申请创业贷款,然后用借来的钱购置了3D扫描和打印的设备。”他说。

经过两个月的编程后,他把3D打印利用在小型佛像和塑像的开模上,并利用生产案台的边角料来成功开发了“创艺佛堂”项目,主攻年轻一辈的市场。

新项目的成功使得他获得了父亲的肯定,后来公司对许嘉豪贷款购买的3D打印设备进行了回购,并新购入了一台设备。

之后许嘉豪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能否在这个传统的塑像行业进行“机器换人”?在得到父辈的支持后,许嘉豪从日本购置了小型的7轴机械手,尝试运用在小型的雕像开模上。

之后,他购置了一台大型的3.2米长的7轴机械手臂,花了不少钱从英国买来了编程系统。“我们用了半年时间来调试和开发,并解决了过切、撞击、换刀失败和底座调试的问题,最后总算可以成功用于开模。”

许嘉豪说,以往大型塑像的开模需要师傅人手去完成,需要耗时两个月。而在采用新技术后,只需要4天就能够完成这个工序。

创业

东莞吸引台湾年轻人创业

除了到家族企业接班之外,来东莞创业也成了很多台湾年轻人的选择。

与二三十年前父辈创业时从事制造业有所不同,台商二代更倾向于运用新模式和互联网思维,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东莞台商众多,随着台商二代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前来东莞进行创业,这些青年非常有创意和想法,他们可以把许多创业项目带过来。”东莞市台商协会副会长陈宏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