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智造走向世界需要学什么?

24.11.2015  18:46

东莞制造业主体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利润低、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束缚着产业向更高层次推进。

德国DMG集团的数控机床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换刀,在机器里面即可完成金属花瓶的制作。

伴随着参展商提前预订下一届展位的火爆,首届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 智博会 ”)在东莞厚街闭幕。然而,作为一届国外参展商占比超过八成的国际化专业展会,智博会给东莞智造留下的发展命题才刚刚开始。

展会期间,包括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全球智能制造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东莞,在阐述全球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的同时,也为东莞智造发展把脉。他们用观察者的眼光,直言不讳指出东莞发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存在的不足与误区,也为东莞智造如何像东莞制造昔日所铸就的辉煌般走向世界建言支招。

■精彩观点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然上路的全球产业发展背景下,要实现从东莞制造到东莞智造的弯道超车,世界工厂同时承担着双重使命:一方面,要根据东莞制造业的特点,发展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摆脱长期依靠低成本的要素发展模式,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中高端进发,从供应端改变并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

在迈向工业4.0的进程中,东莞要走快一步。软件系统支撑在工业4.0时代尤为关键,德国传统的制造业很强,在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应用方面稍弱,在这方面较美国晚起步了不少,建议东莞市政府可以考虑优先引进一些在智能制造领域有竞争力的IT企业,加快传统科技和新科技的合作,这样有利于整个地区迈向工业4.0。

——德国生产技术研究院教授Toni Drescher

中国企业在集成创新领域颇为擅长,可原始创新一直是国人的短板所在,这也导致了很多高附加值的源头创新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东莞在制定机器人产业政策时一定要走出这一误区,一方面,为加快智能制造应用,对系统集成商的集成创新扶持不可缺少,另一方面更要加大扶持机器人本身及其零部件的原始创新。唯有如此,东莞智造才有可能有朝一日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

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的产业在经历前期的爆发式发展后都会面临重新洗牌的过程,但这些都是产业自然淘汰的过程,也是对各地产业发展含金量的检验,对产业的 健康 发展未必是坏事,毕竟大浪淘沙之后留下来的才是金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陈明为化名)

1.弯道超车面临双重使命

上下班高峰期,德国首都柏林中心区一著名景点道路转盘,路上车辆很多,可每一辆汽车却都自觉遵循着各自的车道,有条不紊地排队等候通过;另一边厢法国巴黎凯旋门旁的道路转盘却是另一番景象,车辆违规变道随处可见,各个路口都堵得水泄不通,车辆扎堆在凯旋门的周围。

德国生产技术研究院教授Toni Drescher(下称“左东尼”)在智博会期间第一次踏足东莞,他用这样两张对比强烈的图片作为自己的开场白。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看来,这从侧面体现了德国一直以来对制造工艺的严谨极致与协同创新追求。

德国是全世界少数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实行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国家,但是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却很低。谭建荣说,究其原因,与德国人做事非常认真有很大关系,很多德国司机在开车时都十分专注,而且会主动遵守交通规则,这样一来,个人绝对速度看似相对降低了,但是因为事故变少了,整个交通系统车速提高上去了,最终回馈到每个司机的平均通行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德国人在这方面传承下来的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是值得包括东莞在内的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所学习借鉴的。”谭建荣表示,“中国制造2025”指明未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但就工业发展历程来看,由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完整经历了工业1.0到工业2.0、再到工业3.0、然后正在迈向工业4.0的完整发展顺序,属于“串联式”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要后来居上,则必然要做到“并联式”的发展过程,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采取工业2.0、3.0、4.0并行战略,即2.0补课、3.0普及、4.0示范。

具体到东莞,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制造业主体仍位于价值链中低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薄弱、产品利润低、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仍在束缚着产业向更高层次推进。

与此同时,东莞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2%,远低于先进国家35%左右的水平,且拥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企业还不多,很多企业发展面临融资难、用工难、 投资 难、盈利难、转型难等问题。

这意味着,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然上路的全球产业发展背景下,要实现从东莞制造到东莞智造的弯道超车,世界工厂同时承担着双重使命,一方面要结合自身制造业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另一方面更要加快摆脱长期依靠低成本的要素发展模式,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中高端进发,从供应端改变并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在这一点上,香港制造业比东莞制造业更早感受到全球市场的变化。

陈明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长期负责对接制造业发展服务,在他看来,香港和东莞都正处于从工业2.0迈向工业3.0的过程,目前,香港六成企业都是OEM,企业转型压力很大,市场在逼迫企业加速向工业4.0迈进,有香港玩具企业老板就多次向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动咨询工业4.0相关事项。企业老板说,在接收国外订单的时候,如今订单里处处有工业4.0的元素,这导致他们必须加强学习,提升与工业4.0接轨的能力。

陈明透露,为了探究港版工业4.0的方向,他们前后去了德国10次,考察德国的工厂,研究德国数字系统和工厂生产如何结合起来。他们发现,工业4.0关键是如何将整个工业创新系统环节高效串联起来。

2.跨界融合颠覆传统制造理念

那么,这个系统是如何搭建的?传统制造企业的积极性又该如何调动起来?政府在其中是如何作为的呢?

针对这一连串提问,在德国长期从事工业4.0应用系统研发的左东尼透露,尽管德国制造工艺在全球知名,也在汽车工业等领域缔造了众多世界品牌,但很多制造企业起初参与到工业4.0的革新当中也处于被动的状态。

以一辆保时捷跑车制造为例,在传统汽车工业理念中,汽车厂商在设计的时候更多是从提高汽车的绝对速度、加速度、车辆外观、驾驶稳定性等性能层面去考虑和琢磨,以求提供更加优越的大众化产品。可随着以苹果和谷歌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开始运用自身搭建起来的数字系统,成为汽车制造新加入的跨界竞争者,德国的汽车工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传统颠覆,这些外来的竞争者并不会按照传统汽车般从加速度、速度等性能领域着重去考虑设计理念,而是会更多从满足不同个性化需求出发,为更多目标客户量身定制包括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拥有更为优越个性体验的汽车产品。

左东尼说,每一次工业革新都是突然间来的,谁都没法进行准确预测,但目前,工业智能化已经在欧洲达成共识,预计到2020年之前,欧盟国家每年都会投资140亿欧元进行工业智能化的研究,未来5年,80%的欧洲制造企业都将会实行数字化生产尝试。这些技术革新投入,预计将在未来10年给欧盟国家带来每年110亿欧元的工业增加值。

左东尼认为,在迈向工业4.0的进程中,东莞要走快一步。比如,德国传统的制造业很强,但在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应用方面稍弱,在这方面较美国晚起步了不少,但是软件系统支撑在工业4.0时代尤为关键,他建议东莞市政府可以考虑优先引进一些在智能制造领域有竞争力的IT企业,加快传统科技和新科技的合作,这样有利于整个地区迈向工业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