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最美医生”马战英:随时跟死神抢人的“特种兵”
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一扇厚重的隔离门,将其与外界完全隔开。门内是危重患儿和紧张忙碌的医务人员,门外是焦急等待的家属。
这是个与死神争夺生命,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个历来被医护人员视为最艰苦的“战场”上,马战英坚持奋战了5年。而她从事儿科医疗工作已经有27年了。
今天,我们就要带大家揭开市妇幼保健院PICU的神秘面纱,讲述主任、主任医师马战英这位儿科“特种兵”的故事。她也是东莞市2019年最美医生获奖人之一。
东莞“最美医生”马战英:随时跟死神抢人的“特种兵” 市妇幼保健院供图
爱生病“小患者”获医生帮助,立志要当儿科医生
家长问诊诉求高、看病患儿数量多、与儿童沟通难、工资待遇差……不少医学院学生对儿科专业望而却步。马战英却是毫不犹豫,立志要当儿科医生。
皆因,她从小就获得医生的帮助。小时候的马战英经常生病,邻居也是医生,妈妈每次都会去找邻居帮她看病。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她生病,当医生的邻居都会帮忙。
从那时候开始,马战英就立志要当医生,更要当儿科医生:“我觉得医生是个很神圣的职业。”
1992年,马战英从温州医学院儿科专业毕业,顺利进入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当了一名儿科医生。
“无论是填报志愿还是分配,要学儿科专业、要当儿科医生的真不多。”马战英说,刚毕业进医院选科,她主动要求进儿科,甚至还在分配科室的负责任人听成了耳鼻喉科的“耳科”。她还反复纠正了对方,很明确的表示自己要进的是“儿科”。
马战英作出这个选择,身边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综合性医院最艰苦的科室有两个,一个是儿科,一个是传染科。”
马战英偏偏一头扎进儿科,毫不犹豫,只有她心里知道这是从小立下的目标:“我就应该干儿科。”
东莞“最美医生”马战英:随时跟死神抢人的“特种兵” 市妇幼保健院供图
主动跳脱安逸生活圈,来莞重头开始挑战自我
2005年,市妇幼保健院因业务发展需要在全国招人。因缘际会下,马战英选择放弃原来安稳的生活,来到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当一名儿科医生。
“我想要换个新环境,到沿海地区来看看,挑战下自己。”马战英坦言,很多人对她的选择无法理解。毕竟,工作和生活都很安稳,当时的平顶山第一人民医院又是三甲医院。而要来的市妇幼保健院还没创建为三甲医院,老院区还在运河边,整体环境的差距是很明显的。
来到东莞,马战英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也喜欢上了保健院儿科这个团队,无论是在病房、门诊还是在急诊,她都认真负责敬业。“东莞的外来人口很多,那时儿科刚开儿科夜诊,很多小患者,儿科医生忙不过来,甚至需要限号。”马战英回忆起那段岁月,十分感慨。
2011年,市妇幼保健院搬迁到现在的新院址。医院业务量也扩大,儿科逐渐形成了儿科一区、二区、三区和PICU。马战英任儿科三区主任,扎根病房。
接过重棒进入最高危科室,随时与死神抢人的“特种兵”
2014年,PICU主任轮换,马战英接过重棒。
PICU又称儿童重症医学科,是专门收治危重症患儿的病区,也可以说是整个医院最高危的科室之一。
当其他专业科室的患儿病情达到危重情况时,就会转入重症医学科。这里的医生帮助危重患儿度过危险期,再转入相应的科室继续治疗。她们要为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也被同行称为“特种兵”。
马战英就是这里的主任。与危重症患儿打交道,对心理和体力都是一个考验。马战英说,在PICU工作,第一要有好的身体条件,因为体力消耗很大,患儿病情变化很快,随时要进行应对处理;第二要求既能合作又要能独当一面;第三要必须能吃苦,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所有住进PICU的患儿,都需要严密监护或需要重要脏器替代、支持。”马战英说,科室里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析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环布在病床旁,心率、氧饱和度、血压等数字不停闪烁在设备上,医护人员要不停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一刻的疏忽,他们就可能面临危险,可以说是随时在跟死神抢人。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百的努力。”这是马战英和她的同事时刻铭记在心的誓言。
将心比心开创“入室探视”制度,病房充满温情
和普通病房不同,重症监护病房是免陪护的,一方面是因为危重患儿各种监护、治疗及抢救的方便,另一方面监护病房内要求洁净程度比较高,一旦家属携带细菌病毒入内,感染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里面的一切护理工作全部由医护人员承担。
以前,PICU不能入室探视。房外,家属经常日夜蹲守。尽管每周有固定时间医生与家长交流沟通,但是家长只能在特定的探视房间,通过摄像头对着屏幕看孩子。家长的心情有多焦虑,可想而知。
作为一名母亲,马战英很理解家属的心情,她特意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院PICU参观。2015年,她开始实行家长入室探视。在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后,马战英逐步建立入室探视流程和制度,进而实行危重患儿或家长有需求的随时进行探视。
实施了入室探视制度后,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的心更为贴近了,“家属进来看看孩子,医护人员和家属面对面说说患儿的情况,很多时候医护人员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细微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马战英说,在病房里牵着孩子的手,给他们鼓励,一起去战胜病魔,是个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人心都是肉做的,将心比心。家属看到医护人员的用心和细致照顾,医患关系也更融洽。
马战英说,有的家属看到护士挺着大肚子仍在照顾患儿,家属也会跟护士说:“你预产期快到了,自己要注意身体。”简简单单一句话,重症监护室不再是冷冰冰的病房,而是温暖又温情的地方。
PICU工作,危重患儿较多,工作繁忙,病情变化快,工作压力大,常加班加点。作为科室主任,马战英从不计得失,手机24小时开机状态,随叫随到,遇到危重患儿时她都会随时守在床前,直到患儿病情平稳。许多危重症患儿就是这样被她用一分一秒“守”回来的。
勤奋磨练精湛医疗技术,初心不改当好一名儿科医生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马战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医疗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技术靠勤奋才能精湛,马战英一直没放弃学习。
由于儿童病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孩子无法语言表达,为早期识别危重症,保证医疗安全及患儿生命,马战英积极探索普通病区儿童早期预警指标,并应用于临床。
2010年,马战英在北京儿童医院支气管镜中心进修学习4个月,返院后立即开展了儿童支气管镜工作。2014年到PICU工作后,开展了危重患儿床边支气管镜检查,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2015年,随着转运呼吸机的到位,马战英又开始了危重患儿转运工作,同时加强与各镇街医院儿科的联系,扩大市妇幼保健院PICU服务范围,惠及更多患儿。
在她的带领下,科室积极开展各项新技术、新业务。2016年至今,PICU先后开展了持续肾替代(CRRT)、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成功救治危重患儿。尤其是2018年,在科室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东莞市首例儿童胃造瘘、首例儿童ECMO。
马战英还特别重视学习业务,加强团队建设。每周一,她都要组织科室业务学习,定期邀请放射科阅片,积极外派人员参加各种学习班,开展新业务,申办省继教“东莞市儿童重症新进展学习班”,已经成功举办7期,已经成为科室乃至医院的品牌学习班。
从医27年来,虽然有过苦有过累,有过委屈,也有过遗憾,马战英的初心不改:“当儿科医生是个很幸福的事情,我选择的路也是正确的。”
全媒体记者 李春燕 实习生 林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