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最美河长”评选获61.1万次点赞转发

19.04.2020  15:22

护河,河长越来越给力。“寻找最美河长 发现最美河涌”评选活动也深入人心。昨日,2019年第四季度东莞市“寻找最美河长 发现最美河涌”评选活动完成全部流程,市河长办公布当选名单,15名基层河长荣获“最美河长”称号、5名优秀志愿者被评为“最美护河志愿者”,黄沙河东城同沙段获评“最美河涌”。

在2019年第四季度东莞“寻找最美河长 发现最美河涌”评选活动中,22名镇级河长、28名村级河长、18名民间河长、20名护河志愿者进入候选名单,22条河涌角逐“最美河涌”。在为期10天的网络投票活动中,候选人获得61.1万次点赞转发,有力地推进“河长制”转向“河长治”,督促更多河涌“水变清、岸变美、堤变固”。

■经过治理,黄沙河同沙段消除黑臭水体,如今已是“水清鱼欢、鸟语花香” 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河长积极创新工作方式

守护家门口那条河,河长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河涌治理渐有成效,参加“最美河长”评选更有底气。

这次评选,全市有22个镇街(园区)积极参加,包括长安、常平、大朗、道滘、东城、凤岗、高埗、洪梅、虎门、寮步、南城、清溪、沙田、石碣、石龙、石排、松山湖、塘厦、莞城、望牛墩、谢岗、樟木头。22名镇级河长,不仅包括镇委副书记、镇委委员,还包括副镇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均为河长制工作的主要参与人。他们不仅工作主动,深入一线巡河护河;还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借助科技力量和智网工程资源,全面提升辖区内河涌生态环境。

樟木头镇建立河长交叉巡河机制,为各级河长搭建交流学习平台,通过交叉巡河,相互查漏补缺,营造“比、学、赶、超”的巡河氛围。樟木头镇官仓社区党工委书记、村级河长蔡仕明告诉记者:“基层河长交叉巡河,分享治河经验,相互取长补短,河涌治理成效明显。”在交叉巡河中,河长逐一记录发现的问题,并拍摄现场照片,形成问题清单,逐一分析具体问题,实现河涌精准治理,构建整洁、干净、优美的河库生态环境,提高了市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

河长巡河,不仅重脚下功夫,还向科技借智慧。以往,河长巡河主要依靠步行查看的方式,为日常巡查带来一定难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盲区和死角。清溪、厚街、大岭山等镇街河长办积极创新巡河机制,引进无人机巡河,借“”治水,揪出一些隐蔽问题,为实现“水岸同治、水清岸美”夯实基础。

此外,部分镇街还积极引导河涌两岸居民参与治水。大朗镇委副书记、镇级河长韩暖渠牵头,督促水口排渠沿线社区制定护河公约,两岸住户和商铺相互监督,不向河道、河岸、沟渠乱丢垃圾、乱排污水;不在河岸河床私搭乱建。如今,水口沿线设置了河长公示牌、河道保洁警示牌,构建“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巡河机制。两岸住户不再向河岸、河道乱抛垃圾,周边社区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

由于巡河护河工作扎实,东莞河涌水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在2019年,就有109条河涌经过整治获得重生,岭南水乡风貌正在各镇街次第展开。评选活动广泛凝聚了治水力量,也进一步提升“全民治水、合力治水”号召力。

巡河更加注重解决问题

河长巡河,发现问题、反馈问题,督促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东城街道党委副书记吴沛林,担任黄沙河同沙段、同沙立交桥下排渠镇级河长。履职期间,他每月完成至少3次巡河工作,督促村级河长做好河长履职工作;建立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推行“河湖保洁日及志愿服务”活动,在工作中成为河流治理发现问题的巡查员、调查问题的研究员、交办问题的发令员、解决问题的督导员。他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示范段的建设工作,黄沙河同沙段各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目前消除黑臭水体、两岸景观优美,河涌整治取得良好效果。

常平镇委委员、镇妇联主席、镇级河长袁兆桂每月坚持巡河三次。对巡河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记录并及时督促责任人进行整改。在过去一年,她巡河36次,发现河面漂浮物、河边乱占、乱堆、乱建等问题22宗,这些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道滘镇副镇长、镇副总河长袁文志坚持治理与管护相结合的巡河理念,他担任昌平村河道镇级河长,坚持每周至少驻村巡河一次。在2019年,他一共巡查河道45次,巡查发现垃圾漂浮、非法排污口、违章搭建、非法侵占河道及河岸等问题32个,及时交办有关部门处理完毕。

截至2019年底,全市镇村两级河长达到1033名(镇级478名、村级555 名),同比增加121名。过去一年,镇村两级河长累计巡河4.7万人次,巡河发现问题2.1万个,其中99.7%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实现辖区河湖及小微水体管护责任全覆盖。其中,市河长办交办的322个事项、督办的113个事项已基本得到解决。

在各级河长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全市503宗纳入省“四乱”问题在全省率先全部销号。一年内累计清理水面漂浮物9.55万吨,完成省要求的清淤疏浚任务49.9公里、河湖障碍物清理任务157宗、河湖违建清理任务340宗。过去一年,22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109条河涌完成综合整治,逐步兑现“还水于民,还岸于民”。

80后90后融入治水队伍

2019年整治109条河涌,今年至少治理150条河涌,明年全市河涌将全部消除黑臭水体。

越来越多的河涌重现“水清、岸美、堤固”的景象,越来越多的热心市民群众加入治水队伍。他们在勤奋工作的同时,也格外关注周边河涌,已成为东莞巡河护河的生力军。

在2019年第四季度东莞“寻找最美河长 发现最美河涌”评选活动中,民间河长和护河志愿者竞争特别激烈,18名民间河长、20名护河志愿者就是从上百份推荐表中筛选出来的。民间河长和护河志愿者趋向年轻化,一大批80后90后加入民间河长、护河志愿者队伍,成为东莞治理河涌的生力军。

大朗镇护河志愿者张嘉良,出生于1991年,他2018年加入护河志愿队伍,每天坚持巡河,巡查周边环境、查看水质、阻击污水偷排,一点一滴地为美化家乡环境贡献力量。中堂镇护河志愿者苏永健是一名95后,他不仅巡河护河,还编写节水护水方案,组建护河志愿队,拉起了一支上百人的巡河护河队伍,成为重要的民间治水力量。

寮步护河志愿者李小梅是广东省五星级志愿者,她在2018年5月参加护河志愿服务队伍后,每个月坚持参与“河湖保洁日”活动。李小梅告诉记者:“我不怕雨淋不惧日晒,但愿身边的河涌水清岸美。”每次参加保洁活动,她不放过河道的任何一个卫生死角。

针对河涌治理的“痛点”“堵点”“难点”,市河长办在构建市、镇、村(社区)三级河长的基础上,积极调动民间力量,招募民间河长,组建护河志愿队伍,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壮大巡河护河队伍,凝聚全社会护河治水合力。在过去一年,全市开展志愿者活动700多次,参加的志愿者约10000人,其中一半以上的志愿者是80后90后。

一年来,全市400多名民间河长和近万名护河志愿者,奔走在河涌沿线,堵污水、查漏洞、拾垃圾,吸引了一大批市民群众加入巡河护河队伍,形成“全民治水、合力治水”浓厚氛围。过去一年,民间河长和护河志愿者深入河涌一线,足迹遍布全市669条河涌,一共巡河20000多次,发现问题6600多个,消除了一大批生态安全隐患。

镇街积极推荐“最美河涌

华阳湖、石排镇海仔河、黄沙河东城同沙段……相继获评东莞“最美河涌”。

在其背后,各镇街更加愿意推荐辖区的河涌参加“最美河涌”评选,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在2019年第四季度东莞“寻找最美河长 发现最美河涌”评选活动中,就有22个镇街提交河涌评选材料,无论是镇街数量,还是河涌数量,均比以往有大幅度增加。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坦言:“这说明越来越多的镇街注重水生态环境治理,也越来越有底气展示河涌治理成效。

黄沙河同沙段从东城同沙社区穿流而过。过去,由于截污管网不完善,每天约5000立方米污水通过排污口排入河涌,导致水体污染。2018年以来,黄沙河同沙段治理纳入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经过治理,黄沙河同沙段消除黑臭水体,如今已是“水清鱼欢、鸟语花香”。

结合网络投票和现场评分,黄沙河东城同沙段获评2019年第四季度“最美河涌”。这份荣誉,在同沙社区党工委书记钟汉良眼里,“名副其实”。

对此,东城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主任袁晓文舒了一口气,“黄沙河确实水清岸美了。”他见证了黄沙河治理黑臭水体、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全过程。以前就是一条“臭水沟”,通过海绵化治理,如今同沙水库为黄沙河注入清源活水,黑臭水体消除了,河岸两边的大片水生植物生机勃勃。黄沙河东城段整治工程,不仅是全市黑臭水体改善的缩影,也是东莞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范本。

黄沙河同沙段两岸增加了休闲设施、亲水平台、玻璃景观桥等设施,让更多的市民群众分享河涌整治带来的乐趣。市中医院坐落在黄沙河同沙段河道一侧,医院办公室主任陈伟东表示,过去,受河道黑臭水体影响,医护人员和患者都不敢在河道两岸散步;现在,这里变成了鸟语花香的景观园林,大家漫步其中,心情开朗。

2019年第四季度东莞市“寻找最美河长 发现最美河涌”评选结果

最美镇级河长(5人)

1.东城镇级河长 吴沛林

2.寮步镇级河长 何惠忠

3.高埗镇级河长 肖乃勇

4.石碣镇级河长 邓浩森

5.洪梅镇级河长 陈进强

最美护河志愿者(5人)

1.东城村级河长 钟汉良

2.茶山村级河长 袁锡祥

3.塘厦村级河长 黄子敬

4.长安村级河长 李国强

5.大岭山村级河长 汤柱森

最美民间河长(5人)

1.横沥民间河长 吴亚七

2.大朗民间河长 陈艳平

3.麻涌民间河长 袁颖洁

4.高埗民间河长 崔立伟

5.常平民间河长 叶忠明

最美村级河长(5人)

1.寮步护河志愿者 李小梅

2.东城护河志愿者 祁慧兰

3.茶山护河志愿者 叶剑棠

4.高埗护河志愿者 陈玉勇

5.大朗护河志愿者 张嘉良

记者 周桂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