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服装定制大众化 依靠网络告别大库存
东莞一家西装私人定制店。(本文图片均由记者 李梦颖 摄)
旗袍私人定制店。
私人定制店量体裁衣,能够为顾客提供最精细的服务。
私人定制店展出的皮鞋。
东莞时间网讯 一位年迈的裁缝带着老花眼镜,认真地为一位穿着华丽的贵妇或者绅士测量身高、腰围……这种服装定制、量体裁衣的镜头你或许在电影里看到过,但你未必在现实中亲眼见过。
那么,服装定制离我们普通百姓到底有多远?这个听起来有点贵族的名词,实际上在东莞已经出现了。从个体上看,这是在莞服装企业品牌之路的新方向,从整个行业来看,服装定制既能解决大库存的尴尬现状,又能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1、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
服装定制,听起来有点高端。我们想象到的场景,大概都出自一些经典的电影桥段,一位年迈的裁缝为考究的绅士测量身围,风姿绰约的女子优雅地接过华贵的旗袍。
说到底,服装定制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点遥远的,因为在这个强调“纯手工”的时代,定制一件独一无二的衣服就意味着高成本。而且身为普通人的我们,能接触到的高端成衣店数量之少,足以让大众无法享受到服装定制的乐趣。
但是大部分人都接触过服装定制,比如工衣,虽然大多不算合身,但是也与定制沾了点边,因为事先有专人为你测量过身围。另一种常见的服装定制,则是礼服的定制,稍微对服装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男士西装与女士礼服是否合身十分重要,明星花大价钱购买的礼服常常撞衫,相较之下谁穿得更加合身才是赢家。在我们的采访对象中,大多有为参加某些重要活动定制服装的例子,比如结婚这种人生大事,大部分新人还是愿意花上一笔为自己定制服装。
无论是逛商场还是批发市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物,大多数的时候是衣服在选择我们,仅有的几个尺码在等待合适的身材,如果不幸在身高、体重或者其他方面有点“不太正常”,恐怕是很难被衣服选中的。
如果不是为了出席重要的活动,只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得体、合身,有多少人愿意定制服装?
在东莞,能提供服装定制的服装品牌正在悄悄增加,无论是通过APP定制,还是去门店进行现场测量,普通市民也开始接触到服装定制了。
2、纯手工限制生产规模
服装定制有点高贵的血统,之所以迟迟未“飞入寻常百姓家”,自然有无法回避的成本问题。纯手工,就意味着生产力的低下,生产周期的延长。一方面,纯手工象征着服装的品质,代表了消费者的品位;另一方面,纯手工也制约了服装定制规模化的发展。
服装定制由于对技师个人经验能力的高度依赖,加上周期长、工序繁、价格高的产业特征,使得服装定制一直曲高和寡,成为少数社会顶层人士的专利。
在我们的采访对象中,服装企业掌门人王大孟早早就开始探索服装定制之路。王大孟在服装行业奋斗多年,对于服装设计、生产、成本都十分了解。在他看来,服装品牌化道路的未来并不算坦途,服装企业要想突围仍要再寻出路。
定制化,就是王大孟思考的结果。在几年前,东莞不是没有服装企业试水服装定制,有些企业把裁缝请到了门店,专门提供定制服务。
一件衣服,量体剪裁,对于习惯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来说,实在是不足以开动机器。工人们早已习惯了“出大货”,一套纸样动辄可以生产几百上千件衣服。定制一件服装,就意味着要有专门的纸样,并且几乎一次只能做一件衣服。
即使服装定制使产品单价提高数倍,从成本来说仍然是赔钱生意。按业内的标准,一个熟手师傅一天最多只能做十套纸样,也就是说,纯手工限制了产量,即使工厂不考虑成本愿意开工,一天最多只能做十件衣服。
这样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服装定制的需求。如果客户为定制服装付出了漫长的等待成本,恐怕也不会有人再选择服装定制了。
这是服装定制发展的瓶颈所在,有业内人士举例,这些服装企业在制版环节仍然采用人工手绘,而非服装CAD软件系统进行电脑制版;多为人工裁剪,没有使用电脑裁床;仍然使用人工量体,没有采用仪器量体……整个行业仍在一味强调“纯手工”的稀缺性,将低效作为一种溢价。但实际上,手工操作相比智能机器作业,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在量体、裁布等多个环节精确度落后明显,严重阻碍了行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也让服饰定制难以走向大众。
3、依靠互联网突破瓶颈
王大孟用行动证明,这个限制服装定制的瓶颈可以解决。他所经营的广东比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互联网+”的转型升级,通过自主研发自动纸样生成系统,镭射自动裁剪系统,及APP专利定制系统,成功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的产业化发展,真正“让定制回归大众”。
在服装制造业,并非只有王大孟一人看到了服装定制发展的先机。专门做服装定制生意的iwode服饰,主要特色就是有裁缝为消费者进行量身定制,经营的主要类别是结婚、商务男士西服、衬衫,在其官方主页上,高调地强调其品牌获得了B轮亿元融资。在东莞商圈里,也可见其品牌门店树立其中,装修风格十分高端奢华。
前面所提到的服装定制瓶颈,就是解决定制的大规模生产问题。部分从业者开始探索服饰定制行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比较常见的选择与王大孟所做的一样,通过服饰产业链资源整合与智能化升级来实现创新变革,让服饰定制变得更高效、便捷,实现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大众化。
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吐槽过服装制造业的“大库存”,以某知名童装企业为例,每年在网店销售量均过亿元,但其实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利润,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减少库存。
服装企业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定制化时代,这对于东莞服装业来说是转型契机。在此前,东莞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修细毅曾表示,东莞的支柱产业,服装、箱包、鞋、食品等行业都在往工业4.0进行转变。在企业的研发阶段,可能会越来越依靠于大数据,可以通过对热门产品、近期的流行产品进行搜索,也可以采取预售的模式进行销售。这样就实现了最新的产销之间的对接,用户也参与了研发,这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是一种新的玩法,以服装企业为例,虎门的许多企业根据法国、日本、韩国的时尚产品为模板进行大规模生产,导致很多库存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