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村级财务公开的互联网+

14.11.2016  13:37

■东城樟村社区在11月10日上报了最新的财务收支动态。市农资办供图

■南城西平社区财务公开栏

东莞时间网讯 今年50岁的洪梅氹涌村村民刘福全,平时很少用手机上网。然而,当获悉村里最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村中的财务状况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实时查看时,他决定学着使用微信。

“以前村的财务公开内容没有现在透明,而且只是固定在公开栏里公布,去看一趟没那么方便,如今在手机上都能看到,方便多了。”日前,刘福全对 东莞日报 记者说,等儿子回到家,让儿子教他。

“根源在制度。”片刻思考后,他把村级财务今日的公开与昔日的不透明作了对比,给出了如是分析。刘福全今日的感知,背后折射的是东莞农村财务公开的一场场改革,一次次“角力”。

据市农业部门最新统计显示,历经整整60年的发展,我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总量达到1480多亿元,分散在各镇和各村中。如此庞大而分散的集体资产,如何公开透明,又如何确保村民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近日,东莞日报记者深入走访市、镇、村和村民,了解东莞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的财务公开的历程,以及核查与监督权等配套制度如何及时跟进,使财务公开不是一记“花拳绣腿”,以此为农村资产 健康 运营、农村财务阳光操作提供新的思考。 

揭开“面纱”

对于上了年纪的村民来说,村财务已从过去的模模糊糊到如今的大幅公开。

厚街大迳村民老黄,直到65岁了,才看到村委会公布栏上公开的财务收支具体细节。“以前的财务公开几张纸搞掂,里面的数据搞不清楚,现在细化到30份表格。”其子阿强11月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小时候只在饭桌上听父母悄悄议论村的财务,现在可以堂而皇之到村委会公布栏上看个究竟,如果看不明白,还可以找村委会咨询。“这种透明度和开放度,在以前是没有的。”阿强对记者说。

东莞农村财务公开的历史难以道尽,但开始与转折点,深刻印在老一辈村民脑海中。1995年,东莞所有村的财务,按照“地点公众化、公布专栏橱窗化、公布内容通俗化、热点问题专项化”的“四化”标准公开。但村民们还是觉得公布版面张贴比较凌乱,公布的内容不多,有时还弄不懂会计术语,如什么损益性收支、非损益收支等等。“那时候,我看不懂里面的数据。”厚街大迳村民老黄说。

转折点在东莞市农村综合改革前期准备时来到。2010年11月,市农业局、市农资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对财务公开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再次拓展公开内容,推动公开形式的多维化,扩大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让村民不仅能在公开栏上看到财务收支情况,还能在网络平台、触摸屏等新媒介上看到。市农资办审计科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勾勒了东莞农村(社区)财务公开的转折点。

“在这次改革中,东莞市农村财务公开的表格,由原来的17个増加到29个,其中土地流转收支情况、土地 基金 使用情况和新签 经济 合同情况等热点问题,属于新增部分。”市农资办审计科上述负责人,向记者对比了改革前后的财务公开项目。

公开形式除上墙公布外,还拓展到网络平台、电视、触摸屏、LED显示屏、月报等多种形式。如虎门镇的路东、虎门寨等10个社区,推出LED显示屏;东坑镇所有村推出《阳光月报》简报;洪梅的氹涌,把每个月每个季度的收支具体情况制成表格,送到各家各户手中,并且在最近开发了微信公众号。

11月11日,洪梅的氹涌村书记程锡联把微信公众号给记者看,只见公众号的名称是“洪梅镇氹涌村资讯”,功能介绍写着党务、村务、财务相关资讯。他对记者说,有了微信公众号后,村民们随时随地可查阅村财务。据他介绍,洪梅所有村都开发了微信公众号。“关于村财务,我们没有什么可遮掩的。”他说道,“如果我们隐瞒,会遭到村民的反对。”

今年最新一项财务公开措施在3月起实行。这项新措施要求各村(社区)的财务公开,必须增加这些新内容:凡是涉及土地发包、租赁、出让、转让、转租、抵押、征占补偿等流转处置情况,包括土地流转期间所有权发生改变的(即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要在事项发生或办理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在公布栏上作专项公布;所有新签的经济合同在签订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必须向村民公布合同原件的复印件和影印版本,股东群众若需要了解合同详细内容的,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要及时提供查阅。

市农资办审计科上述负责人说,这几年的财务公开改革,就是把敏感热点问题“裸露”公开,毫不保留接受村民监督。

引入“互联网+”

电子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为农村(社区)财务公开提供了平台。

从2010年起,全市所有镇村的财务状况,录入市党风廉政建设平台。2013年,东莞市农村(社区)“三资”监管平台全面建成,全市所有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平台,接受市、镇两级监管部门实时监控。

11月11日,市农资办审计科上述负责人在其办公室电脑里,打开了东莞市党风廉政建设网,点击农村财务公开窗口,选取东城给记者看。记者看到,东城樟村社区在11月10日上报了最新的财务收支动态。“新一代村民股东更乐意使用网络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老一辈村民股东可以学习如何使用网络。”他说,“在网络新时代下,村民股东已经不再满足于到村委会公布栏上看报表这种形式了,网络可以令他们的监督权行使更加便捷。”他还通过电脑向记者展示了虎门、望牛墩、洪梅、长安、南城等镇(街)最新的农村财务网络电子公布形式。

“接下来,全市农村(社区)财务公开将增加APP公开的新途径,村民股东可注册登录APP平台,通过智能手机和电脑,查看本村财务公开情况。”他向记者描绘了一种全新的财务公开网络形式。

虎门主动请缨成为APP的试点镇街。虎门的农村(社区)集体资产总量占了全市的三分一,占了全省的十分一,监管任务繁重。正因为如此繁重,该镇主动尝试新方法。2012年,该镇成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的试点,交易过程全部公开化,现场接受纪检部门和村民监督。2015年,该镇成为集体资产网上交易的试点。今年,该镇第一个尝试APP。APP目前只开发了集体资产网上交易功能,财务公开功能还没完成开发,预计明年可完成。到明年,虎门村民股东将在全市第一批使用APP系统行使知情权、监督权。虎门试点成功后,APP将在全市推广。

“APP的效果如何?”记者问道。市农资办审计科上述负责人打比方道:村民股东如果躺在被窝里,也可以用智能手机查看村资产运营和财务收支情况。

11月11日,记者把APP系统的作用告诉洪梅氹涌村民刘福全,他说:“好啊,我加入。”

“互联网+”的引入,或许是东莞村一级财务公开史新的开端。

倒逼力量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提高财务公开程度起到了主线作用,推动其他多项事务公开化透明化。所有与钱有关的项目,都逐渐被纳入财务公开范围。

“提高财务公开程度和推行公开形式的多维化,是一股强大的倒逼力量,逼使村委会越来越顺应民意,越来越规范管理,越来越按照政策法规做事,越来越公平公正。”11月11日,市农资办审计科上述负责人,向记者强调了这一点。

对于村民拥有更多的知情权、监督权,程锡联认为这本来就是村民的合法权利。就在前几天,程锡联接待了几个村民。几个村民来到程锡联办公室,向他提了一个建议:可否把每个合同的收款日期、收款进展公布出来?他们将据此监督收款事项。程锡联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答应满足他们的要求。“村民有权了解更多的事务,村委会将满足他们的知情权、监督权。”他对记者说。

在村民选票的威力下,但凡竞选村干部的,都不想背上污名和无能之名。洪梅氹涌经济不富裕,村民们看到财务公开中的债权情况,心感不平。自己已经不富裕了,别人还欠钱不还?程锡联了解村民的不平,由村委会成立一对一追债小组,成功追回了部分应收款。如今,该村在洪梅的应收款是最低的,还剩20多万元应收款可以继续追回来。程锡联告诉记者,村民的意见可以鞭策村委会做好工作。

自从财务公开化程度提高后,很多村委会比以前更加重视民意。这还在村预算方案上体现出来。从2015年开始,我市实行镇村预算管理制度,各村的预算方案必须经股东代表大会表决并公示。村委会都知道村民不满意铺张浪费的行为,因此,在制定预算时,顺应民意大幅度减少非生产性开支  ,如办公费、会议费、接待费等。“近几年,大部分村这‘三费’都大幅减少了,他们不想也不敢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以免葬送前程,背上手脚不干净的污名。”市农资办审计科上述负责人对记者分析道。

记者最近在南城周溪村委会看到,公布栏上贴满了10月份的财务收支表格,一些村民在表格前一项项仔细查看。“村民对财务公开的态度很认真和坚决,忽悠不得。”南城社资办负责人张绍基对记者说。他向记者分析了村委会的压力:  财务公开透明化后,村干部压力倍增。村民们不仅看财务是否存在问题,还看村干部有没有能力搞好经济。债权、债务、分红、收益等全部摆出来给大家看,如果债权债务太多了,村民们对村委会信心也会打折扣。

“财务公开这股倒逼力量实用和强大,对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的健康运营起到了保护作用。”市农资办审计科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说。

同样,有分析人士认为,不能指望一项技术、一个平台解决所有问题,即便一个平台、一项技术今后也可能遇到新问题,因此要在运作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注重村级集体资产、农村财务的全监督、全覆盖和全管理,使所有集体资产、所有财务无论大小,都统一纳入平台管理,实现网上实时管理监督,提高时效性、公开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