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水乡到港澳有望开通快速客运航线

05.06.2014  11:10

  图为连接东莞和广州的虎门大桥。穗莞将新增6条联系通道,完成后将缓解虎门大桥交通压力。南方日报记者 苏仕日 摄

  东莞与广州之间将新增6条交通通道,完成后穗莞联系通道将达到13条。6月4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基础设施规划》(下称《规划》),明确了上述建设任务。待市委常委会审议后,上述规划将正式公布。《规划》近期年限为2017年,远期年限为2030年。

   ■规划看点

  新增的6条通道

  ○虎门二桥:水乡经济区高速公路网的重要通道,它西起广州番禺东涌镇南二环高速公路,终点在东莞沙田镇与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对接,对分流虎门大桥交通压力、改善珠江口东西两岸出行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初步计划2018年建成通车。

  ○莲花山通道:连接广州番禺及东莞麻涌,路线长约15公里。

  ○麻涌中心大道西延跨江通道

  ○新槎大桥

  ○新袁大桥:衔接东莞中堂与广州增城,建在中堂潢新围和增城新塘间。

  ○增莞大道:北起增莞深高速公路石头收费站路口、东西大道,南止于岳埔官海大桥接中堂潢涌村境内的省道S120线。

  (此前相关部门曾向本报透露上述信息)

   ■总体目标

  打造外畅内优、快慢相宜的水乡特色绿色交通示范区——结合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独有的“城、乡、水”联延融合的城乡结构,探索新型水乡经济区交通模式和交通结构,打造对外联系快捷,对内顺联雅致、特色鲜明、环境和谐的绿色交通体系。

   ■发展任务

  囊括区域及对外交通、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特色交通系统、物流及货运集疏运、静态交通等。东莞将在水乡经济区新增6条通道,形成13条穗莞联系通道,通道平均间距约6公里,强化莞穗联系。

  根据《规划》,水乡经济区预计形成5条轨道交通线路,包括穗莞深、佛莞惠2条城际轨道,市轨道交通1号线等3条市域轨道。同时,建设新型高品质水上客运码头和线路,满足多样化水上旅游休闲交通需求。

  《规划》提出要开通水乡至香港、澳门等水上快速客运航线。

   交通建设成为

  莞穗合作重要一步

  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下称“水乡经济区”)被视作东莞未来发展的三大增长极之一。2013年10月30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水乡经济区其中一个定位就是穗莞战略合作重要平台。这意味着东莞从过去的“注重南进”接受深圳辐射,向“南北并进”,更充分接受广州、深圳两座中心城市辐射转变。那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战略合作的关键一环。

  2012年2月13日,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就率东莞市党政代表团赴广州学习考察。徐建华当时表示,穗莞两市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域,两市地域相连、文化相通、人缘相亲,具有合作共赢的坚实基础和广阔前景。他同时提出,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交通、能源、水务和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

  当天,两市签署了《广州市·东莞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在十个领域开展合作。其中就包括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

  其后,东莞提出统筹水乡十镇一港建设,并上升为省级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为穗莞合作打开了一扇宽敞的大门。

  4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水乡经济区新增6条联系广州的交通通道,可谓是两地战略合作的最新具体成果。东莞市相关部门曾表示,东莞地处广州、深圳两个特大城市之间,但由于狮子洋水道和东江北干流的分割,东莞与广州联系并不是很紧密。具体表现在通道少,功能单一等方面。此次新增的通道建成后,对缩短往来穗莞的时间,促进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共享,加强穗莞合作意义重大,将穗莞之间的互动提升上一个新台阶。

  有专家评价,新通道所在的水乡经济区将成为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的平台,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提升东莞在粤港澳世界级城镇群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多元化区域合作新格局。(段思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