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新变局

28.12.2015  09:33

■水乡新城将成为东莞对接湾区及穗莞合作的专业化城市副中心

■水乡新城效果图

东莞时间网讯 从107国道中堂段转入东向村,原来当地人熟悉的珠江特种纸厂,悄然挂上簇新的厂名——“广东莞乡粮油实业有限公司”。

这是东莞水乡地区“两高一低”企业整治退出方案出台后中堂镇最早关停的纸厂。老板陈树芬借关停纸厂之际,将偌大的厂房改建成粮食仓库和深加工车间,转型做粮油仓储生意。

回首过去一年,关停退出的造纸厂,不只是珠江特种纸厂一家,也不局限于中堂一镇,而是覆盖了水乡54家。如此倒逼的力度与规模,也被媒体称之为不仅在东莞产业史上所罕见,放眼全国地级市也属凤毛麟角。

水乡“腾笼”之后,角逐于“换鸟”——2015年GDP不降反增、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便是最好的明证。

淘汰落后污染产业,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一次理性审视与反思;“腾笼换鸟”,坚持绿色GDP发展路径,又是一次超越与颠覆。省社科院教授丁力就点评道,回首过去一年间,水乡正以产业变革、制度革新的形式,回答了怎样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时代命题。

“打造‘美丽幸福水乡’不是梦。”市委副书记、水乡管委会主任姚康所讲的这句话,如今被水乡、东莞群众所向往、所信服和所期待。

一种新共识:

“两高一低”出局

一年前的水乡,面对节能减排的指标重任,是循着老路子发展 经济 ,还是大刀阔斧“腾笼换鸟”,彼时正考验着水乡决策者的抉择与智慧。

2015年3月27日,对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水乡管委会正式揭牌运作。此前,市委副书记、水乡管委会主任姚康在多次调研中也谈到,过去水乡“盯着土地办工厂”的传统模式,不再是主要方向,新常态下水乡必须要降速度、换动力、调结构。

一场润物细无声的“腾笼策”在2015年悄然上演。

冬日的一个下午,本报记者来到原东莞市珠江特种纸业有限公司厂址时,见原来的大门换了方向,也换了簇新的厂名——“广东莞乡粮油实业有限公司”。

这个做了十几年造纸的老厂,最风光时期曾创造出200元/吨利润。如今,厂区除了门卫之外,已见不到其他工人。

公司老板、中堂镇造纸业协会会长陈树芬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份,他就关停了年产能11.5万吨的纸厂。

陈树芬说,去年以来,中堂镇已有13家造纸企业相继关停,他这个会长有了“日薄西山”的感觉,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后,谋求新的发展方向。依托当地毗邻麻涌全国粮油加工三大基地,他和别人合伙干起了粮食仓储和深加工的活。

拿到5200万元关停补贴后,陈树芬将纸厂就地转型。项目总 投资 1.5亿元,将建成日产300吨大米生产线,年仓储、深加工稻谷及大米10万吨。

奔涌而过的东江,见证了水乡造纸业曾经的辉煌。与陈树芬一样,在不少人的回忆里,最好的年代是1995年以后的10多年时间,纸制品市场供不应求,工厂没有库存的概念,有时客户先给钱再造纸,造纸等于印钞票。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  大量产能偏低的造纸企业成为水乡落后产能的代名词,亟待引退,为水乡今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和空间。2014年9月以来,水乡经济区积极推进“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工作,共有53家造纸企业关停,余下1家获得市政府同意延长生产期限至2015年12月底。

54家造纸企业以中小型造纸企业为主,总设计产能为567.5807万吨/年。54家造纸企业的关停,将减排化学需氧量6624吨、氨氮209.2吨、二氧化硫15938.1吨、氮氧化物6581.7吨,分别占广东省下达东莞市“十二五”减排任务的20.2%、4.1%、37.9%、11.1%。数据显示,已关停的53家造纸企业,占地面积3227亩,厂房面积105万平方米。

珠江特种纸业的“转向”,成为水乡“腾笼换鸟”一个缩影。在已关停的53家造纸企业中,有11家企业厂房引进新项目。

针对“两高一低”企业退出空置厂房招商问题,东莞正酝酿制定加强水乡经济区“两高一低”退出企业空置厂房招商引资工作的方案,有望解决水乡招商忧虑。

这一幕幕,一件件,说明了此时的水乡,形成了新的发展共识——不腾笼、不换鸟,就没有新水乡。

一种新格局:

轻软产业集聚

事实上,水乡的“腾笼”还体现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上。道滘镇委书记邓涛曾算过一笔账:以建设用地亩均GDP来算,水乡“10镇1港”为26万元/亩,不及全市平均水平33万元/亩,而一些镇更仅为21万元/亩,“对此,必须激活土地存量。”

随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智力资本密集型和生态环保型产业在水乡兴起。其中,发展轻软产业,成为水乡地区今年的招商写实。水乡镇街一基层负责招商工作的干部坦言,随着主动引资的渠道拓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等因素,越来越多优质的、轻软的产业项目扎堆来考察。

水乡管委会综合处处长肖乃勇说,招商势头最猛的,要数麻涌、道滘、沙田。三镇转换发展动力,推进产业调整,力度之大成水乡当前产业发展排头兵。

以麻涌为例,仅是上半年就接连签约15个电商项目,不乏京东商城、菜鸟网络等电商行业巨擘,还有多个粮油贸易、钢铁物流项目落地生根。

道滘忍痛关停“两高一低”企业,“三旧”改造创新思路,盘活了产业空间,以58天吸引投资93亿元的速度,刷新了水乡招商纪录。

和道滘一样,水乡各镇依托环境整治,引来了游客,也引来了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现代服务型和生态环保型企业。

“如果说麻涌、道滘、沙田等镇街发展走得较快,那么后起之秀出手更重。”肖乃勇说。其中,石龙建设国际铁路物流基地,连通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成为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头号项目。高埗依托华宏等现有的大型眼镜企业为基础,欲打造国际级的产业集群。

“两高一低”企业退出比重较大的中堂,也谋定而后动,谋划创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一旦成功创建,利好的发展政策接连而来。

水乡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启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14年7月以来,水乡经济区引进重大新兴产业项目70个,初步搭建起以京东、菜鸟为代表的电商产业集群,以香飘四季、印象水乡为代表的都市农业产业集群,以南方传媒集团289艺术园区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新材料、新装备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和以中粮、中集为代表的国有大型企业集群,新兴产业在东莞水乡迅速壮大初具规模。

其中,今年水乡有46个产业项目纳入市重大项目,总投资703亿元。2016年,41个产业项目拟纳入市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635亿元。仅2015年纳入市重大项目,与2016年拟纳入市重大建设项目,两者投资总额超千亿元。

随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纷纷布局水乡,水乡成为东莞投资热点地区。

一种新变迁:

生态嬗变攒旺人气

如果说“腾笼换鸟”使水乡经济区焕发新活力,那么改善生态环境、发展都市农业则是做旺了水乡经济区的人气。

例如,洪梅镇建起全长9公里的“一河两岸”滨水景观线,其建设内容包括河堤护岸、滨水大道、民俗展示、绿化种植和广场小品等。如今,站在洪梅大桥上极目远眺,能看见现代化的厂房点缀在色彩斑斓的田野之间。

今年,麻涌快马加鞭启动华阳湖景区提升工程、新基特色村落塑造等多个特色发展项目,并成功举办了中华龙舟赛、草莓音乐节等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在全国、全省迅速打响了东莞水乡的品牌。

除此之外,水乡还有一张亮丽的“名片”——沙田穗丰年水道。这条14公里的水道,结合周边河流、绿地、田园、村落等生态资源优势,将镇港8条主干河流及69条大小河涌全面贯通、连为一体,构建绿色生态水网,形成总面积近15平方公里、辐射11个村和4大安置区的大湿地区域,将打造成为融生态修复保育、特色文化展示、农耕鱼耕体验、商贸 旅游 休闲于一体的镇港城市湿地公园,重现“曲水芦苇荡,鸟憩红树林,江舟渔歌韵,人鸟乐游悠”的美景。

今年,沙田穗丰年水道疍家文化体验园初露真容,疍家文化元素成为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中,依托临海段、乡野段和城韵段塑造的不同特色景观,生动再现疍家人海上漂泊、临水而居、城镇发展的不凡历程。

黄启光介绍,水乡初步建成10大特色发展示范片、6条特色村落、4条标志岸线,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推进态势,有效改善水乡发展条件,带动了水乡整体发展,特别是水乡大道、麻涌华阳湖、沙田穗丰年水道、万江龙湾湿地公园等项目顺利建成,东莞水乡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生态观光农业在水乡悄然“生根”发展。例如,万江龙湾湿地公园、麻涌香飘四季农业园、道滘济丰农业产业园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正在兴起,吸引周边游客自驾涌向水乡。

一种新气象:

干部群众“信心满格”

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一系列变化,还带动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态度改变。

“工作形式明显与过去不一样,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工作劲头更足。”望牛墩镇一名干部告诉记者说,他最忙的时候,一天跟三拨客人洽谈对接。

也有基层干部形容,工作状态仿如改革开放初期,干部“蛮拼”的作风更严实。特别是一些群众态度完全变了样,从“质疑”到“信心满格”看好水乡发展前景。

以麻涌为例,麻涌镇华阳湖湿地公园建成这两年,每年吸引游客逾100万人次,休闲旅游经济年均增长500%,周边聚集了包括京东、菜鸟等在内一批知名电商企业,附近农村土地租金两年增长了8倍,环湖各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50%以上,该镇大步村更由原来的上访村变成了文明村。

被视为水乡经济区发展的压轴“王牌”,水乡新城的规划建设,更被洪梅、望牛墩、道滘的干部群众寄予热切的期盼。其功能定位为珠三角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东莞对外交通门户,东莞对接湾区及穗莞合作的专业化城市副中心,水乡片区的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一核两轴三带多板块”。这浩大的规划建设,被市里定调为“统一规划,从容建设”。

有专家认为,由过去工业开发变成以经济区概念加强资源要素整合,不但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还解决了基层机制无法解决高端功能不足的问题。这正是东莞破解区域统筹发展的妙笔之处。

在机制上,水乡坚持以政府主导,发挥各部门联动效应,实现了共建共享。就在不久前,针对水乡镇街发展存在的难题,有14个市直部门主动提出与水乡建立定期对接的机制,并为水乡“开小灶”助推经济区发展。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第四分局、东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水乡分局、东莞市城乡规划局水乡分局、东莞市规划中心等,今年已陆续进驻水乡管委会办公区。

“打造‘美丽幸福水乡’不是梦。”正如市委副书记、水乡管委会主任姚康说,只有把水乡协调发展短板、环境保护短板、社会建设短板等“三块短板”补齐,东莞水乡才能有高水平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