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水乡的华丽转身

11.06.2014  10:47

  马滘河的花海漂游已成东莞麻涌水乡旅游一景。胡国球 摄

  6月1日,首届东莞水乡旅游美食节在麻涌镇开幕,吸引了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数万游客观光。过去当地河涌受工业污染严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已呈现一派水乡泽国的新貌。华阳湖上清波荡漾,马滘河边桃红柳绿,成为观景休闲的绝佳场所。当天,数百只放生的雀鸟腾空而起,一如放飞东莞人期待已久的水乡梦。

  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是东莞探索跨区域统筹发展的新尝试。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从一个农业县成长为现代制造业名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然而因为“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的格局,也被诟病为“一座没有中心的城市”。随着近年来东莞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城市形态得到改变与提升,一座文化新城、生态绿城正在迅速崛起。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将东莞推入新一轮城市转型“进行时”。

   曾被边缘化地块

  已变身湿地公园

  今年4月8日,东莞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出要完善组团式城市发展规划,按照“一中心四组团”的城市格局,推动城市空间从分散到集聚、从多组团到大组团转变。从目前来看,近年来的水乡一体化发展,俨然是组团发展先行先试的“急先锋”。通过强化统筹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社会共识,如今的水乡片区已是天蓝水清,迈上了发展的新轨道。

  万江龙湾生态湿地公园被视为水乡发展的第一个“兴奋点”,从去年初启动建设至今,整个湿地公园已初具雏形。住在附近小区的居民王先生表示,他最开心的事就是每天迎着朝阳,绕着湿地公园跑步,清新的空气夹杂着花木芬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东莞东实公司工程管理部主管熊彩虹负责该项目的开发。他表示,预计今年国庆前夕,公园即可开放。“这一片以前是市领导的‘心病’,靠近市区这么好的一块地,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如今通过水乡统筹发展,终于旧貌换新颜。

  据熊彩虹介绍,龙湾湿地公园的运营将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园,不仅会引进专业管理公司,还会有一系列商业开发计划,会将之作为旅游景点来打造。“届时这里一定会吸引到国内乃至国际资本来做实体开发。”对此他充满信心,“环境好了,有了梧桐树,就一定会引来金凤凰”。

  作为市政府新组建的融资平台,东实公司计划吸引社会资金100亿元,参与投资建设龙湾滨江片区。“以前水乡地区就是没有成片、成规模的开发,也没有主体单位来负责。如今‘市镇村’联合开发,也是城镇化的一种新探索,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东莞万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麻涌镇新基村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已经变成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水乡村落。“以前村里面布局比较杂乱,现在街道、河岸、凉棚等都规划得井井有条,将发展成为水乡特色旅游景点。”新基村委会负责人莫先生表示,目前的成绩离不开村民的理解与支持。“比如,刚开始做外立面改造时,部分村民是有意见的。通过沟通、协调,如今村内民居外墙都贴上了统一的青色瓷砖,效果很不错,村民们也交口称赞。

   东部片区将扩容

  探索产城相融合

  在水乡片区探索跨区域统筹发展初尝硕果后,东莞其他片区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也纷纷加快了“抱团”的脚步。

  4月30日,东莞市发改局的一份公开招标信息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其将委托高水平研究机构作东部片区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招标信息显示,东部片区所指范围,是以东部埔田片区为基础,延伸到生态产业园和谢岗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这意味着东莞第二个一体化区域进入前期研究和规划阶段。

  政界观察人士认为,东部片区一体化继续肩负着探索“新统筹协调机制”的使命。在传统“埔田七镇”的基础上纳入生态园和谢岗,无疑是为了注入更多活力。“它们之中一个产业定位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另一个立足于建设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产业新城,都在探索产业与城镇的良性互动,并辐射带动周边镇区发展。

  当初参与生态园区建设的负责人说,这里曾是一片洼地,被称为“污水汇聚区、垃圾堆填区、高压线网走廊区”。几年来,经过按“生态优先、治水为前、以绿为基、以水为源”原则进行的环境修复,现在的园区水清草绿、鸟语花香,成为东部片区中一片蓄势待发的新区域。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生态园应该努力起到核心作用,带动整体区域的产业与城建升级。“生态园会坚持错位发展,不与镇区争利。在目前产业招商中,兼顾与周边镇区的产业衔接,更多引进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项目。在城镇化建设中,也力争统筹整合、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去年7月11日,东莞第一个“三重”项目——海斯坦普项目在东莞生态产业园区试产,比预期足足提前了两个月。可以说,产业园优越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吸引“三重”项目落户的重要砝码。

  类似“变废为宝”的故事也在谢岗镇上演。当地负责人表示,去年该镇迎来了拟投资600多亿元的粤海项目,是东莞目前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粤海项目探索‘园镇统筹’的发展新模式,打造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可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新经验。

   坚持城乡一体化

  让居民同城同梦

  随着城市转型的推进,城乡一体成为东莞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特色。这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承载力与吸引力,更令城市气质发生由内而外的转变。东莞正以“全面放开”的姿态,实现城乡一体、同城同梦的城市理想。

  年逾六旬的张伯,是东莞篁村社区居委会的老干部,他见证了东莞新城市中心的崛起。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长满野草的荒地,周边是参差不齐的民居。后来东莞提出“一年一大步,五年见新城”,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造城”运动,涉及投资约600亿元。到2006年,行政办事中心、会议大厦、展览馆、科技博物馆、图书馆、玉兰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出现在市民中心广场,让东莞的城市形象有了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张伯所在的篁村,逐渐演变为繁华市区中的“城中村”。不过随着近年来东莞大力推动公共文化建设,让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向基层进军,张伯即便不出社区,也能品尝到公共文化“果实”。2013年11月,东莞正式成为了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据张伯介绍,“目前社区内有老人活动中心,以及面积1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馆内藏书过万册。还兴建了一个3500平方米的小型广场。每逢重大节日,社区都会组织各类体育活动,还会邀请知名剧团来表演,让一家人都开心得很。

  麻涌镇华阳村的何先生感叹:“以前由于河涌纵横,交通不便,再加上没什么好玩的地方,亲戚们都很少走动。而今年春节,村里面停满了外地车,很多亲戚听说华阳村环境变好了,还举办过中华龙舟大赛等盛事,纷纷慕名而来。

  大学毕业后,何先生回老家并不多。趁着端午假期,何先生和家人泛舟马滘河上,游览新开业的“花海漂游”等旅游项目。“这里原本是麻涌镇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河水乌黑发臭,如今不仅环境得到恢复,还形成了‘一步一景’的观光景点,连白鹭也重回栖息了。”(朱晋 南小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