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河长”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两年内不得提拔

11.06.2015  10:47

工作人员正在对石马河水质进行取样检测。东莞时报资料图

东莞“河长制”年满首年公布成绩单,考核成绩与干部任免挂钩

“河长”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  两年内不得提拔

东莞时间网讯 东莞的“河长制”实施已年满一年时间,昨日“河长制”发布了实施以来的首份成绩单——桥头以81.18分的绝对优势排名第一位。

按照省的要求,今年年底前会基本淘汰珠三角地区所有的黄标车,所以,今年东莞要把现有的72414辆黄标车全部淘汰掉,其中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有8869辆,也都会在今年底前全部淘汰。

这些是记者从昨日上午举行的全市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获知的最新消息。

市领导袁宝成、尹景辉、鲁修禄、朱伍坤参加了昨天的会议。

“河长制”实施后发布第一张成绩单

早在2014年上半年,东莞就实施了“河长制”,东莞各镇街、园区政府主要领导,为辖区内河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即“河长”。首批实施“河长制”的就是石马河流域的桥头、樟木头、清溪、凤岗、塘厦、谢岗、常平7个镇和茅洲河流域的长安镇。

“河长”对所负责河道的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工业污染管控、水环境持续改善、断面水质达标负第一领导责任,并建立完善河流水生态环境行政领导负责制的逐级考核制度,将“河长”制度延伸,形成市考核“河长”,镇街、管委会考核“涌长”的全覆盖考核体系。

昨日会议通报了石马河、茅洲河“河长制”实施之后发布的第一张成绩单——桥头拿到了“良好”;樟木头、清溪、凤岗、塘厦、谢岗、常平、长安拿到了“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河长制”的成绩单与干部任免挂钩,对一年考核不合格的“河长”进行约谈及通报批评,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严格实行“一票否决”,两年内不得提拔。

东莞运河寒溪河流域纳入“河长制”

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方灿芬透露,今年将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督促各镇街按照“至少完成一条以上内河涌整治”的要求,开展河涌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东莞环保部门今年还将编制水质达标方案,制定一个年度工作实施方案,继续狠抓石马河、茅洲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到年底,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石马河、茅洲河流域水体水质持续改善,水乡经济区潢涌河、倒运海水道等已划定环境功能区的水体水质消除劣Ⅴ类,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整治要求及水质改善任务,按期实现“三年新突破”目标。

方灿芬透露,今年将全面推动实施“河长制”、“涌长制”,将“河长制”实施范围扩大到东莞运河、寒溪河流域,在全市各镇街主要河涌实行“涌长制”,将污染严重、群众反映意见大、严重影响学校等环境敏感点的河涌污染问题纳入镇街年度实施“河长制”、“涌长制”工作内容,并严格实施成效考核。

其他议题

今年要淘汰72414辆黄标车

今年年底前,东莞全市范围内将淘汰所有污染较重的黄标车,这个数量是72414辆。

按照《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和《广东省“十二五”后半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行动计划》要求,到2015年底前基本淘汰珠三角地区所有黄标车。

东莞目前还有72414辆黄标车,其中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有8869辆,都被列入了今年淘汰的名录当中。

其中寮步镇的黄标车淘汰任务最多,多达9292辆,另外东城、虎门、莞城的淘汰任务也不少,都超过了4000辆。

任务最轻的当属松山湖,只有57辆黄标车待淘汰,而洪梅和谢岗的任务也很轻松,淘汰数量不到1000辆。

今年将建1-2座上规模餐厨垃圾处理厂

每天东莞都能产生约10000吨垃圾,但目前的无害化处理量仅有约6000吨/天,现在每天还有约4000吨的垃圾东倒西藏没有实现无害化处理。破解这一垃圾难题的关键办法就是加快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建设。

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唐耀文在昨日的会议上透露,东莞将坚持建设“让市民放心的垃圾处理厂”,高标准推动麻涌环保热电厂建设,争取尽快完成横沥环保热电厂一期技改项目,上马再增容项目。督促厚街环保热电厂对一期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加紧建设垃圾焚烧飞灰专用填埋场,尽快确定选址,力求年内启动飞灰专用填埋场建设。启动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探索在寮步镇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处置试点。

唐耀文透露,今年将加快餐厨垃圾处理厂的选址和技术论证,计划就在今年,启动建设1-2座上规模的餐厨垃圾处理厂。

会议要求

增强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会议的最后,袁宝成在对全市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的同时,要求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意识,切实增强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就如何做好今后城管、环保工作,袁宝成提出七点意见:

一是大力推动城管、环保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二要狠抓重点领域的综合整治;三要创新思路,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改革力度,探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全面推行用水用电阶梯式收费制度以及分行业价格收费制度等。

四要加强法治,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围绕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立法,确保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依法依规开展。

五是培育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市民自觉遵守意识,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六是培养环保产业意识。环境保护不仅是“烧钱”,还可以做大做强,打造新的增长点。七是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落实网格化和责任制,以具体工作成果检验专题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