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垃圾分类推进精细化管理⑤|东莞物业小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变“邻避效应”为“邻利设施”

03.06.2020  04:10

2018年7月23日,设在塞纳城市嘉园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图为工作人员演示可回收垃圾投放。

在推广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中,小区物业是重要一环。

按照《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从第二季度起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启动住宅小区“楼层撤桶”“收集点改造”及“定时定点投放”。

如何科学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住宅小区发现,松山湖园区和一些物业企业先行作了探索。松山湖将根据300户至500户的标准建设一个垃圾分类投放点,选点的原则不能对着居民楼的窗户,或在楼层侧面选点。事实上,小区推进垃圾分类,要让垃圾分类投放点设施变“邻避效应”为“邻利设施”,需要通过精细化、科学化的“绣花工夫”把投放点工作做“”做“”。

2019年1月25日,南城元美社区垃圾分类示范点

垃圾分类要破解“邻避效应

在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要破解邻避效应。”开元国际物业管理东莞东城片区总经理陈雷雷说,从成本管理、环境卫生等综合考虑,物业企业希望推进垃圾分类。然而,在推广垃圾分类“楼层撤桶”过程中,最怕遇到家家户户都反对垃圾投放点设在居民家附近。因此,他希望政府部门多参与,走进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邻避效应,是横亘在居民和生活垃圾投放点之间的难题。许多居民不希望垃圾分类投放点建设在自家附近,但建远了又担心刮风下雨天撑伞扔垃圾太费心。

2019年1月25日,南城元美社区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中心。

对于垃圾分类投放点的选择,松山湖相关部门也“摸着石头过河”。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松山湖分局(以下简称“松山湖城管分局”)园林环卫办主任方伟东介绍,松山湖现有37个居民小区合计近50000户家庭,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是垃圾分类工作中最困难、任务最重的一个环节,也是实现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目标任务的关键一步。

方伟东介绍,松山湖将参照上海经验做法,重点依靠“三员”,即引导员、宣传员、监督员。其中,充分调动发挥物业管理单位和业主委员会的“抓手”作用。

楼层设桶的住宅小区,在松山湖并不多,很多居民已形成了到楼下倒垃圾的习惯。”方伟东告诉记者。事实上,这种先决条件,为垃圾分类进小区铺垫了基础。如今,对于松山湖城管分局来说,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需要科学建设垃圾分类投放点。

方伟东说,松山湖房管部门与物业企业也做了一些探讨,并充分考虑物业企业的意见、居民的诉求,做了很多人性化的考量。例如,垃圾分类投放点不能对着居民楼的窗户,或在楼层侧面选点;其次,还要方便居民投放,不能太远。最终,松山湖城管分局初步敲定一个标准:根据300户至500户的家庭标准,建设一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尽量将引发争端的设施远离争议各方。

用“绣花工夫”做实垃圾分类投放点

在方伟东看来,要让垃圾分类投放点设施变“邻避效应”为“邻利设施”,需要通过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绣花工夫”,把投放点工作做“”做“”。

2019年1月25日,南城元美社区垃圾分类示范点

为此,在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建设上,松山湖城管分局作了很多考量。最终,选择组合式长桥型(13米*1.5米)的设计,尽量满足不占用太多地方。“小区推进垃圾分类也不容易,都有邻避效应。”方伟东介绍,该分局参照深圳做法,在垃圾分类投放点摆设4个餐厨垃圾桶、4个660升其他垃圾桶,3个可回收物垃圾桶、1个有毒有害垃圾桶。投放点旁边,专门设置一个洗手池、撑开一张遮阳伞,方便居民丢完垃圾洗手等。目前,松山湖城管分局形成了方案,预计6月份率先在松湖花园、月荷居试点。

作为松山湖园区14个垃圾分类试点之一,松山湖月荷居在该项工作力求“快人一步”。“小区目前已经着手开展宣传工作,垃圾桶也正在选购当中。”月荷局物业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朱焕强告诉记者,按照园区规划,每小区300—500户之间会设置一个分类投放点。“月荷居现有业主600多户,不久将有2组分类垃圾桶出现在小区出入口。

近4成的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是支持的,他们更愿意政府部门能通过这项工作改变市容市貌,提高市民素质。”朱焕强说道,同时持观望态度与反对态度的居民,大概持平在30%左右,反对的原因多集中在分类工作繁琐,居民已疲于每日的工作,无力再兼顾垃圾分类。

记者了解到,月荷居在小区内的楼道不设置垃圾桶,而设置在23个单元一楼以及地下车库,每天物业管理公司将各单元的垃圾统一运送到垃圾转运站,再由市政人员清理运送。

小区分类有规矩也要有温度

除了松山湖,茶山碧桂园也对垃圾分类做了试水。

茶山碧桂园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目前有777户居民入住。自2017年建成以来,该小区已形成不在楼层设桶,而在一楼与车库放置垃圾桶的习惯。目前,物业公司在每栋楼下都按照“四分类”的原则,放置一组垃圾桶。

茶山碧桂园按照“四分类”的原则,放置一组垃圾桶 通讯员 莞佳 摄

虽然小区有这一配套条件,但小区居民还未有意识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一方面居民已经习惯一个包装袋装完全部垃圾;另一方面,物业公司也没有强制要求居民做好垃圾分类。”茶山碧桂园一期小区物业负责人告诉钟咏梅记者,目前4个垃圾桶还没有正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随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茶山碧桂园小区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已与垃圾分类小组建立联系,很快就会开展垃圾桶的选点及对小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钟咏梅说。按照制定的标准,小区将目前的6个垃圾点缩减为3个,而垃圾点的选择,物业公司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考虑到业主的感受,确定的垃圾点通常选择在远离阳台与通风口的位置,楼上的居民下楼步行3-5米即可投放垃圾。

经过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钟咏梅发现,小区内年轻业主对垃圾分类进小区的接受程度更高,而一些年纪较大的长者,由于信息闭塞,对垃圾分类这一新鲜事物缺乏了解。在此基础上,物业企业将对这一类长者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宣传。

在小区推行垃圾分类,既要有规矩也要有温度。”家住南城李萍建议,对于独居或下楼扔垃圾困难的老年群体,采取了物业“托底”的方式。

钟咏梅希望,全市既要形成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也要在分类过程中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由物业管理公司、志愿者、居民等共同配合,将这一项工作推动到社会各方面。

全媒体记者 潘少婷 冯灿宇/文

全媒体记者 程永强 郑琳东 实习记者 陈宏颖/摄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