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率先启动陆运口岸“三互”大通关

11.04.2015  13:35

■昨日,东莞陆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模式启动。图为工作人员在装货

邹志斌、刘兆彬、徐建华等领导参观查验区,并与企业交谈

东莞时间网讯    继“八方联网”之后,东莞口岸改革再获重大突破。昨日下午4时许,东莞市寮步进出境货运车辆检查场,我国陆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模式正式启动运行,东莞由此在全国率先步入“三互”大通关时代,企业通关成本和时间均可节省一半。

“三互”大通关改革,是国家层面的一项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简称“三互”)。去年12月26日,《国务院关于印发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的通知》印发。仅仅过了3个多月,在东莞、黄埔海关和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共同努力下,“三互”大通关模式在东莞率先落地。

“通关费用和时间至少节省了一半!”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翟虹说,推行“三互”通关模式后,对货物的损伤将大大降低,对企业进出口业务无疑是一大利好。

黄埔海关新闻发言人潘英启说,“三互”大通关模式探索构建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高效通关模式,企业通关将能实现自主申报、共同查验、自动发行,进一步提升企业通关效率,有效降低通关成本。

据介绍,改革前,关检分别管理各自监管场所,查验车辆需二次进场,二次掏箱查验,二次出场,费时费力。改革后,拆除物理围网,车检场合二为一,关检共用,实现了车辆一次进场,货物一次查验,企业费用减少50%,通关手续由10个缩减为5个,查验车辆平均通关时间由4.5小时缩减到2.5小时。

“这次的‘三互’大通关模式改革,可以说是检验检疫和海关最广泛、最深入的一次合作,这次改革将大大简化外贸企业的通关手续,实现通关再提速,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新闻发言人曾劲松认为。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说,率先启动“三互”大通关改革,是关检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通关便利化精神的具体行动,必将大幅提升通关效率,释放巨大改革红利,对东莞进一步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互”大通关模式是东莞实现“八方联网”后又一重大突破。接下来,东莞还将与黄埔海关、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完善口岸管理机制,复制推广寮步车检场“三互”大通关模式,尽早实现“三互”大通关在东莞口岸的全覆盖。

关键词

过程

三方联手:一个多月完成建设工作

此次“三互”大通关模式的启动,是在中央推进跨区域、跨部门协作大通关建设的背景下展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简称“三互”)。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创新大通关协作机制,加快跨区域、跨部门大通关建设,推进全国一体化通关,由“串联执法”转为“并联执法”,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为使“三互”大通关模式尽早落地,东莞市委市政府、黄埔海关、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着眼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多次协商研究,积极推进东莞口岸“三互”大通关。

今年年初,在海关总署及质检总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广东海关分署、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黄埔海关密切沟通,由黄埔海关与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了《落实“三互”要求合作备忘录》,在东莞寮步进出境货运车辆检查场率先试行陆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模式。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密协作和共同努力,东莞市委改革办、东莞市商务局、黄埔海关隶属东莞海关和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完成了硬件设施改造、技术系统开发、业务流程设计、合作机制构建等工作,为陆运口岸“三互”大通关顺利启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特点

三大特点:全面推行“一站式”作业

据了解,这次“三互”大通关模式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监管信息实时互换,全面共享信息,突破部门“信息孤岛”,实现跨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对于依法报关报检的货物、物品,申报信息、物流监控信息、查验信息、放行信息等全面共享,突破了部门“信息孤岛”,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水平。比如,关检双方依托地方电子口岸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互换,由系统对双方共同执法的数据进行匹配,最后由车检场电子卡口自动甄别,实现车辆验放。

二是共同管理监管场所,共用进出场卡口,全面推行“一站式”作业。关检双方在硬件建设上实现共享,统一整合监管设施资源,共同应用进出场卡口,统一规划、改造建设查验场地,共用监管场所,共用查验和监管设施,共同研发监管设备;监管要求相同的互认监管结果。企业通过电子方式申报,无须在海关和检验检疫之间来回奔波。

三是执法互助落实到位,实现了“协同执法”和“共同监督”。关检单方查验/检验检疫并发现异常时,通过车检场“三互”联系配合工作平台及时告知另一方,双方协作配合、分别处置。关检双方还将共同推进通关诚信体系建设和质量监管机制建设,加强辖区企业管理信息互换。比如,双方将定期通报对企业的分级管理情况等;及时相互通报业务风险信息,建立法检商品通关异常情况的协调处理机制,推进重点走私源头国家(地区)敏感商品数据共享,提高监管和打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现场演示

关检共同查验  车辆自动放行

在启动仪式结束后,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刘兆彬,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刘晓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科等深入车检场,实地了解“三互”大通关流程,并观看业务流程演示。

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三互”大通关模式下,企业通关将能实现自主申报、共同查验、自动发行,进一步提升企业通关效率,有效降低通关成本。

记者在“三互”大通关模式业务流程演示中了解到,企业可通过电子口岸向海关和检验检疫申报,审核结果将自动反馈企业和发送至车检场卡口系统。演示显示,在载货车辆进场时,卡口自动提示通关状态。海关和检验检疫都不需查验,系统会自动放行离场。需要两家同时查验的,车辆会进入共同查验台,接受联合查验,关检双方分别在后台处置并发送放行指令后,车辆通过卡口离场。

而如果关检一方需查验,卡头系统自动提示车辆进入海关或检验检疫查验区接受查验或处置,卡头指令、查验结果、放行指令自动告知另一方,海关或检验检疫可依据职权参与另一方查验,处置完毕后,关检发送放行指令,车辆离场。

■高层观点

“三互”大通关步伐要迈得更实

东莞市委、市政府积极主导,积极推动在“三互”大通关上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希望你们这一步要迈得更实,关联部门不仅是在形式上拆了墙,搭建了一个平台,还要合作的内容上有一些更加实在的内容。

——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

“三互”大通关走出一条新路

广东东莞率先推出陆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模式  我以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样一个模式为全国关检合作、口岸便利服务通关走出了一条新路,提供了一个新的样板。

——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刘兆彬

为全省全国探索更多经验

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确立了强化“两个支撑”、力争“三个走在前列”的目标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努力在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上走在前列”。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需要进一步发挥好口岸通关的带动、保障、支撑等综合作用。

希望国家和省关检部门继续大力支持我市口岸通关建设改革,进一步完善紧密合作机制,推动东莞口岸“三互”大通关全覆盖,加快打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我市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有力保障,为全省全国探索更多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

■企业声音

我整体计算过,大通关模式实施后,生益科技在这方面的费用至少节省了一半。还有,就是我们做精密电子产品,海关以及检验检疫检查一般都会把货柜里所有东西搬出来,去核对实物标签等。如果搬运比较粗暴,会对货物造成伤害,大通关模式实施后,两次检查变成一次,对货物来说少搬运一次就少一次伤害。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翟虹

以前报关需要一天的时间,大通关模式实施后,预计半天都不用了。因为以前货柜需检两次,又要排队,有时一天下来也搞不定。货物一次查验,不仅可节省一半时间,而且因为可以提前还货柜,这样费用也会减少很多,一个货柜综合费用最多可节省2000元左右。

——东莞八达进出口公司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