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力争10年 建设成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24.07.2015  09:00
东莞理工学院将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办学综合实力基本达到国内211高校同期水平,实现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目标。

  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东莞又有新动作了。

  7月17日和18日,东莞市政府分别邀请国家“千人计划”、东莞有关政府部门、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部门和专家,为东莞理工学院建设广东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把脉论诊”。

  根据计划,东莞理工学院将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办学综合实力基本达到国内211高校同期水平,实现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目标。

  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意味着要肩负起直接为广东智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使命。那么,借助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契机,东莞理工学院怎么进一步推进协同创新工作、助力东莞转型升级甚至区域制造业的崛起呢?

   本地高校科研创新能力较弱

  受到办学层次、办学历史的影响,东莞即便有数量不少的高校,但高校的科学研究、协同创新能力较弱。

  近两年,东莞根据相关规定,经公开申报、合规性审查以及通过专家书面材料评审、现场答辩评审、实地考察和报批等程序,连续评选、引进两批16个创新科研团队。

  尴尬的是,原本应该是技术、创新集中地的东莞8所大学,仅有东莞理工学院成功申请获得1个创新科研团队引进项目,而其他15个创新科研团队均由本土大学之外的大学创新平台或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引进。

  而今,省市两级鼎力支持把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东莞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弱,无法支持东莞及广东地区转型升级的窘况。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东莞理工学院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目标,其中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服务东莞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并已进行了一些尝试。

  东莞理工学院院长李琳说,学校协同创新发展,需要老师视野开阔,了解行业一线需求;也要求学生求实务实,创新创业。东莞理工学院老师坚持服务东莞地方发展,参与“科技东莞工程”,发挥协同创新主力军作用,先后建设了东莞清洁生产中心、横沥模具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与松山湖管委会合作组建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其中,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开发和引进了“能耗审计与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服务了东莞南玻太阳能玻璃有限公司等数百家企业,每年节能减排上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00万元。2012年建立的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已经孵化两家3D打印企业,打印分层厚度能达到0.05mm,技术参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7月16日,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科技局已经行动起来,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中开展东莞理工学院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摸底调查的通知》,决定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中开展东莞理工学院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而企业也可以定向选择东莞理工学院40周岁以下青年博士。

   标兵远去,追兵逼近

  高校的协同创新能力,与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服务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年5月底,在东莞理工学院召开第二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议上,李琳分析说,学校现有教职工1085人,其中正高职称112人,与2010年5月相比,增长40%;副高职称270人,增长30%;博士254人,增长98%;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5人,增长67%.“千百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实现零的突破;省级培养对象9人,增长80%.

  此外,该校5个学科承担国家级项目52项、省部级项目73项,科研经费总计1亿多元。重点学科带头取得突破,整体科研水平持续提升,5年的科研经费总计3.09亿元。同时,化学工程、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学科成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领先于同类同层次学校。

  即便如此,但与广州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省内同类高校相比,东莞理工学院成果转化有较大差距,承担科研项目所形成的能在实际应用中产生较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成果不多,专利等科研成果转化存在明显差距,技术转让收入少。

  以2014年的科研指标数据进行横向比较,理工学院的省级重点平台比广州大学少了10个,与岭南师范大学持平,而理工学院的科研经费为7757万元,广州大学的科研经费为39620万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12494万元。

  东莞理工学院还缺乏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物,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尚未取得突破,校内教师中按遴选办法完全符合学科带头人标准的数量过少。科研团队建设相对滞后,校级科研团队建设正在起步,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团队,尤其是跨学科研究团队的申报与建设亟待加强。也就是说,东莞理工学院与省内同类型城市的院校相比,“标兵远去,追兵逼近”。

  那么,即将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东莞理工学院,怎么提升科研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呢?

   加强实验室建设或成突破口

  目前,东莞理工学院已形成规划方案(2015—2020年)初稿的第四稿,提出将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办学综合实力基本达到国内211高校同期水平,实现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目标。

  对此,被市政府邀请前来为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把脉论诊”的专家建议,在推进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对接共建工作中,东莞理工学院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不仅要引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新企业把实验室建到学校里,也要把学校的实验室建到高新企业里,让师生到企业里参与项目的研发工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好校内实验室的作用,把实验室“借出去”,让东莞的研发团队能够通过学校的实验室开展研发工作。

  在超常规的投入上,学校要注重选择好与国际国内处于同步水平的研发项目、新兴的学科发展方向和研发前沿技术的团队,以保障超常规投入的有效性。在人才引进上,必须建立多种的引进模式,要注重校内现有师资的培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让学生提早走进企业,走到市场中检验其创新能力,增强“战斗”能力。

  不久前,在东莞市委常委会议上,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指出,各部门要加深对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广东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战略决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信心、选准方向、抓好重点、创新机制,全力以赴完成建设任务。

  他指出,从方向来讲,东莞理工学院要立足“高水平”、“应用型”和“理工”三个重点,启动各项评价体系和指标建设。从重点工作上,学院要实施好“三个一”工程,聚焦东莞的制造业,为东莞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今后,凡是有利于创新机制的,要解放思想去探索,特别是聚焦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各项机制的创新,增强学院办学的活力。

  徐建华强调,东莞有能力、有条件,也将全力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理工科大学学院,接下来,要以超常规的决心和行动抓紧谋划工作,并通过省市共建,争取省里更大的支持,加快创建工作。

  策划:南小渭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吴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