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将逐步减少市内招生名额

22.09.2015  23:02

东莞市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工作动员大会。

东莞理工学院投入35亿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重金揽才 科研启动经费高达5000万

东莞时间网讯 (记者 陈穗岚)  9月22日,东莞吹响全面推进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集结号。一个下午的时间,东莞市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东莞市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工作动员大会、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新闻 发布会等三个会议紧锣密鼓地进行,对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

动员大会上,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分别作了动员讲话。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通报了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动员会后,东莞市副市长喻丽君、东莞理工学院院长李琳等在新闻发布会上解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东莞为什么要建设高水平理工大学?

东莞是一个国际制造业基地,城市综合 经济 竞争力排在全国第14位,但目前东莞全市仅有8所普通高校,缺少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创新支撑,必须通过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进一步发挥东莞理工学院在创新驱动中的引领作用,为东莞市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有力支撑。而东莞理工学院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具有较好的工科基础和实力,同时东莞市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庞大的制造业为东莞理工学院开展技术研究、加快人才培养、促进成果转化提供了广阔空间。

东莞理工学院将进驻大学创新城

徐建华在会上指出,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东莞市提升创新能力、集聚高端人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东莞理工学院实现超常规发展、为东莞市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有力支撑的重大机遇。

在徐建华看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不再是人们所说的“象牙塔”,而应该要始终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科技研发与服务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充分释放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驱动力。徐建华透露,东莞理工学院将会进驻大学创新城,与其他东莞产业急需的一流大学一样,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东莞理工学院将逐步减少市内招生名额

从广东省的范围来看,目前广东省高等教育总体呈现工科类高校不足,高水平理工类和应用类学科数偏少,智能制造等专业人才稀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高度集聚省会城市的现状,与制造业大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存在差距。这决定了省委、省政府在大力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通过推进建设高水平大学支撑战略的实施,服务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为切实将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罗伟其为东莞理工学院提出一系列发展规划建议,同时强调,东莞理工学院应该优化生源结构,创造条件逐步将纳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规划的专业调整到第一批次招生,逐步减少区域招生,适当增加外省招生计划。东莞理工学院院长李琳表示,东莞理工学院目前的生源结构是40%市内生源、40%市外省内生源、10%—20%省外生源,广东省毛入学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具备调整生源结构,将理工科一本类招生面向省外的条件。而东莞和两年高考成绩不俗,东莞学生也具备与全省全国考生公平竞争的实力。

首批加盟高层次人才近期将签约落地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将东莞理工学院确定为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以来,东莞理工学院成立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6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市校协同、任务明确、责任到位的组织领导机制,认真编制和修订总体规划、改革方案以及相关子规划和方案。同时派出人才引进小分队与50多名高层次人才进行接洽,首批加盟高层次人才近期将签约落地。与此同时,学院做好省市支持政策的衔接落实,签署“省市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书”,落实联合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指标,并充分发挥校友作用,助力校友在粤在莞创业发展。

拟引进高层次人才代表、北航团队武哲教授在动员会上介绍,他们曾一直以国防科研为主要研究方向,但在科研转化为产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他认为,检验科研成果好坏的唯一标准应该是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而此时,国家和地方也提出了科研产业化、市场价值化的发展要求。因此,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机缘,北航团队的研究院落户松山湖,并引荐落户东莞理工学院。未来,他们要在松山湖成立实体化对应公司,将科研进一步转化为装备生产。

与台湾合作建设特色产业学院

除了立足国内,东莞理工学院还将深化开放合作,开展国际化办学。接下来,东莞理工学院会不断与高新园区、专业镇谋求高水平合作发展,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方位合作。比如,计划开设粤台产业科技学院作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特色产业学院,成为广东省第一家与台湾合作独立招生学院;与法国公立学院合作,开展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联合举办双学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西班牙、美国开展多种交流学习及学术互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