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东莞男生都被“点”过!这门百年手艺,历经数代依然受到热捧

01.03.2021  00:13

时至今日,在东莞许多地方春节期间依然盛行着一项隆重而热闹的民间习俗——为家族新添的男丁“开灯”。为孩子置办“点灯”酒席和进行“接灯”,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活动,更是整个宗族乃至全村的一项极其隆重的礼仪活动。

元宵节刚刚过去,你是否还忘不了大街小巷的五光十色?其实,在东莞,元宵还有一项传统风俗也在同时进行,那就是“结灯”仪式。

因“”的谐音似“”,因此添了男丁的人家会“点花灯”来庆贺家庭后继有人,祈求人丁兴旺。“结灯”则是“点灯”习俗中其中一种仪式,是要在新年正月十四和十五交子的那晚将花灯升天(烧灯),寓意祈求与祝福。

今天,就来看一下麻涌和大岭山,两位制作花灯多年的老手艺人,看他们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是如何坚守这一古老手艺。

麻涌六旬女手艺人制作花灯受捧

曹艳芬今年60岁,在麻涌手工制作花灯已有30余年,制作的花灯数量多达数千个。她说:“花灯制作是一份幸福的工作,每当客人前来预定,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非常开心。

#花灯制作不易,胜在坚持

芬姨的手艺都是从祖上三代传承下来的,她从小就看着父亲制作花灯,空闲时也会帮忙,但是也没有真正地掌握到技艺。

父亲去世后,依旧有很多人上门来订花灯。刚好家里留下一个还没出售的花灯,自己就按着“样板”来,由于不熟悉,做了又拆,拆了又做,前后花了5天才完成一个花灯,相当不容易。

工艺多熟,芬姨现在做一个花灯只需要4个小时,她说,做花灯没什么技巧,肯花心思就可以,破竹、扎圈、贴纸都要很小心认真,这样做出来的花灯才好看精致。

芬姨介绍说,花灯有三种尺寸,包括80厘米高、60厘米高以及小花灯。以80厘米高的花灯为例,需要用六根竹子搭造框架,再用小竹子扎圈做出造型,最后贴上剪好的剪纸。

当中经过破竹、削竹、扎圈、印花、剪纸等多个工序,芬姨这样的老师傅需要花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一个花灯。

#希望手艺能传承下去,守住传统

按照麻涌的传统,家里添丁都要举行“开灯”仪式,祈求保佑孩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一般情况下,开灯仪式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春节期间举行,多数选在初四到十三之间的某一天举行,到十五结灯,这个仪式必不可少就是一个花灯,需要在祠堂或者家里挂上寓意满满的花灯。

每年农历八月,芬姨就着手准备制作竹编花灯的材料,各种竹子、剪纸等等,材料准备好再进行制作。

有趣的是,芬姨的工具中还有一个传家宝——三个祖传的木制印模,印模有四张画,分别贴在花灯的四个方向,寓意身体健康、添福添寿。芬姨感慨地说,希望孩子能把家里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守住传统文化的根。

▲祖传的木制印模

匠心传承让古老工艺绽放光彩

黄良练今年90岁,是大岭山镇百花洞村的花灯制作手艺人。每年春节前,黄良练都特别忙碌,因为很多头一年添男丁的村民要找他买花灯。

#花灯已经深深融入到血液中

12岁那年,黄良练就跟着父亲制作花灯,一干就是近八十载,做花灯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他的血液中。

但是,制作花灯是一门体力活,如今已经耄耋之年的黄良练逐渐将工作交给下一辈去做,他的儿子黄沛文就是其中之一。

52岁的黄沛文说,自己接触花灯制作已经超过40年,制作花灯这事几乎成了他生命中的全部意义。

#有责任将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黄沛文觉得,花灯不仅是一项传统的宗族活动的道具,它更是承载着一场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自己有责任将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学习中一般是自已想像钻研,我父亲也在做,大哥也在做,我自己也在做。现在儿子、儿媳妇、孙子我都教会了他们,教他们破篾,分竹,教他们怎样印(图案),教他们怎样粘。”黄沛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