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眼癌女孩”离世后父母将246万元善款全部捐出

11.04.2016  12:59

郭玉慧夫妇以女儿郭言的名义向市红十字会捐出全部善款2461167.26元

市民纷纷为周作堂夫妇的遗孤捐款

东莞一对夫妇在女儿离世后将巨额爱心款全部捐出,让爱接力,成为东莞“好人之城”的生动诠释

东莞时间网讯 东莞中堂五岁女童患眼癌,左眼球摘除后癌症复发,弱小的生命随时可能凋谢。危急之下,莞邑大地数千人纷纷伸出援手,10天捐款突破200万元。

然而,病魔无情,女童最终还是遗憾离世,她的父母亲悲痛万分。而就在不到20天前,这对夫妇毅然以女儿郭言的名义向市红十字会捐出了全部善款2461167.26元,让大爱持续接力。

无独有偶。去年9月,患肝病的李先生去世后,家属感恩社会,捐出13万元爱心余款;2013年,石碣90后新莞人妈妈,在宝宝不幸夭折后,毅然捐出社会捐款中的9万元余款……

近年来,东莞的好人好事呈现“滚雪球”般的良性效应。从东莞夫妻双亡捐献器官,创下全国首例的感人故事,到如今东莞一幕幕好人接力、“好人森林”、好人好报的现象,彰显着这座温暖之城的大爱,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爱涌全城

【上千笔捐款、数千人捐赠,爱心涌动,3天捐款超过60万元,6天捐款超过168万元,到第10天,捐款已突破200万元,更多的爱心还在路上。】

妈妈问:“那你会被砸扁吗?”

宝宝答:“不会,因为我是小巨人,可以爬到巨人的头上。”

这是母亲甘丽和女儿郭言的对话。这个五岁的眼癌女童,一直相信自己是“小巨人”,可是此时年幼的她,却因眼癌复发,忍受着病魔的无情折磨。

2015年9月,  那个常常开怀大笑的“小巨人”、中堂眼癌女童郭言,可爱而纯真,但她的病情反复,虽摘除左眼球,但半年多后,癌症再次复发。

从东莞到广州、上海、安徽,一家人四处奔波,寻医问药,但现实却异常无情,国内各大医院的医生束手无策,这家人想到,“去美国,或许还有机会”。

当得知去美国就医需要800万元巨款时,郭言父母郭玉慧、甘丽刚燃起的希望遭遇“当头一棒”。

幸运的是,当东莞各大媒体得知此事后,纷纷跟进报道——《五岁女童患眼癌  摘除左眼又复发  巨额药费愁煞人  急盼大家来相助》(《 东莞日报 》)、  《我们负责募捐,你负责活下去》(《广州日报·东莞 新闻 》……

“小巨人”郭言坚强乐观的抗癌事情,感动无数人。东莞各界齐齐行动起来,现场募捐、网银转账、微信红包、支付宝汇款……

郭言爸爸所在的东莞第四高级中学的学生自发街头募捐。中堂中心小学募捐76172元,中堂中心幼儿园募捐65101元,东莞第四高级中学老师、学生捐款近42万元。还有,中堂展华学校为郭言募捐,小区管理处把报道贴在电梯里号召业主捐款,师奶们在中堂广场义卖糖水、小吃,为她筹款,中堂的不少工厂为她募捐……

上千笔捐款、数千人捐赠,爱心涌动,3天捐款超过60万元,6天捐款超过168万元,到第10天,捐款已突破200万元,更多的爱心还在路上。

可是小郭言的病情却日益恶化,去年10月3日,郭言在上海检查住院期间晕倒,昏迷四天四夜;10月14日,癌细胞已扩散至孩子脑部,病情危重;10月20日深夜,郭言最终还是走了,离开了这个让她恋恋不舍的世界,离开了深爱她的父母。

郭言离世后,郭玉慧夫妇日夜以泪洗面、无比悲痛,但如何处理尚未来得及使用的246万元善款,成了这对夫妇思考的一个问题。

郭玉慧说,在带郭言求医的过程中,看到很多跟女儿病情差不多的孩子都需要帮助。虽然孩子不在了,但希望捐出全部善款,让大家对郭言的爱心能够延续下去。

3月24日下午,“郭言爱心捐赠暨郭言小巨人爱心资助项目”成立仪式在东莞市红十字会举行。郭言父母郭玉慧、甘丽捐出善款2461167.26元,用于帮助大病患儿治病。

此前,为郭言去美国看病做准备,到上海做各项检查时花了近15万元,对这笔钱,郭玉慧和甘丽决定自己来承担。“没有去成美国,这15万元我们自己有能力承担,苦一点就苦一点,我们能挺过来。”甘丽说。

现场,甘丽忍不住掉泪。她根本无法忘记失去女儿的伤痛,“这或许会是一辈子的事情”。但她还是含泪表示,要坚强生活下去,勇敢面对生活。

守望相助

【近些年来,像社会齐力实施爱心救助、捐出“爱心余款”延续爱心、捐献器官延续他人生命等各类感人至深的故事,正在莞邑大地源源不断地涌现。】

事实上,像郭言父母一样,把没用完的善款捐出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让爱心继续传递,这在东莞已多次发生。

2015年9月,东莞市红十字会也曾收到一笔13万多元的“爱心余款”,捐款人为李先生的家属。他在去年6月底因为肝病离世。

李先生的表弟说,表哥患肝病时,换肝手术费用初步估计要60多万元,后期可能还要过百万元。家境并不富裕的他们,只能向外界求助。“当时只是通过微信发朋友圈,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热心人士伸出了援手”。

消息发布不久,李家就收到了1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遗憾的是,无数爱心没能留住李先生的生命。

“表哥的病情恶化得太快了,爱心款基本没用上。把这笔钱用我表哥的名义捐出来,一方面是想纪念一下病逝的亲人,另一方面是让这笔爱心款帮助更多的人,这也是我表哥的心愿。”李先生的表弟说。

2013年9月,在石碣打工的90后新莞人母亲刘涛,当她的早产宝宝不幸夭折后,她毅然捐出了社会捐款中的9万元余款,用这笔善款继续救助其他早产儿。

刘涛说,社会爱心人士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为儿子小晨轩伸出了爱心之手,给予他们一生难忘的援助。“虽然小晨轩离开了,我还是非常希望爱心延续下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之后,刘涛不仅在微博上经常关注那些患重症的儿童,还时常伸出援助之手。她曾向惠州患神经母细胞瘤的一岁婴儿寄去月饼和几套衣服,还与东莞另外4位早产儿母亲,一同救助过长安的双胞胎婴儿,传递出爱心接力棒。

除社会爱心救助之外,捐赠器官救人、让生命延续的大爱善举,同样也在莞邑大地频频上演。

2014年12月9日,40岁的东莞男子唐胜林因发生交通意外致脑死亡,家属捐其肝肾延续3人生命;2015年1月底,周作堂和蒙桂凤夫妻不幸遭遇车祸身故,家属义捐器官救10人的善举,同样让人感动不已。周作堂夫妇共捐出肾、肝脏、胰腺、小肠和眼角膜等6样器官。这对夫妻双双捐献器官的案例,也创下了全国纪录。

与此同时,当得知周作堂夫妇的遗孤——10岁病儿小志生活无着、患病无钱医治时,东莞各界好心人同样送上关心和温暖,纷纷电话问候、转账捐款、上门慰问,温情而动人。

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之手,让家属周作坚对侄子小志的未来多了一份希望,少了几份担忧。“非常感谢这么多的爱心人士,感谢这些好心人伸出援手。没想到这么快,就有那么多好心人捐款捐物,一下子感觉又有了希望,感觉到对生活有了信心。”

数据显示,最近5年广东省每年捐献器官的例数为:2012年是113例;2013年是165例;2014年则增至246例,其中东莞贡献了27例,所占比例超过了1/10。

传递正能量

【社会各界通过宣扬、传播好人好事,可让正能量不断释放,并最终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能量,帮助整个社会形成“滚雪球”般的良性效应。】

东莞是一座类移民城市,在800多万常住人口中,就有600多万为非莞籍人员。在这个看似“陌生人的世界”中,为何却有着如此深厚的“好人土壤”和形成一座“好人之城”的良好氛围?

对此,东莞市委党校副教授王学敏评价道:“好人好事不断涌现、爱心接力展现出的各种守望相助行为,无不体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这正是当前社会发展亟需的正能量。”

王学敏分析道,东莞有着深厚的“好人土壤”,在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世界”转变中,外来文化、本地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传统的守望相助不再仅限于亲友之间,而是变成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的爱心接力。

“社会的能量很大,今天我帮助别人,明天别人就有可能帮助我。”王学敏指出,这种人帮人的行为有利于社会共同体的形成,而且也是社会关系成熟的重要表现。

王学敏认为,正能量故事的大量涌现表明,东莞是座充满人情味的城市,爱心救助也需要通过媒体来发动和点赞。他认为,社会各界通过宣扬、传播好人好事,可让正能量不断释放,并最终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能量,帮助整个社会形成“滚雪球”般的良性效应。

对此,东莞市文明办副主任梁杰则认为,东莞这座“大爱之城”的“好人效应”,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市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具体体现。

目前,东莞正在大力实施以“大爱东莞、志愿之城”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工作,努力打造城乡一体,多元参与,供需对接,保障完善的“志愿之城”,让好人好事得以不断涌现。

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9月,东莞市注册志愿者达8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8%,志愿者人数和占人口比例位居全省第三,全市志愿服务组织达4440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4.38万个,提供志愿服务1000多万小时。

2015年全年共有232人荣登“东莞好人榜”,入选“东莞好人榜”人数为历年之最。这其中,有5人入选“广东好人”、8人入选“中国好人”。东莞“好人之城”建设不断结出丰硕成果,好人的“森林效应”日益凸显。

实践证明,东莞全力推进“好人之城”建设,已经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为我市争当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排头兵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充分展现了“不一样的东莞”。

梁杰说,一个人做好事就有可能带动一群人做好事。正是有了政府引导、淳朴民风、媒体推动这“三位一体”叠加的力量,才形成和凝聚起这股“爱心暖流”,让东莞的“好人效应”愈发凸显。政府要对正能量行为进行一定的物质或精神褒奖,并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这种行为,因为正能量越多,社会问题会越少。

梁杰建议,今后东莞要加强推介好人好事、好典型的宣传力度,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更多的市民在平时互帮互助,在突发灾难时更要互相伸出援手,让守望互助、同舟共济、和谐共荣等理念深入人心,好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