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社区医院首诊制遭市民吐槽 政协委员直言取消

05.02.2016  11:24
  东莞的社区医疗转诊难备受各方诟病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东莞的社区医疗转诊难备受各方诟病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不少市民抱怨“转诊跑断腿”,市社保局回应:取消首诊将导致新的“看病难看病贵

羊城晚报讯 记者文聪报道:七年前,东莞在全国率先试点探索“社区首诊制”,但“转诊难”的质疑声一直未断。去年东莞市“两会”上,就有多位市政协委员直言“现行社保转诊制度太繁琐”、“转诊浪费患者及医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时至今日,类似吐槽仍不绝于耳。过去的两个月,东莞阳光热线问政平台上涉及“转诊难”的投诉更超过15宗。

转诊手续为何频遭吐槽?对此问题政协委员有何良策?

市民担忧耽误病情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东莞的医疗保险实行的是“社区首诊,逐级转诊,双向转诊”的就医管理制度。参保人要先在社区就医,如果病情严重,就向上一级镇街医院转诊,若还无法救治,则继续往上转诊至市级医院。“社区首诊可报销70%,转诊至镇定点医院或定点专科医院的报销比例为50%,转至市内三级定点医院的报销比例为35%。但如果参保人没有社区开具的转诊单,直接去上级医院就诊的话,那就无法报销,必须自费。

上述政策的初衷很美好,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引来不少市民抱怨。过去的两个月,东莞阳光热线问政平台上针对“转诊难”的投诉就超过15宗。网友“fuxindg”称,东城东泰门诊转诊不能直接转至市的三甲医院,“这样的规定给老百姓带来非常多的不便,区医院的医疗配套和三甲医院有很大的距离的,限制在区医院就医会耽误病情。

此前有段时间,我胸闷气短,咳嗽不止,一个星期去了两次社区卫生站。”家住石碣镇的梁伯对记者说,由于治疗效果不明显,他后来又去了一次卫生站,希望医生开转诊单让他直接去市人民医院就诊,“医生没同意,说我这是慢性病,在社区就可以治疗,就算是转,也只能帮我转到石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看不好再转诊去石碣医院,直至石碣医院也治不了才能转去市人民医院。”梁伯对此很不理解,“拖这么长时间,万一病情被耽误了怎么办?

政协委员直言取消

多位东莞市政协委员也认为现行的转诊制度过于繁琐。市政协委员叶宝维表示:“暂且不说转诊耗费大量时间和交通费用,从患者角度考虑,一个人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特别是患有疑难病或严重疾病的老年患者,还得为医疗费用报销一事来回跑路折腾,最后只会慢慢演变成少跑或干脆不跑自掏腰包,社保也因转诊流程逐渐丧失便民及医疗保障功能,群众越来越不满。

尹利平、蒋淑军、黄蔚然等政协委员则称,如果社区门诊的医疗设施和医生资质满足不了患者的要求,患者要转诊的还是会转诊。让患者到社区门诊写转诊单,浪费了患者及医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针对现行的转诊制度,叶宝维认为要简化转诊手续,社区就诊与医院转诊联网,只要参保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绑定上级医疗机构,患者持社保卡便可直接到医院就诊。

尹利平、蒋淑军等人的建议更为直接:“东莞应大力打破由政府行政的方式对医疗资源进行分配,让患者在全市范围内自愿选择去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或定点医院。通过患者的自由选择,对医疗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使之更加合理高效。

产生新的看病难

东莞市社保局在对网友投诉的回复中称,东莞社区门诊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以有限的医保资源、低廉的价格解决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问题,只有少数患重大疾病、慢性病等超出社区服务能力的人员才通过社区转诊到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转诊最重要依据是病人病情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能力,而不是根据病人意愿决定是否转诊。社区门诊统筹不可能满足参保人无限制的门诊转诊就医需求,否则社区门诊统筹需要提高缴费标准几倍,才能维继其运行。

针对政协委员们有关“取消社区首诊”的建议,东莞市社保局表示,一是不利于东莞市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服务格局的形成;二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在于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与大医院存在一定差距,参保人必将重新聚集到大医院,导致新的“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产生;三是难以保证公平性,“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原来由首诊医生根据病情需要来决定转诊级别,改为以参保人经济能力来决定就诊机构,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的参保人可以到级别高的医疗机构就医,多占用医疗卫生资源,而经济承受能力较弱的参保人只能在社区就医,其公平性不能保证。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