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 东莞答卷③|东莞生态环境日益“天蓝水清城美”

12.07.2021  01:51

每天清晨,市民老廖总喜欢到位于市中心的元美公园跑上三五圈,随后更新的动态,让“东莞蓝”瞬间刷屏朋友圈。“在公园呼吸新鲜空气,跑步健身之外,还能认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从江西来到东莞13年,老廖越来越喜欢这座以制造业闻名海内外的城市,“不仅制造了海量优质产品,还能创造让更多人共享的美好。

老廖在东莞的惬意日子,正是千万人在东莞创新创业的缩影。大家爱上一座城,出门就能走进街头小公园,经常遇见蓝天,还能沿着河涌漫步,享受美丽东莞的安逸。天蓝、水清、城美的背后,就是东莞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坚定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结晶。

东莞蓝”刷屏朋友圈

老廖的朋友圈,“东莞蓝”更新到805天。“只要不出差,我每天早上都会到元美公园跑几圈。”老廖说:“公园里的空气特别新鲜,特别是雨后的清晨,都能闻到从泥土里钻出来的青草芳香。

一边慢跑,一边拍摄沿途的花草树林。翻看着手机里上千张相片,老廖感慨万千,“以前下雨天,树叶上的水珠还混杂着黑色的小颗粒,现在很清澈。”在老廖看来,空气里的灰尘减少了,雨水也干净一些。雨滴即使落到树叶上,化作水珠也透亮。

这些变化的背后,源自东莞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十三五”期间,东莞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围绕“能源、产业、交通”三大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优化,健全完善“1+N”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体系,全面推动实施32项蓝天保卫战强化举措,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可谓抓住了空气治理的“牛鼻子”。

聚焦PM2.5、氧,强调源头减排,突出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控排放、控锅炉、控VOCs、控“峰值”。一年接着一年干,每年都在更新完善。大幅压减煤炭消费总量,促进机动车和工业源污染大幅减排,严格控制扬尘污染,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产能企业……可谓步步为营、稳步推进落实落细。

十三五”期间,东莞全面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约5.7万家,堵住了企业偷排废气的“漏洞”。累计压减煤炭400多万吨,推进17家自备电厂煤改气项目开工建设,淘汰改造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746台;组织专家团队对VOCs企业入厂帮扶,完成VOCs企业整治10674家;淘汰国及以下柴油车超过1.6万辆,试点建设绿色物流片区,引导城市配送企业使用纯电动货车,全市公交100%纯电动化。实践证明,这系列措施,重拳出击,招招见效,从源头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促使企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一系列“组合拳”落地见效,东莞不仅扫除了“霾雾”,解决PM2.5超标问题,还遏制臭氧“爆表”现象。2020年底,东莞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六项污染物指数同比全部下降,创下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前20名。空气质量达标率改善幅度全省第一,PM2.5浓度下降至24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这从侧面验证了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也是“东莞蓝”频频出现在朋友圈的底气。

黑臭河涌陆续变清

十三五”期间,东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民群众喜提好“气质”,还能共享好“水质”。

老廖对此深有感触,“以前住在东莞运河边,河水发黑发臭,太阳一下山,蚊子就飞舞,一年四季不敢开窗。每天从公交车上下来,都是小跑回家。”如今,夜幕下的运河两边,灯光闪烁,迎着微风漫步,是两岸住户的“心头好”。

好水质的背后,凝聚了东莞的智慧和担当。

水污染问题曾是制约东莞生态环境建设和高水平发展的突出短板,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十三五”以来,东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举全市之力推动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水污染治理是东莞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场遭遇战、持久战,是东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绕不开的问题,而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则是其中的突出短板。

围绕这一突出短板,东莞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策略,规划分三批次建设截污次支管网,一年一大步,一年接着一年干。“十三五”时期,东莞新建污水管网1.2万公里,累计建成1.3万公里;新扩建污水处理项目18个,污水处理能力从258.5万吨/日提升至373万吨/日;危废收集处置能力达57.49万吨/年,生活污泥处理能力达2710吨/日(含910吨/日应急能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2万吨/日,实现新增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从源头解决了污水直排河涌现象。

与此同时,推进黑臭水体和重点内河涌治理,同样摆上了这座城市决策层的案头。按照“一河一策”的治理原则,东莞669条河涌、20个湖泊圴配置了市、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每条河流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清淤、截污、生态修复……在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河涌消除黑臭,河涌水生态基本得到了恢复。其中,2020年东莞就完成整治污染河涌213条。

目前,东莞劣V类国考断面实现“清零”,343条河涌完成综合整治,基本消除黑臭,水质逐步变清。预计2021年底,东莞河涌全部消除黑臭,河涌水环境治理明显见效。“你闻闻,没有一点臭味。”蹲在运河边,老廖用手掬起一捧水,凑到鼻子前仔细端详一番,“现在真的变清了。

小康故事——

家门口就有小公园,小日子实在安逸

这年是彭斯若从陕西到东莞的第15个年头。2020年底,老彭搬到南城菊香苑,他惊喜地发现,“家门口就有小公园,空气新鲜,树荫环绕,休闲、娱乐、健身,都有一方小天地。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市民正享受家门口小公园的“红利”。

十三五”期间,东莞以优化生态宜居环境为契机,打造21个中心城区街头小景,建成东莞银山市级湿地公园,构建家门口的半小时健身圈,“公园+娱乐+运动”模式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让大伙的小康日子越来越精彩。

黄旗山城市公园、东莞植物园、水濂山森林公园、同沙水库、元美公园……最近几年,彭斯若每逢周末,就带着妻儿逛公园,呼吸新鲜空气。

而他的不少同事住在南城西平,现在就更方便了,出门下楼走两分钟,就是去年新建成的百花林公园。绿树簇拥环绕,四处点缀鲜花,时而有鸟儿飞翔,时而有蝴蝶翩翩起舞,一幅家门口的鸟语花香美景图展现在眼前。

家门口就有休闲小公园,不仅仅是市区朋友的福利。在各镇街(园区),这样的公园也点缀在村落、社区、河畔,成为街坊邻里日常谈天说地的好去处。

截至2020年底,东莞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社区公园等各类公园超过1200个,公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相映,为市民休闲游憩提供了优美场所。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23平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花园城市。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改变不止于此。

得益于“厕所革命”专项行动,东莞每处公园的旁边,都配备了干净的如厕场所。特别是在2019年,全市新建、改造升级1000座公厕,其中还打造50座“星级公厕”。此外,通过“洁净城市”“点睛亮景”等专项行动,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休闲娱乐时,从容地解决“内急”问题。

回望在东莞15年的工作生活,彭斯若从一名模具杂工,到一家大型制造企业技术总监,见证了东莞的快速发展。如今他在东莞成家立业,买房购车,一家四口小日子其乐融融。他也是感触良多,“东莞天蓝、水清、城美,在家门口就有运动和休闲的地方,生活越来越便利,未来发展一定越来越美好。

文字:周桂清

摄影:郑志波 周桂清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