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东莞“簇群经济”潮下的传统专业镇致力打造2.0版

14.06.2016  18:20

核心提示

厂房实现了“零空置”,模具行业产值增长20%以上,撬动企业R&D经费投入达2.94亿元比2011年增长420.4%、模具产值历史性地突破百亿大关——横沥,一个东莞 经济 总量排名中下游的小镇,仅通过四年的协同创新,7000万元的总投入, 2015年就用四组硬数据证明了一个事实:一个靠传统制造业起家的小镇,通过协同创新是可以平稳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

事非经过不知难。从20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东莞专业镇经历了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零星,发展到产业集聚发展的转变。

然而,这些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专业镇,摊子虽然铺开了,形成了产业集群的原始模式,但是也面临 “成长的烦恼”。

土地、人力等资源的日益紧缺,环境承载度已近饱和,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产业升级与扩张。寻找新的模式、新的空间就成为东莞专业镇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校少,人才少,研发机构少--面临有限的创新资源与条件,东莞以久久为功的责任担当,从逐一拜访国内高校起步,扎扎实实整合优势学科资源,与企业一道研究、改进、创新、消化,让高新技术在接地气的基础上协同创新发展,建立起了属于产业、行业、企业自身的技术、人才、 金融 体系。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东莞不只有横沥模具,厚街家具、虎门服装、大朗毛织等12个镇街均走上协同创新之路,目前全市创新服务机构达521个。创新驱动之下,2015年全市专业镇平均经济规模达到187.2亿元/镇,较去年增长16.2%。

今天,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落幕不到20天之际,全省专业镇协同创新工作现场会在莞召开,为东莞专业镇协同创新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春天。

“创世纪”

【推动协同创新工作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更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企业发展有迫切需求、产业转型有内在需求和经济平稳发展有实际需要。】

“它比不锈钢轻,又比不锈钢硬,是未来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新材料。”走进台一盈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杨海向记者展示了公司研发的最新产品--液态金属。杨海介绍,利用液态金属高强度、高弹力、耐腐蚀等特点,下一步公司将重点开发智能手表等市场。

一个小镇上的企业如何能研发出世界级的先进材料?杨海告诉记者,由横沥镇政府联合7所高校共建的模具协同创新中心起了关键作用。“我们足不出镇,就可以接触到院士、教授和博士,请他们为我们解决问题。”杨海说。

梅琼风博士是上海交通大学派驻模具协同创新中心的代表,来横沥两年多,他们先后调研了近百家模具企业,将企业共性问题进行归类,研究各种解决方案,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企业一遇到问题,马上就能从中搜索出解决方案,再不用像以往一样孤军作战了。

两个案例,足以表明东莞推动协同创新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更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因为企业发展有迫切需求、产业转型有内在需求、经济平稳发展有实际需要。

然而,说到创新,不可否认,东莞本身条件十分有限。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利用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会,搭上“便车”,以土地、劳动力等红利,奠定了制造业的基础,但随着比较成本优势的丧失,需要用创新作为内生动力的时候,“高校少,研发机构少,人才少”的短板显露无遗。

就是在外界认为东莞不具备推动模具产业创新发展的条件下,仅横沥一镇就成功嫁接到了7家高校资源,上演“逆袭”。放眼全东莞,目前全市专业镇创新服务机构达521个,同比增长29.3%。由专业镇政府主导建设的创新平台有12个,近年分别在横沥、虎门、桥头组建了模具、装服、环保包装3个专业化的协同创新中心,在技术创新、品牌推广、市场拓展、人员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协同创新与原有发展路径有何不同?以横沥为例,产业培育上,由过去的“自然生长”到提供更有力、更精准、更科学的“人工服务”转变;产业链条上,从单一的模具生产到与科技、金融、人才全产业链、创新链转变;市场需求上,由“野蛮生长”到减少无效需求、扩大有效需求的“供给侧”转变。

走过“成长的烦恼”

【土地、人力等资源的日益紧缺,环境承载度已近饱和,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东莞专业镇产业升级与扩张,寻找新的空间、新的模式成为东莞专业镇发展的必然选择。】

“单个企业资源有限,要想跟高校对接有难度,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做‘红娘’,通过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在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推动自主研发和产品升级。”横沥镇委书记陈锡稳如是说。

位于横沥镇的东莞市中泰模具有限公司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

中泰模具目前与重庆汽车研究所、华中科大联合研发出国内第一条“热成型生产线”已正式投产。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曾在横沥中泰模具做了现场报道,该企业生产的特斯拉车身零部件的冲压模具,价值人民币1700万,不仅如此,还为沃尔沃、陆虎、宝马等十几个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生产模具,这样的产品占到这家企业销量的90%以上。

中泰铿锵一步,背后演绎的却是专业镇的风云变幻。

从20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东莞专业镇经历了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零星,发展到产业集聚发展的转变。然而,专业镇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把摊子铺开做大,形成产业集群的原始模式正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土地、人力等资源的日益紧缺,环境承载度已近饱和,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产业升级与扩张,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已成为东莞专业镇发展的必然选择。

“协同创新”,成为东莞专业镇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

但对专业镇来讲,协同创新做得好,就必须要解决好实在哪、精在哪、好在哪的问题?引进高校不是目的,而是邀通过先进的理念、有效的考核和合理的分工,用好、用活、用足高校资源和智力资源,推动专业镇产业由大到强、企业由大变强。

以横沥为例,横沥协同创新工作建立了一套可考核、可核实、高效率的落实机制和量化的双向考核机制,确保协同创新工作不做虚工、不出虚招、不干虚事,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通过整合高校科研和优势学科资源,确保为企业精准有效提供转型指导和技术供给。

来自市科技局统计显示,东莞专业镇的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全市专业镇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9家,同比增长46.5%;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2241.9亿元,同比增长3.7%。2015年全市专业镇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32389件和23274件,同比分别增长42.5%和38.2%,专利结构优化明显。

借势升级

【东莞专业镇的实践充分证明:传统制造业通过协同创新转型升级大有可为。制造业是东莞的根,不可轻言产业转移、不翻产业烧饼,不可另起产业炉灶。】

位于东莞的擎洲光电是一家集终端概念引导及产品研发、销售、生产于一体的高端智能照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前不久,这家企业刚刚与同济大学签约的智能生物光电研究院,双方将通过跨界科技应用创新,用20年的时间完成100个智能生物光电项目的孵化,把其打造成为一个专业领先、资源密集、规模化、产业化、资本化的智能生物光电应用运营及众创平台。同时,孵化项目将形成相关的创业团队,引入智慧 投资 者,使其发展成为公众公司。

研究院400员工中,超过100人是研发人员,预计今年产值超2亿元,未来几年年产值增速达到30%。

“智能生物光电研究院,是我们公司未来20年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我们提前5年完成了这个构想。”擎洲光电总经理方静表示。

这个案例的背后,述说着东莞协同创新工作正从量变、到质变、再到裂变的发生过程。

事实上,对于东莞来讲,推动专业镇协同创新工作,不只是关乎一镇一街的转型升级,更关系着城市定位与发展方向。处于广深之间的东莞,一直视制造业为“根”。不轻言产业转移,不谈另起产业炉灶,是这座城市的主流观点。

正因此,对于东莞以及各镇街来讲,不是要不要传统产业的问题,而是如何推动其产业升级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制造业立市思想主导之下,东莞建立了市、镇、校、企多元的投入机制。

梳理整个“十二五”期间,东莞安排实施“科技东莞”工程的专项资金达100亿元,出台了《东莞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资助办法》等系列配套政策,将支持专业镇创新平台建设的扶持资金从原来的每家最高300万元提升至5000万元,并撬动镇级财政按1:1的比例投入。目前我市已对横沥、虎门和桥头3个专业镇创新服务平台立项资助,资助额度达1.37亿元,引导专业镇和相关企业投入约5.5亿元。

东莞专业镇的实践证明:传统制造业通过协同创新转型升级大有可为。

■数据

通过各方联动、科技创新、龙头带动、品牌创建等措施,特色产业不断集聚发展,东莞专业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明显”:

一是专业镇的产业经济实力明显壮大。 2015年,全市专业镇平均经济规模达到187.2亿元/镇,较去年增长16.2%;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50.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0.5%;特色产业总产值5544.4亿元,同比增长3.5%。如,横沥镇依托协同创新中心服务支撑模具行业的升级发展,近三年模具行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为27.3%、21.4%和21.1%。

二是专业镇的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目前全市专业镇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9家,同比增长46.5%;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2241.9亿元,同比增长3.7%。2015年全市专业镇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32389件和23274件,同比分别增长42.5%和38.2%,专利结构优化明显。

三是专业镇的创新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全市专业镇创新服务机构达521个,同比增长29.3%。其中,由专业镇政府主导建设的创新平台有12个,近年分别在横沥、虎门、桥头组建了模具、装服、环保包装3个专业化的协同创新中心,在技术创新、品牌推广、市场拓展、人员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媒体记者 高志全)

■对话

东莞理工学院珠三角企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莫安达:

东莞专业镇发达程度全国少见

东莞日报 :目前,东莞有30个镇街获评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达34个。你怎么看东莞的专业镇经济?

莫安达:不论从产业规模、产出,还是企业研发等指标,东莞专业镇都有着很出色的表现。换一个说法,专业镇其实就是一个特色的产业集群,是东莞产业的一大特色,专业性强,密集度高。东莞专业镇的密集度、发达程度,在珠三角、长三角地级市是很少见的。

专业镇最初是改革开放后在东莞自发形成的,企业自发努力下的一种市场行为选择。后来,政府很快意识到这种产业集群的重要性,不断加大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产业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东莞日报:你说东莞密集的专业镇,在地市层面很少有。这种产业优势,对产业、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如何体现?

莫安达:我认为专业镇更多会体现在产业的创新优势上。专业镇能形成强大的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在产业集群内部实现共享,从而让中小企业更充分地接触产业资源,进而能够强化、优化产业的竞争力。

此时,我们要看到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前提,也就是说,市场需要的产业才有前景,比如智能手机产业在东莞蓬勃发展,其中就有市场选择的因素来促成。

东莞日报:专业镇发展已经走进了新的阶段,今后要选择什么样的路才是合适的?

莫安达:还是那句话,我们专业镇选择发展的产业必须是市场需要的。产业的发展要有政府的推动,而且这种推动力度越大越好。

为什么这么讲?东莞今天专业镇的好局面,就是市、镇街层面的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大力扶持的结果。政府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必要的政府推手能引导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在这里要说明,政府扶持产业的结构性政策要向功能性政策转变,选择扶持市场需要的产业。过去,一些城市选择发展的产业,政府大力扶持,市场却不买单,就是一个例子。可以说,东莞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到位。

未来的专业镇发展,政府除了大力支持产业的科技创新外,还要扶持做好产业基础理论研究。因为产业的创新将面临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现有的产业创新基础理论要升级,才能适应产业趋势。(全媒体记者 沈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