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经济》杂志: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应该如何应变?

26.09.2014  20:11


东莞经济》杂志,2014年第7期:


访谈二  吴应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催生新一代的制造业


  如果企业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特性,准确把握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有效的网络化与数字化捕捉,进而将其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传统工业的制造或生产模式,这让互联网时代的协同创新又增加了“社会化创新”的新内涵。

  吴应良, 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电子商务系教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

  互联网正在以不可思议,甚至是不可预测的速度和方式改变着当下的一切。“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的豪言正逐渐成为现实。

  在“B2C”时代,东莞是全国最大的货源地。在互联网的推助下,海量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浪潮已经到来。东莞传统制造业固化下来的生产方式、设备、流程等都将面临挑战,一场静悄悄的生产革命已经在企业的车间里进行。未来的互联网商业将被赋予更多更广的含义。在颠覆一切的互联网时代中,传统行业正在以裂变的速度接受着新一轮互联网浪潮的冲击。

  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东莞的传统制造业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探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究竟是互联网会颠覆传统制造业,让东莞制造逐渐衰微?还是传统制造业最终融入互联网,迎来新生呢?

  《东莞经济》:互联网+思维,前者是工具利用,后者是思想方式,二者一结合,在“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会变成什么样子?不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会变成什么样子?

  吴应良: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基础,以动态化、开放性、互动化、个性化、社会化和协同化等为主要特征,反映了互联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变革,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发展景观和社会发展面貌。
不仅以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生态圈已经成为新兴产业形态的代表,而且以互联网与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为主要标志、以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的到来,正在开启一个人类“新工业”发展的新时代,一些崭新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生产方式,如微型虚拟工厂、3D打印等将使得工业时代形成的传统、集中的经营活动被新工业革命的分散经营方式取代。

  所以,在新的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顺应互联网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发展潮流,从发展战略到业务运作的各个层面,进行面向互联网与新工业革命的转型。

  《东莞经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产品本身可能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通过互联网工具,他的营销方式会变得更多元,传播影响的范围会变得更快更广。然而,这就是制造业互联网升级的的全部吗?

  吴应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全球化的、开放式与交互式的营销渠道和平台,改变原有的营销模式,开展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服务。但这只是制造业企业在营销层面的电子商务化。

  在互联网环境和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要实现整个供应链一体化的变革,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和服务都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能量,促进技术、工艺、产品、管理和服务的变革与创新。比如,在当今互联网与新工业革命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消费体验特征日益突出,这就是所谓“按订单生产”或“个性化量产”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

  如果企业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特性,准确把握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有效的网络化与数字化捕捉,进而将其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传统工业的制造或生产模式,这让互联网时代的协同创新又增加了“社会化创新”的内涵。

  《东莞经济》:虽然东莞越来越多企业做品牌,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制造企业其实依然没有品牌,甚至算不上是一家企业,而是一间工厂。那么,东莞品牌制造商触网的关键是什么?纯代工工厂能不能也做互联网转型?
吴应良:品牌制造商要做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开展网络营销,倾听消费者的心声,巩固品牌的质量和信任关系,从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与积累起来的大量数据中发掘有价值、有意义的市场或客户知识,进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二是逐步实现客户与企业生产活动的互动,让客户的经验与创造性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网聚客户的智慧,以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忠诚度与生命力。从长远发展趋势看,人们对品牌的追求会逐步降低,将更注重体验。

  “纯代工工厂”,是制造业生态圈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自身的经营与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个“互联网转型”问题——如何在互联网技术与经济环境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一是利用新技术改造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提高生产设备、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二是提高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提高生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人是互联网转型的重要因素。

  《东莞经济》:传统的品牌制造企业有资源、有资金、有制造、有设计、有渠道,这些都是互联网转型的最大能量,但是,为什么他们转型如此困难,往往成为被颠覆的对象?

  吴应良:传统的品牌制造商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在传统工业时代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他们的优势也是建立在传统的集中的、规模化和同质化的商业模式基础之上。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转型是一种重大变革,这种变革的巨大挑战性在于,它已经渗透到技术与设备、人员与组织、体制与文化的各个层面,涉及技术、管理、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所以,在这种重大变革中,传统企业的转型面临一系列的困难,甚至原有的优势可能会变成一种劣势。

  《东莞经济》:互联网应该是用户、生产者、产品供应商都可以参与到全流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在产业链相对复杂的制造业,怎么去实现品牌商、供应商、制造商、渠道商、消费者等各环节的全流程参与?

  吴应良: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解决协同创新、共同发展这个根本问题。现在的制造业生态是不和谐的,产业链上的合作主体难以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格局。

  所以,要实现品牌商、供应商、制造商、渠道商、消费者等各环节的全流程参与,首先从机制上说,要解决利益协同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利益协同、协调好了,才有真正的协同创新与共同发展。其次从技术、手段与解决方案方面讲,就是要适应产业变革需要,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区域一体化的制造业生态系统生产与服务平台,与技术、产业发展“零距离”,同时“与客户零距离”,构建智慧、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制造业生态圈。

  《东莞经济》:在全流程参与的同时,如果你做一件事不能让各方都享有利益,那么就不会成功。在更加透明公开的互联网上,如何去实现这一点?

  吴应良:在开放的互联网生态链上,制造业的品牌商、生产者、产品供应商、终端用户等将构成一个动态、开放、集成与协同的制造与服务的价值网络,在这个价值网络中,所有成员或主体都参与制造与服务价值的创造、实现与共享活动。

  但是,每个成员都需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价值体现,有很好的互补性,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通过新的商业模式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会改变传统制造业商业模式的价值规则与盈利模式,在新的规则下实现价值的创造与分享,从而实现整个价值网更紧密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东莞经济》:传统制造业的产品销售模式,是以销售为终端;而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往往是以销售为始端。未来的制造应该如何更好地经营客户、用户,通过产品找到客户,并与之发生周期互动?

  吴应良:因为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者或客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空前提高,权力在向消费者或客户转移,真正的买方市场在逐步形成,消费者的需求在逐步主导市场。所以,传统制造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推式供应链”模式变革为“拉式供应链”,这种模式使权力真正回到消费者手中。

  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的理念与出发点就是及时、准确了解与扑捉市场与客户需求,再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相应的产品与服务,并及时交付给客户,并做到信息的及时沟通与反馈,持续改进生产与服务。也就是说,未来的制造业,客户、用户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制造活动,他们成为制造价值网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未来的制造,除了企业要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之外,还要有高水平与质量的服务能力。

  《东莞经济》:有两种情况,一是,互联网颠覆传统制造业,更多带有互联网属性的企业去做制造,二是,传统制造自主融入互联网,开启新一轮制造企业自我升级。对于这两种情况,您有什么看法?

  吴应良:这两种情况在不可避免地并行发生,而且会进一步深入发展,并共同推进制造业的回归、转型和升级。这正是当前业界正在热议的“新工业革命”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与标志之一——通过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催生新一代的制造业,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大制造业”。

  今后,互联网的强大变革力量与生命力会进一步体现在它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体现“大发展观”的趋势——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走向融合,而不是互相孤立的存在与发展。所以,“互联网思维”,实际上是这种“大发展观”、“大制造业”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强调的是两者的互动、融合及共同发展。

  《东莞经济》:在互联网的推助下,海量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浪潮已经到来。东莞传统制造业固化下来的生产方式、设备、流程等都将面临挑战,我们如何应对这场生产的变革?

  吴应良:第一,首先要进行发展观的变革,以“大发展观”统领制造业的变革与创新发展。互联网与新工业革命这场变革,不只是改变制造业的要素投入结构和制造业企业竞争的关键资源基础,还将改变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形态和国家间产业竞争的范式,将改变国家的比较优势条件,从而重塑全球经济地理和产业分工格局,并最终影响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赶超路径。

  第二,广东要主动迎接并融入互联网与新工业革命发展浪潮,工业化和现代化不能重蹈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覆辙——“三高(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

  第三,东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要具有“全球化思维”(包括互联网思维、新工业革命思维等)的同时,要立足区域实际情况,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与增强现有工业体系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替代或颠覆。

  第四,更加重视发展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人本特征”是互联网革命与新工业革命的最为根本和核心的本质内涵,只有发掘、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