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观音山让自我与灵魂对话 找到创作的依归
全心。
人物简介
全心,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创作院院聘画家,广东画院签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美术会顾问,广州联络部主任,广州市天河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1997年,在中国艺术大展上,一幅取材于宏大历史事件的油画作品《鸦片烟云》受到关注,获得优秀作品奖。这幅作品的作者就是全心。
全心擅于以宏大的历史题材和人物进行创作,《禁烟章程》《鸦片烟云》都取材于虎门销烟的宏大历史事件,作品《微风》中的少女体现出含蓄的东方审美。
5日,在东莞樟木头观音山接受“观音山问禅”系列活动访问时,全心表示,艺术家与禅文化的渊源屡见史端。齐白石在北京法源寺等来了叩开寺门的陈师曾,正是这位“伯乐”为他打开了自我成就的艺术之门;张大千“一头青丝入敦煌”,饱览莫高窟佛教艺术珍宝,为当时的中国画接上了隋唐色彩,一改颓势。
在东莞观音山感受到禅文化“静、净”二字的内涵
“我曾去敦煌临摹了三个月。”谈起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全心说,他把自己的价值思考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中,把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作品表现。“我创作的方向,一是具象纪实,二是意象表现。象是一个随机的随缘的表现,我会看一切东西,别人可能没有注意的东西。”他说。因为这种艺术上的追求,本世纪前17年中,全心只画了七八幅画。
全心也用画笔表现过佛教艺术。“在西藏,看到喇嘛们沟通的时候,常常使用肢体语言,也就是手印,手印就是佛的语言。我以此创作了油画《大手印》。”全心说,禅文化的内涵,在他看来首先是“静、净”二字。静,可以戒浮躁,免受其他的诱惑,静下心来完全投入创作。净,则是清空杂念,和自己的灵魂在对话。他说:“这一点对禅的理解,我觉得自己可以说服自己。现在浮躁的东西很多,诱惑的东西很多,在东莞观音山,我感到平静了许多。”
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进无止境
“现在,我们提倡中国气派的油画作品。我想要怎么做到,要向谁学习?”全心谈起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他来到东莞观音山创作之时也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我在这里听到了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我觉得很有意味。”全心向笔者讲述道,“平常,大家说的是‘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可是没有人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全心认为这句话颇有价值。“我经常观察小孩子,小孩子的乱涂乱画实际上并不是没有意义,他是在释放自己的艺术天性。”全心认为,小孩子的艺术潜质的表现有三个阶段,小孩子的第三个阶段,是意象的阶段。“这个时候开始画人,都是双手张开的,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人的意识,有象征意义。”他说。
毕加索说,我画许多年才能画得像个小孩子那样。在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全心认为,要向简单中学习,并将这种简单做到极致。“我觉得这样才能进无止境。”他说。
以平等的态度观察万物 从微小处见大智慧
在东莞观音山景区采风,佛像、建筑、叶草、花木,全心遍看整个景区,同行者形容他“像鲸鱼一样的游来游去”,经过1天半的观察蕴育,他最终在东莞观音山书法艺术院的一块黄布上得到了创作的启示。
“突然,在那块黄布上,看到了我所想的东莞观音山,所见的东莞观音山,我想表现的东莞观音山,抓住了这把钥匙。”全心说,“昨天晚上11点多开始画,今天早上又画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这也是类似于禅宗的顿悟,我比较享受这种感觉,一般搞创作我都会想很久。”
“一花一世界。”全心在一块黄布上见到灵感的意向。以此观之,禅与艺术一样,以平等的态度观察万物,从微小处见大智慧。这种平等的目光投射在社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平等”是相同相通的。
20年的艺术之惑在东莞观音山得解
在东莞观音山平台接待处的二楼画室里,笔者见到了全心所绘的作品《意象观音山》。抽象的画面,多重的色彩,隐现的光影,用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将东莞观音山呈现在他的笔下。
“艺术家有自己的符号、独特的艺术语言。但是牺牲很大,要把以往的技法都扔掉,这也就是禅文化所讲的‘空’,”全心说,“艺术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隐和现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禅宗的意蕴。”
实际上,《意象观音山》的最初灵感并不诞生于当时,而是20年前。“20年前,在家中休息的时候,看到阳光照在冰箱上,产生了一些明暗效果,我觉得就是我想要的。但是也没能动手创作,这种灵感不知道归属和指向在哪里,是在表现什么东西。总觉得图像很有意思,却始终没有办法下笔创作。”全心回忆道。
这种艺术创作上的困惑在以后的20年里,一直困扰着他。直到来到东莞观音山,才为这种艺术灵感找到了归属。“一下就看到了那块布,一直以来的困惑得解,在其他的地方找不到它的依归,一定是在东莞观音山才行,在其他的地方(看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他说。
撰文:郝金朋 宋文博
编辑: 林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