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谢遇奇家庙:一个“家”字值千金

07.12.2015  12:41

■茶山镇在南社古村落举办千叟宴等敬老活动,传递孝德文化。资料图

■谢遇奇家庙

■南社明清古村落分布图

编者按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让 收藏 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他要求合理利用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

每一件文物,每一处古迹,都是一段历史,都有一个故事。当前,东莞全面吹响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冲锋号”,为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申报名城工作,为工作开好局鼓劲助威,即日起,本报推出“文物逸事”系列报道,深挖耳熟能详的文物古迹背后的东莞故事,让广大市民通过文物了解东莞的历史底蕴。

茶山南社的明清古村落,在东莞家喻户晓。2015年的春节,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围绕“家宴”“广东年俗”  两大主题,以南社明清古村落为主要拍摄场景,在全球直播节目《传奇中国节·春节》中对东莞茶山南社村的过年习俗以《家宴》短片进行了精彩呈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春节年俗文化,让南社古村声名远播。

南社古村落由民居、祠堂、书院、店铺、家庙、古榕、楼阁、村墙、古井、巷道、牌楼等构成,是具有浓郁珠三角特色的农业聚落文化景观,最难能可贵的是,村里未破坏的明末清初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大家熟悉的有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

南社现存的家祠共有32座,家庙却只有谢遇奇家庙这一处,原来家庙是有皇上御赐才可以建造的。谢遇奇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进士,曾跟随左宗棠去新疆平定叛乱,戎马一生,战绩累累,荣赐一品官衔,千年享受祭祀,并恩准其在家乡建家庙。

漫步在南社古村,古宅威严,庭院深深,每一处雕梁门楣、屋脊瓦片都隐藏着光阴的故事。记者了解到,在村民中口口相传着一个关于谢遇奇家庙门匾刻字的故事,颇有意味。

话说当年谢遇奇建好“家祠”、“家庙”之后,欲请浙江有名的书法家陶濬宣题写两处门匾。陶濬宣曾题写苏州的寒山寺,他的字可谓“一字千金”。谢遇奇找来管事,让他带着银子请陶公书写“家祠”、“家庙”四个字。

管事看着银票上那么多银子,心想是否可以从中捞点油水。想啊想,终于想出办法来。他见到陶濬宣后,拱手行礼道:“我家主人想请陶先生书‘家’、‘庙’、‘祠’三个字。陶先生是否可以每张纸写一个字?”  陶濬宣眉头紧了一下,但也没再多言,只吩咐书童文房笔墨伺候。

书童铺纸磨墨,陶濬宣一挥而就“家”、“庙”、“祠”,管事心花怒放:另一字的千金到手了。字写好后,管事欢天喜地地回到南社,待他将“家”、“庙”、“祠”三字放在一起仔细一看,傻眼了!“家”、“庙”二字一般大,而“祠”字却明显小了。工期紧急,不可能再去求字,只好硬生生将大小不一的“家”、“祠”二字刻印到一块牌匾上。

原来,陶濬宣早已洞悉了管事的如意算盘,故意将“祠”字写小,以示“小惩”。

谢遇奇家祠在文革初期被拆毁。幸好谢遇奇家庙尚在,大家可以一睹这个值千金的“家”字。

■知多D

谢遇奇家庙

位于南社村东坊,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光绪二十七年(1901)建成,1997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面宽13.75米,纵深21.35米。砖木石结构,抬樑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青砖墙体,碌灰筒瓦。麻石为柱、础,红石门框、墙脚石。头门麻石阳刻“家庙”,年款“光绪辛丑年”,落款“陶濬宣题”,挂“荣膺一品,祀享千秋”对联。进门屏风。后堂悬挂“载德堂”木匾,神台处供奉清十八世祖至民国廿二世祖先牌位。后堂屋脊灰塑有“光绪辛丑”、“文如璧造”款。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