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财政补贴改革国营林场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30.11.2015  10:24
景色优美的同沙公园。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出台,国有林场将就地转型为森林公园,极大提高了东莞森林覆盖率。南都记者 陈奕启 摄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景色优美的同沙公园。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出台,国有林场将就地转型为森林公园,极大提高了东莞森林覆盖率。南都记者 陈奕启 摄

  景色优美的同沙公园。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出台,国有林场将就地转型为森林公园,极大提高了东莞森林覆盖率。南都记者  陈奕启  摄

  历时三年,东莞近日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素以世界工厂著称的东莞凭什么获此殊荣?其实在国营林场自负盈亏的年代,林场靠卖树为生,连原始次生林也险被砍光,森林资源岌岌可危。危急关头,东莞封山育林,超前对林场进行改革,十多年投入20多亿建设14个森林公园,林场也变身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全额由财政负担。东莞的这些做法也被广东11月初开始实施的广东省国营林场改革方案借鉴,成为这一轮全国林场改革的珍贵样本。

   植树造林

  财政补贴改造荒山

  11月24日,在安徽宣城举办的2015年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宣布了包括东莞在内的21个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东莞是今年广东省唯一荣膺这一称号的创建城市。

  在东莞的汇报材料中,一个数据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东莞的森林公园每年吸引游客逾1700万人次,其中4成来自外地。而根据东莞市统计局统计,去年全年东莞接待国内游客近2800万人次,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是东莞的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在东莞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前身大多是国营林场。”东莞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韦爱梅透露,东莞共有大岭山、大屏嶂、清溪、黄旗、同沙和板岭等6个国营林场,经营总面积13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14.5%。其中,大岭山、大屏嶂、清溪三个国营林场由市林业局直接管辖,黄旗、同沙两个国营林场委托东城街道办管辖,板岭国营林场委托市城管局管辖。

  这些国营林场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任务是造林绿化,由东莞县财政补贴。“最早的国营林场其实也是事业单位,不需要自负盈亏的。”韦爱梅表示,当时林场的主要职责是造林。

  那时,东莞很多地方还是没有植被的荒山。国营林场的工人深入荒地,成为东莞城市森林的缔造者。上世纪60年代是植树造林的高峰期,1967年,东莞造林70万亩,还建了9万多亩果林。虽然比较辛苦,但当时林场职工的收入还是不错,“起码比农民强多了”。

  植树造林工作告一段落后,1975年起,东莞国营林场开始自负盈亏,这些国营林场都需要自谋收入,解决生计问题。

  砍树卖钱

  自负盈亏林场没落

  大屏嶂森林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许月明1岁多的时候就来到了位于塘厦的大屏嶂林场,后来的50多年间,再也没有离开过。大屏嶂林场成立于1961年8月,两年后,许月明的父亲退役时选择了留在东莞,没回肇庆老家,携妻挈子来到了大屏嶂林场。

  1979年,许月明高中毕业后,到大屏嶂林场下属的一个粉丝厂工作。粉丝厂是林场跟一个卢姓香港老板合办的,当时“三来一补”企业刚刚兴起,因林场水质好,又有做粉丝需要的大量柴火。粉丝很畅销,远销到南美等地。当时林场自负盈亏,除了合办工厂外,林场也开始种植经济林,引进最多的是柑橘,种植面积高达几百亩。上世纪80年代,大屏嶂林场大部分的收入还是直接来自于卖树,林场刚成立时种的杉树、松树几乎被砍光。

  “靠山吃山,杉树、松树一般30年就可以砍了,而且这里也不适合种这种树,长得并不好。”当时已经在林场上班的许月明也参与了砍树卖树的工作,树越砍越少,慢慢地能砍的树也被砍得差不多了,柑橘也得了黄龙病,职工收入急剧下降。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工资太低,有林场职工提出停薪留职,去外面打拼。

  “实在是没办法了,当时林场提出来想砍原始的次生林,被林业局的一个副局长劝住了。”许月明说,“想起来很惊险,原始的次生林差点就没保住”。直到观澜高尔夫球落地大屏嶂林场,每年有租金收入,大屏嶂林场职工的日子才稍微宽裕些,境遇比同样偏远的清溪林场稍好些。

  到上世纪末,东莞多数林场的树越砍越少。许月明说,虽然知道砍树不是长久之计,但并没有其他稳定的收入,一些林场甚至连工资都没法按时发放。在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林场逐渐被边缘化,收入减少,面积龟缩。

   封山育林

  建一个公园投入两亿

  1999年,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形势,东莞市做出“停止营利性森林采伐,全面建设生态林业”的决定,开始对林场封山育林,每年给林场拨付百十万元的生态公益林补贴,从原来以生产木材为主的经营性林业,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公益性林业。

  国营林场不能再砍树卖钱,也不能搞开发建设,只能靠出租旧厂房勉强维持日常运作。虽然有政府的公益林补贴,林场职工的收入仍旧没有保障,国营林场经营状况日益严峻。

  “位于城区的黄旗、同沙、水濂山几个林场还好点,位置比较好,可以有点租金收入,其他偏远的林场就非常艰难。”韦爱梅表示,有些林场明天就要发工资今天还在筹钱,职工很失落。

  2003年,东莞市政府提出了“建城、修路、整山、治水”的城市建设“八字方针”。政府在维持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以国有林场为中心,整合周边镇村集体林地,开始建设森林公园。

  “那个时候市领导过来考察,跟我说要提高职工的收入,修整道路,还要扩大面积,我当时都不相信。”许月明说,在随后的6年中,他不相信的这些事情一一发生了。

  2003年9月,东莞市政府正式批准了大屏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开始建设大屏嶂森林公园。财政首期投入资金约1.5亿元,建成两个出入口广场(占地约12.5万平方米)、园区道路28.2公里、登山步行道27.8公里,配套联合服务点和大型停车场等设施。

  同期,同沙、黄旗山、水濂山林场等其他5个林场也行动起来,到2006年,东莞已建成六大市级森林公园,全部免费对外开放。

  2009年,大屏嶂开始建设二期重点工程,再次投入了5000多万元,公园内的一些景点甚至都安装了免费W  IFI。也就是说,仅建设大屏嶂森林公园,东莞市财政已投资金约两亿元。东莞官方数据显示,10多年间东莞投入了23.83亿,建设东莞的14个森林公园。

  变身公园

  职工全部吃上财政饭

  2009年4月,东莞出台《东莞市森林公园管理处和国营林场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东莞市国营大岭山林场、大屏嶂林场和清溪林场并入相应的森林公园管理处统一管理。

  根据方案,大岭山森林公园管理处等3个森林公园管理处均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上述三个森林公园与林场合并后,经费开支由市财政核拨,相关镇负责固化定额经费的方式。其他3个国营林场也根据方案精神,在2009年完成了改革,从国营林场变身为森林公园。

  在这次改革过程中,所有林场的职工没有一个人被辞退,由于吃上了财政饭,一些退休职工的待遇反而增加。许月明表示,以大屏嶂林场为例,改革前编内人员人均工资5.2万元/年,改革后大屏嶂林场在职在编人员工资待遇按照市财政统一发放,人均工资福利8.1万元/年,根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以及工勤岗位不同级别发放;离退休人员工资大幅上升,按人均标准7.85万元/年发放。

  至此,东莞的国营林场改革全部完成,均就地转型成为森林公园。目前,东莞全市已有大屏嶂、银瓶山等共计14个森林公园,总面积达35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

  在东莞完成国营林场改革6年后,11月初广东全面启动217个国有林场改革,将国有林场明确定位为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涉及3万多名职工,不采取强制性买断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编制内退休人员养老待遇不低于原有水平,而这些正是东莞此前国营林场改革中最宝贵的经验。

  “东莞2009年就改革完了,省里现在的改革方案都有参考我们的,很多地方也都来东莞取经。”韦爱梅骄傲地说,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过程中,东莞林场改革的经验备受国家林业部门肯定。

   声音

  东莞2009年国营林场改革就完成了,省里现在的改革方案都有参考我们的,很多地方也都来东莞取经。

  ———  东莞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韦爱梅

  东莞等市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使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投资环境明显优化,而且培育了一批以森林为依托的绿色产业,促进了城市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供了生态承载力和城市竞争力。

  ———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点评东莞“创森”启示

  采写:南都记者  卫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