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超级镇”为“镇级市”探路
“超级镇”升格为“镇级市”,是强镇扩权的进一步深化。镇一旦升格为市,获得与实际情况发展相适应的政治架构支撑,将可以改变“小马拉大车”现象,充分释放发展活力,从改革中再获得政策红利,迎接新一轮发展。
东莞是我国少有的市直接辖镇的地级市,它比一般城市少了一个行政层级。一般认为,由于这种层级效率高、灵活性强,东莞不少镇的 经济 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成功。在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中,东莞等地开始实施“简政强镇”,其实质与今天的“镇级市改革”思路一致,那就是赋予镇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超级镇”到底有多牛?
走进东莞市长安镇,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镇——其镇容与经济实力,已与一个地级市相当。
东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长安实现生产总值400.5亿元,增长11.1%;工业总产值1303.6亿元,增长11.8%;进出口总额189.96亿美元,增长7.6%。在这个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常住人口近70万人。
可以看出,长安镇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规模,比中西部很多县(市)甚至地级市还要大。
值得注意的是,“超级镇”并非只有长安一个。东莞共有9个镇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其中虎门、长安超过400亿元,塘厦超300亿元;超200亿元的有清溪、凤岗,万江、沙田、横沥、东坑4个镇均突破100亿元。
不过,这些“超级镇”并非想象中的“遍地工厂烟囱”。以长安为例,这里有风景胜地莲花山郊野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等,星级酒店就有10多家,还有一个27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商业综合体如万达广场、万科广场等。全镇绿化覆盖率44.7%,是“国家园林城镇”“国家生态乡镇”,还荣获国际宜居城市竞赛金奖。
“小马拉大车”之困
尽管经济上“牛气冲天”,但这些“超级镇”和中西部地区只有几万人的镇一样,行政级别仍是正科,编制少得可怜。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一个“超级镇”的公务员编制不过几十个人,却要负担相当于一个地级市人口的公共服务,属于典型的“大马拉大车”。为此,这些“超级镇”不得不长期以“政府雇员”的形式聘请行政管理人员,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有些局“除了局长、副局长,几乎都是聘用人员”。
像这样的“超级镇”,要为辖区内近70万人口和2万多家企业、3万多家个体户提供服务。由于缺少相应的行政权限,“责任如西瓜、权限如芝麻”,公共服务曾经很难跟上。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分析说,这些乡镇的人员配置严重不足、管理权限有限,已经不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么提升这些强镇的行政级别,要么采取强镇扩权举措,赋予这些强镇更高级别的社会管理权限。
为改变这样的局面,2009年以来,广东多个地区试点“简政强镇”,将大部分事权向镇街下放,不少“超级镇”均已获得县级管理权限。
此外,东莞的治理经验还包括,除了一些基层社会管理职能,多数职能由市直部门派驻机构管理。目前,市直部门分别派驻长安、虎门的相关机构包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安全生产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公安、城市管理等。
“镇级市”红利多多
在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院长肖滨看来,“超级镇”升格为“镇级市”,赋予城市的管理权限,其实是强镇扩权的进一步深化。
镇改为市,赋予县级甚至部分市级管理权限,人员编制也有望增加。这样一来,其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将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从规划发展来看,新的城市管理格局也有利于城镇化的进程。
在“镇级市”概念最早诞生的浙江,概念刚刚提出时,曾引发房价快速上涨。但是,东莞再次提出“镇级市”改革后,从政府到普通老百姓,显得比较“淡定”。
记者在长安采访发现,当地干部群众对于是否如愿成为“市民”,已比较淡然。最有可能成为“镇级市”的虎门、长安,房价并未出现大的波动。
当地干部和居民对这一改革都表示欢迎,也认为改革会给自己带来实惠。镇政府工作人员所认为的“红利”是编制增加,工作量有可能降低,“财权”相应增加,收入有可能提升;百姓则认为,“镇级市”改革能使当地居民获得同市区一样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当然,干部群众直接的观感并不能全面反映出“镇级市”所带来的利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镇一旦升格为“市”,获得与实际情况发展相适应的政治架构支撑,将可以改变“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可以充分释放发展活力,从改革中再获得政策红利,迎接新一轮发展。
长安镇综合管理部门一位负责人说:“名称怎么叫其实不是关键,关键是赋予多少权限,以及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做好配套。要不然,即便设了市,也难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