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边检站10项新技术“透视”海港

06.11.2014  10:37

  ■图为东莞边检站官兵在为辅警队伍开展普法教育通讯员供图

   东莞时间网讯 16名官兵守护53公里的海岸线,面对困难和挑战,东莞边检站主动向科技借力。11年来,海港10项技术革新,使该站监视管控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透视”海港变成可能;随着智能验放系统、移动智能监控系统、单兵图传设备等10项软硬件的相继革新出台,一个“海陆空”立体化、信息化监管平台逐渐形成。此外,为节省企业中转时间,助推港口经济发展,东莞边检站先后推出12项服务举措,大大缩短交货时间,助推港口经济迅猛发展。

  借力科技

  实现全方位管控码头港区

  2013年2月,东莞边检站执勤科副科长董启虎在登轮检查一艘入境香港籍货轮时发现,有7张船员证未加盖出境验讫章。“边封是由浙江舟山边检站出具,但为什么有的船员没有出境章?”在询问无果的情况下,董启虎随即联系指挥中心进行核查,发现该船曾擅自出境香港,在铁证面前,船长终于坦白在航行途中由于燃油不足,船舶必须停靠加油,于是从就近路线驶回香港加油。

  这次顺利查获,借助的就是往来港澳小型船舶监管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接电子海图定位平台,可实现对船舶的准确跟踪定位、特定水域报警监管和航迹动态管理等功能。

  如今在口岸限定区域,借助智能验放系统可自助完成对车辆、人员的自助放行和实时记录,并对可疑事件进行预警预报;借助电子证件发证系统边检人员登轮即可办理登轮许可证、搭靠外轮许可证,信息还可自动同步到公安情报大平台数据中;而航拍飞行器则可在1000米高空,通过GPS定位,完成空中巡逻、救援演练和应急事件处置等高空侦查任务,实现码头港区360度无死角管控。

  该站站长叶昶满怀信心地表示:“运用信息化技术,向科技要数据,向科技要警力,打造高效平台中枢,才能更好地实现对港区的全方位管控。

  提速增效

  12项服务举措助推经济

  2003年,随着虎门港的建立,港口经济迅猛发展,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呈现两年翻一番的惊人发展态势,2014年更是有望突破200万标箱。

  “企业中转时间成本的节省以及通关效率的提高,都将为企业的进出口带来诸多利好。”万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分析。2012年,东莞虎门港集装箱吞吐突破百万标箱,进入大港行列,而今年随着港区跨境电商及通关信息平台等的提速发展,虎门港1-8月集装箱吞吐量就达177万标箱。“新贵”、“势如破竹”,媒体如此形容东莞虎门港的迅猛发展。

  为节省企业中转时间,助推港口经济发展,东莞边检站先后推出12项服务举措。“船舶同步联检”,船舶代理提交有关单证后,可不在原地等候,前往其他联检单位同步办理手续。“海港勤务前移”,所辖27个码头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建一个边检警务室,官兵查验距离更短。“交货时间大大缩短,在东莞虎门港只要3-4个小时,而使用香港‘一日游’交货则需要约12个小时。”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翟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八九个小时的时间差,对企业来说不仅意味着金钱,甚至可能关乎生死存亡。

  整合聚力

  内外齐心共筑安全港区

  从2009年起,东莞边检站积极探索建立边检辅警机制,构建“离乡不离党”流动党员管理机制,推进爱民固边模范码头创建……132名编外人员,整合聚力,在口岸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确保港区零发案。

  2009年始,该站从各码头经营单位保安中挑选辅警力量,通过准入、培训、管理、使用、考评、保障等6项系统化流程全力推进队伍正规化发展,目前已发展至90余人辅警队伍。

  今年5月以来,这个站针对近年来反恐严峻形势,每个月联合辅警开展码头反恐处突演练。辅警机制的建成,不仅充实了一线警力,给不法分子以震慑;也给官兵提供了更多“接地气”的意见建议,促进边检工作在改革中发展。

  从2013年开始,该站通过建网络、筑阵地、搭平台,为流动党员“安家”,使他们“离乡离土不离组织,隔山隔水不隔党性”。陕西籍的流动党员张女士已经有6年党龄了,来东莞边检站之后,终于有机会重新过上组织生活了。她高兴地说:“没想到还能在警营里参加组织生活,往后和边检的同志们建设安全港区的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