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释放“外贸生产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东莞调研行)
易事特集团入驻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时,还是一家为国外大型企业提供贴牌生产的小微企业。经过多年深耕创新和品牌建设,易事特的电源产品已出口到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
2015年,广东铁路国际物流基地落户东莞石龙镇,成为“全球运行距离最长的铁路快运货物班列”中欧班列的始发地。每天9.43万票邮政国际小包,将各种莞产商品运送到全世界消费者手中。
这是东莞对外开放新状态的缩影。在国际市场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去年东莞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合同外资、实际外资双双突破50亿美元大关,稳居广东第二、全国第五外贸大市。
改革通关模式,降低企业成本
广东中外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业务量很大,一年在东莞口岸的国际大船达1000多条,虎门港就占700多条。过去办理船只进港离港申请,1个业务员负责一条船,每条船光提交的资料就达到100多张纸;海关、边检、检验检疫、海事等部门一关一关过下来,十几个小时都不一定能搞定。现在通过虎门港通关信息平台进行一次申报,就能共享给各个部门,提交的纸质资料减少了一半,1个业务员能搞定5条船;各部门也实行联合登临查验,一次办妥。一年下来,企业光通关费用就省下1300多万元。
开放是植根在东莞灵魂深处的“基因”。随着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和国内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以部门为单位、彼此隔绝的口岸通关传统监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对外开放新状态的要求。2015年4月,东莞在全国率先启动“三互”大通关模式,围绕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海关与检验检疫部门在15个具体项目上开展合作。
东莞海关党组书记、关长黄浦介绍:“过去报关窗口天天人满为患,偷窃事件时有发生;现在网上报关,填一张表,海关、检疫两家通用。过去这中间是有铁丝网隔开的,货车从海关这边进来后,查完了放行,要先开出去;绕个圈,再进检疫那边,重查一遍才能走;现在我们两家拆除了物理分隔,车进来后,免检的直接放行,需要查的开到那边查验站,海关检疫两家一起查。过去海关通过了,检疫可能通不过;现在一家查过了,查验结果另一家认。”
据统计,通关环节由原来10个缩减为5个,企业费用节省了50%,关检联合查验货物的平均通关时间从原来的4.5小时缩短至不到2小时,真正做到了让企业省时省力省钱。随后,改革经验被复制推广到东莞的水运口岸和跨境电商领域。
“对我们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提高效率就等于降低成本!”东莞友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报关经理高勇吉对新的通关模式十分满意。“新的通关改革是实实在在地给企业减轻负担。”
通关便利化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外贸生产力”。东莞市商务局党组书记陈仲球介绍,2015年东莞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040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同期全国外贸下降7%,广东省外贸下降3.9%)。东莞出口对广东外贸出口的增长贡献率达到148.4%,为广东实现出口正增长目标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占高地”
在东莞兆生家具公司的半封闭自动喷粉生产线上,大小不一的中纤板匀速经过喷粉作业区间,在20个喷头的腾挪喷洒中变得色彩斑斓。企业营销总经理关名威说,凭借成熟的喷粉技术,兆生家具接到了宜家的大额订单,成为长期合作关系。
当人们对东莞的印象还停留在“来料加工、借船出海”时,像兆生家具这样掌握核心技术的东莞企业在市场上已逐渐打响品牌。
作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东莞一直在促进贸易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到2009年,形成了“1+26”政策体系,重点推动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2012年,东莞首次全面梳理出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1+10”政策;2015年又主动实施“十大工程”,推动加工贸易提质增效。
2015年,东莞700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中,超过5000家已转为法人企业,转型企业中有65%新开展内销业务,18.5%收购或创建自主品牌,10%增设研发机构,累计注册品牌已达11363个。如今,每出口100件产品,就有74件是加工贸易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提高了40.5个百分点。在全球制造和贸易体系中,东莞的角色正在发生巨大转变。莞货逐步以质量、技术和自主品牌向微笑曲线两端爬升。
近年来,跨境电商打开了东莞企业全球贸易的新通道。东莞东信进出口集团公司去年发起“东莞家具南非行”,货值总计200多万美元的10个货柜从厚街出发,漂洋过海抵达南非。总经理莫灿威说,传统出口中利润大头都被贸易商、代理商和渠道商拿去,而通过跨境电商交易,至少砍掉30%—50%中间成本,价格比传统贸易价格便宜15%以上。
据悉,东莞已有跨境电商企业超过4000家。借助跨境电商,东莞产品大量销往世界各地,2015年全市制造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预计实现交易规模超百亿美元;全年邮政国际小包完成3441万票,同比增长181.6%。
作为面积10平方公里的欠发达镇,“一带一路”建设给石龙崛起吹来强劲的春风,广东唯一一个铁路货运(一类)口岸——铁路国际货运物流中心的落户和开放,让这个地处东莞边陲的小镇刷爆了“存在感”。“铁路从这里出发,连接中西亚直到俄罗斯、东欧;水路从虎门港出发,通往东盟南亚乃至西欧北美,东莞巧妙地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一带’与‘一路’结点之城。”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感慨,对东莞来讲,“一带一路”就是一个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好机会。
机不可失,东莞各级决策者抓紧布局,勠力实干。在一份报告中,石龙如此勾勒自己的未来:凭借东莞火车站和广东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双引擎,加强全方位对外合作交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镇党委委员何荣坚说,去年铁路发货量突破8500个标箱,占全省七成以上;今年将迎来首趟进口专列,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出口双向铁路货运通道。
怀揣着“制造业名城”和“世界工厂”两张名片,东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海陆空跨境大通道,力求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出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015年,东莞对“一带一路”进出口总额达291.3亿美元,增长18%,大大高于东莞外贸整体增速;成功举办两届海博会,签约金额达3765亿元。
除了进出口,东莞还有序引导企业“走出去”,先后在马来西亚、印尼、巴西等地设立经贸办事处,规划建设产业合作园区,组织企业赴埃塞俄比亚、斯里兰卡等国家考察,为企业提供境外市场需求、投资环境、产业导向等咨询服务。
东莞华坚鞋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设厂,成为该国最大的窗口企业,并于2015年与埃方合作建设华坚国际轻工业园,目前已吸引16家同样来自东莞的企业签约进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