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得到控制

13.04.2016  09:26

杨智宏/制图

输入地为马来西亚;另据省疾控中心通报,3月上半月,大岭山3个监测点呈蚊媒高密度状态

东莞时间网讯   蚊子不仅能传播登革热,还能传播寨卡等病毒,眼下天气湿热,有利于蚊子的滋生。再加上不少人已经换上了短袖,被叮咬的风险大大增加。

昨日,记者从东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东莞已经出现今年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输入地为马来西亚。目前疫情已被迅速控制,无续发病例。另据省疾控中心的最新通报,3月上半月,我市有3个监测点呈蚊媒高密度状态。

大岭山三个监测点蚊媒密度高

蚊媒密度监测数据是防蚊灭蚊的重要依据,密度超标,则发生登革热的风险大。省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监测结果显示,3月上半月,全省大多数监测点蚊媒密度符合防控要求,蚊媒密度较低,但是也存在部分地区蚊媒密度较高的现象,发现高密度监测点13个(占1.4%)、中密度监测点47个(占4.9%)。

其中,东莞市有三个监测点呈现“蚊媒高密度”,分别是大岭山龙山街40号、大岭山龙山街三巷37号、大岭山龙山街四巷30号。这三个点位于同一地区,距离相近。

从马来西亚输入1例登革热病例

据省疾控中心介绍,截至4月10日,今年全省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34例(含港澳台及外籍),共报告输入性寨卡11例。具体到我市,市疾控中心介绍,截至4月10日,今年我市尚无本地登革热和寨卡病例的报告。不过,有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该病例为一名马来西亚籍男性,感染地为马来西亚。疫情发生后,市 卫生 计生局非常重视,市疾控中心随即会同医院、爱卫办、社区等单位,对该男子进行隔离治疗,并开展杀灭成蚊、清除蚊虫孳生地等措施,疫情被迅速控制,无续发病例。

目前,东莞市在全市33个镇街(园区)开展的蚊媒密度监测结果显示,当前诱蚊诱卵指数和布雷图指数,均符合蚊媒传染病的防控要求,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本月起每月开展登革热及寨卡风险评估

不过,眼下随着气温升高、降水不断,加上市民普遍有养水生植物的习惯,有利于蚊子的繁殖,我市防控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压力逐渐加大。

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防控工作,市卫生计生局表示,该局已经开展了相关防控工作,比如,加强与检验检疫、 旅游 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和信息沟通;建立了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做好了实验室技术和试剂储备;加强病例的排查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调查、早处置;加强蚊媒密度监测、增加了监测频率;开展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此外,我市每季度都对登革热和寨卡病毒开展风险评估,市疾控中心从本月起,每月开展专题风险评估,指导防控工作。

相关链接

防蚊灭蚊是防控疫情的关键

传播登革热及寨卡病毒的罪魁祸首是蚊子,防控的关键也是防蚊灭蚊。

市疾控中心介绍,蚊子的出生离不开积水,没有积水就没有蚊子,广大市民可这么操作——

一、及时清除家里、房前屋后、天台、门楼的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

二、家中的水生植物每隔3至5天换一次水,并注意洗净植物的根部;

三、居室要安装防蚊纱窗,睡觉时要挂蚊帐。家里有蚊虫时,要正确使用杀虫剂、蚊香、电蚊香液;

四、到野外活动时,要穿浅色的长袖衣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

五、孕妇和准备怀孕的女士尽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如果必须去,务必做好防蚊措施。

此外,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及结膜炎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发病前的外出情况,这对于医生的诊断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发病前曾经去过近期发生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疫情的国家和地区的。

如果市民在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预防方面有疑问,可以拨打市 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咨询热线:22625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