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首批地方立法项目共3项 首部法规锁定城市管理

11.08.2015  12:23
原标题:首部法规锁定城市管理

  昨日,东莞市立法工作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公布:今年东莞首批地方立法项目共包括3项,分别是市城市综合管理公共服务与综合执法条例(草案)、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草案)和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草案),其中东莞立法的首部法规将放在城市管理方面。

  首部法规

  下月底前提请市人大审议

  据悉,在3项今年东莞首批地方立法项目中,市城市综合管理公共服务与综合执法条例(草案)将于下月底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余两项,市人大常委会视情况安排在明年审议。

  对于《东莞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下半年及2016年度立法项目计划》中《立法意向项目统计表》中的其余9项意向项目,则由市人大常委会于下半年组织调研、论证,然后再作出合理的安排。

  昨天的市立法工作第一次会议还向新任命的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委员颁发了任命书,向立法咨询与评估专家颁发了聘任书,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为市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授牌。

  专家:

  首次立法要一炮打响

  昨日,市委党校教授王学敏表示,市城市综合管理公共服务与综合执法条例(草案)将是东莞获得立法权后的第一个立法项目,“一定要一炮打响”,确实解决东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推动东莞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起到实际的作用。

  王学敏说,东莞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后,应利用好获得立法权带来的红利,这样才能给市民、立法机关以信心,做好今后的立法工作。“如果首部立法没有效果甚至成为一个笑柄,那以后的立法工作要延续下去就难了。”王学敏说。

  王学敏还强调,东莞获得地方立法权是社会各界期待已久的大事,第一部立法有关城市管理,也是东莞急需加强和解决的环节,一定要谨慎,希望立法后能在这个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背景

  申请地方立法 东莞走了6年

  东莞市争取地方立法权可谓久矣。刚开始,东莞市争取地方立法权的途径主要是申请成为“较大的市”。从2009年开始,东莞正式提出申请“较大的市”,至今已有近6年的时间。

  去年5月,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专门到国务院法制办申请东莞成为“较大的市”,他从镇行县权、人口倒挂、外贸经济和深化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举例说明。在听取袁宝成的情况汇报之后,国务院法制办首度表态支持东莞申请“较大的市”。

  省人大代表、副省长刘志庚在去年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东莞代表团分组讨论时,也为东莞申请较大的市呼吁。

  人大代表邓巧玲,政协委员汤瑞刚、钱志秋,学者王学敏等也在不同层级、不同场合表达了支持东莞争取“较大的市”的立法权的意见。

  今年5月27日,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佛山、韶关、梅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湛江、潮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时间的决定(草案)》,并获得通过,东莞成为我省首批获地方立法权的市,可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关旭东、唐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