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首部原创独立长片《热带》完成首映

23.08.2014  12:55

  

  跟随一个寻子父亲的脚步,感受东莞

   东莞时间网讯 一名外地老人来到东莞寻找自己的儿子,遇到一位生活在东莞的小混混,一个在寻找真实的儿子,一个在寻找精神上的父亲,随着两个人互相“寻找”的脚步,展开的是东莞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生活面貌。这就是东莞首部原创独立长片《热带》带给观众的感受。

  近年来东莞涌现出不少出色的微电影,《热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选择了最为平实的角度,瞄准了底层人物的生活。8月21日晚,《热带》在莞城星汇影城举行了首映礼,吸引了超过500名观众到场观看。据了解,结束了东莞的首映之后,这部莞产影片《热带》还将在广州、深圳、珠海、潮州进行三场放映。巡演结束后,普通观众将能在网络上看到这部莞产影片。

   由纪录片改变,作家、记者参演

  《热带》改编自导演穆肃的纪录片《寻子》,当时还身为媒体人的穆肃一直想拍一部“寻人”题材的纪录片。除了因为自己年少时一段离家出走经历的影响外,另一个原因是他在东莞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寻人启事,他觉得这种社会现象应该被记录。一次在博厦公交站等车时,他看到一位脖子上挂着“寻人启事”纸牌的老人,穆肃上前去和老人进行交流,并用一台家用DV记录下了他寻子的全过程。

  之后,穆肃以纪录片《寻子》的主要故事框架为基础,创作了故事片《热带》,同样是讲述一位老人来到东莞寻找儿子的故事。穆肃在《热带》中加入了一些新的角色和线索,有街头小混混、有寻找女儿的乡镇公务员、有网吧女服务员等等,他们共同生活在这座城市中,他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组成了这座城市最真实的面貌。

  有意思的是,《热带》全部由非专业演员出演,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作家、记者和文艺工作者,这些演员本身也都在东莞工作和生活。影片全部在东莞取景,包括莞城、茶山、沙田、万江等地的景致都可以在片中找到。

   东莞叙事中的地域性与时代性

  《热带》2011年拍摄,时隔三年才真正成片。有意思的是,许多当时在影片中出现的场景,都已物是人非。像在影片中出现的网吧场景,2011年,东莞的网吧数量还有很多,到了2014年,网吧数量比之前至少少了一半。《热带》曾取过景的鸿福楼,也在今年宣告关门。《热带》像是城市化时代的影像缩影,无意中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变迁。

  “这不仅是一个父亲寻找儿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在寻找自己,我们很多人都和片中的主人公一样,从外地来到东莞,都曾处在一种‘回不去家乡、进不去城市’的中间地带,《热带》展现的是这样一种精神境遇。”穆肃说。但是在影片中还是可以感受到人文关怀,父亲和小混混之间建立起的情感,许多好心人的热情帮助,都展现出东莞这座城市温情的一面。

  虽然故事是发生在东莞,但是在南方其它城市,比如广州、深圳,也不乏类似的事例。上海作家周语谈道:“工业城市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电影叙事背后的那位‘父亲’的心情、选择和举动,都是这个时代剧本的一个节点。

  穆肃,媒体工作者、作家、纪录片导演及编剧。毕业于鲁迅文学院高级研讨班。先后任《文化周末》杂志主编、《东莞日报》记者。出版长篇小说《魔术师与传教士》、《上帝的旅馆》(获得首届东莞荷花文学奖),中短篇小说集《丧家之犬的乡愁》;纪录片作品《猪年》、《寻子》、《纹身》、《功夫》等;电影剧本《麦田守望者》(获得全国电影剧本最高奖“夏衍杯”创意电影剧本奖)、《新年启程》、《小人之书》、《世界工厂》等。

  《热带》的叙述方式让人想起雷德蒙·卡佛的简约,其漠然而毫不动声色的语言似乎也与卡佛有着某种相似之处,电影的整体基调则很容易让人想起现代主义的鼻祖卡夫卡,整部影片的场景和细节十分现实主义,但却给人一种强烈的荒诞感。

  ——东莞文艺评论协会主席柳冬妩

  从片名及内容来看,《热带》以刻意的空间错位为原点,在叙事的过程中,也有机地示了东莞这座城市的风貌。东莞这座“热带”城市第一次在影像中有如此真实而鲜活地呈现。

  ——资深影评人Clyde

  《热带》导演同样是北方人,当初南下热带本是意气用事,甚至可以说是流浪。但导演的人生,是在东莞改变的。这座热带城市,见证了导演从低谷到上升的轨迹。我笃信导演对电影的真诚以及对生活的坚定。

  ——媒体工作者、电影学硕士肖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