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高一女生妈妈家书走红,在焦虑时代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

01.09.2019  15:24

在开学前的这几天,一篇题为《一封家书——写给即将读高一的女儿源源》的微信文章,在东莞的一些家长间静静地流传,并被其他公号转载。在文章中,针对即将迎来高中全寄宿生活的女儿,源源的妈妈陈逸影女士提出了两点期望:做事要多考虑别人,说话要少用反问句,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拳拳母爱及教育智慧,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转发和交流。

一封家书意外“走红

近日,记者联系上了这封家书的作者陈逸影女士,对她和女儿进行了采访。

谈到这封家书的走红,陈逸影表示有点“意外”。给孩子写家书,是学校给家长布置的“暑假作业”,从2017年12月7日开始写,按照学校的要求,她都会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给家长的命题作文类家书,到目前共写了3封。今年这封其实是“急就章”,源源8月22日起要回东莞中学军训一周,军训期间,学校会组织学生读信。而她直到8月21日下午下班后才有时间写。相对于之前的两封家书,这封家书因为没有充分的时间构思,陈逸影就再次重复了一直以来教育孩子的她认为十分重要的两条:做事要多考虑别人,说话要少说反问句。8月25日晚11:45,陈逸影把这封家书发布在了“陈逸影”公众号上,在朋友间流传,8月28日,被东莞一教育类公号转载。有人在文章下面留言“我也有一个女儿,希望我能把自己的女儿教导到有你一半的水平。”“不说反问句这一条,默默感受了下,我完全没有注意到,一语惊醒梦中人。”有的家长还专程就此跟她进行探讨。

做事要多考虑别人,说话要少说反问句

陈逸影介绍,在高一之前,源源都没有全寄宿,只是午托。考虑到她高中阶段要过全寄宿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跟舍友之间会产生作息时间安排、生活习惯的适应和改变、讨论问题的方式等方面的冲突和磨合。所以重提“做事要多考虑别人”这一原则并要求孩子认真践行,是希望她在人际关系方面顺利、和谐。

而关于“说话要少说反问句”,陈逸影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过日子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她表示,这一点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在日常交流中,反问句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容易产生攻击性,让人感觉“说话说得很冲”,但很难被自己察觉。

陈逸影平时教育孩子,很多时候喜欢教方法。比如说话,多用陈述句、一般陈述句甚至比较客气的祈使句来表达,少说反问句,真的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她还透露,接别人的话,先说“”“”,如果有不同意见接下来表达,可用但是。如果第一时间先说不认同,别人就会反感,你的方案再好,别人都不一定会感兴趣。

教导和意见女儿觉得很受用

陈逸影的女儿刘源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26日晚上,在学校的读信环节,她很清楚地记得,还没打开信时,一旁的女同学就已经哭了。她也被感染了,仔细阅读完斟酌完每一个字后,眼角微微湿润。妈妈的教导和意见源源觉得很受用,也深刻检讨了自己确实在说话方面有很多要纠正的地方。她认为妈妈说得很对,有了智能手机后,人们渐渐减少甚至吝于和身边的人交谈,她有时说话就很不耐烦。她正努力朝着妈妈的期望靠近,好好学习如何正确和身边的人交谈,也希望自己能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从好好说话和少说反问句、多说陈述句开始,尽量不给他人一种难受的感觉。

源源说,对全寄宿生活,她一开始还有点畏缩,不过总不能天天麻烦爸妈接送。经过这次为期一周的军训,她对全寄宿生活已经有了初步的适应,思想上也准备好了迎接这个小挑战。她现在感觉和舍友们还是蛮聊得蛮来的,相处得比较融洽;作息方面,近期都在调整自己的起床饮食睡觉时间,尽量和学校保持一致,以便更好适应宿舍生活。

/对话家长/

1.您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高中阶段应该懂得什么?

陈逸影:这方面没有认真地思考过。如果一定要总结,大概是这样:知识丰富、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及格局大一些的人。高中阶段,不管是读文科还是理科,希望她都能重视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同时接受多一些大学先修的学术训练类课程,以及通识教育、人文教育类课程。

2.孩子这么优秀,在以往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你对孩子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吗?为了达到目标采用了什么方法?

陈逸影:老实说,好像没有特别明确的培养目标。矫情的说法就是“孩子只要健康成长就好”。现在回头看看,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都是一晃眼孩子就长大了,“时光都去哪儿了”,哈哈!我的观念是:在焦虑的时代,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家长。

仔细想一下,总的原则就是:学习知识基本上交给学校和老师,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则意识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方面的培养,我们还是下了一些功夫的,采用的方式主要是言传身教。

比如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会要求孩子在出行前列行李物品清单,做一件事之前列出流程提纲,还有更重要的是多做备忘录,包括要网购哪些物品、在哪些日期之前要提醒自己做哪些事情,等等。

关于规则意识的培养,我们会跟孩子约定玩乐的时间、看电视和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做不到的话是会被惩罚。另外,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坐车必须系安全带,等等。印象最深的是孩子无论坐在汽车的前排或后排,都是自觉系好安全带。

人格方面的培养,重点引导她关注公益和践行公益。我总是高调地告知她最近自己捐助了哪些公益项目、帮扶了几个孩子成为“爱心父母”,并带她一起去慰问我的帮扶对象或者参加某些机构组织的关爱自闭症儿童等公益活动,让她树立多做公益的理念。

/对话孩子/

1.你是一名德智体都全面发展的学生,家长有要求你上过课程辅导班或文体类培训班吗?你有没有产生过畏难情绪或者逆反心理,是如何克服的?

刘源源:家长并没有要求过,都是我自己主动报名的。小学的时候每个假期都会在少年宫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例如拉丁舞、民族舞、小工程师班、钢琴等,虽然学得不精,但技多不压身嘛。课外补习班也是从初三才开始上的,都是我自己觉得学校的知识不够吸收,才主动提出要报补习班的。父母都是随我的态度,并没有过多的插手。

在少年宫的学习我觉得很快乐,并没有怨言。除了有时候学舞蹈怕痛偷偷哭过。小学参加的游泳队也是因为热爱这项运动,虽然每天早上起得很早,但也很少抱怨。训练的辛苦习惯就好,人如果每件事情都抱怨太多,是无法全身心投入的。补习班一开始感觉良好,因为当时特别努力学习。不过后来因为临近中考到了“高原反应期”,对学习不太提得起兴趣,就从原本周末两天都在补习班改成只去一天了。当时有点崩溃,临近中考,成绩在学校的排名却有点往下掉,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不过最后还是熬过来了,调整好心态比较轻松地面对中考。父母也都很支持我,每天都做精致美味的早餐慰籍我的胃,而且不管我做什么决定(比如中考填志愿)都站在我这边。

2.游泳队、合唱团等各种排练、比赛会占用很多时间,特别是初中课业较多,你是如何平衡的?

其实上了初中之后,我就只剩合唱团这个课外活动了。每周六下午三点到六点,我感觉自己平衡得挺好的。周末作业一般在学校就能基本完成,周末回家后也是去泡图书馆,寻找那种学习的氛围。我总的原则就是:能在学校完成的尽量完成,给课余时间多点空间,所有事情都紧凑起来,井然有序就不会感到焦虑。

/人物档案/

妈妈:陈逸影

陈逸影女士身上的标签很多:东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处工作人员,仲裁员,东莞市作家协会会员。采访中发现,原来她与东莞报业集团十分有缘,曾是《东莞日报》的通讯员,早在20年前就开始为《东莞日报》供稿,消息、时评、文艺评论均有涉猎。

女儿:刘源源

刘源源在今年中考以740分从东莞外国语学校考入东莞中学。多才多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心公益,积极参加学校及社会上的志愿者活动,用自己的零用钱助学济困。

初中阶段有七次被评为“学习标兵”、五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热爱运动,在田径运动和游泳比赛多次获奖。参演的儿童音乐剧《盛开的桃花》荣获广东省第九届少儿艺术花会比赛金奖,并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小品大赛总决赛;在迪士尼版权所有的英语音乐剧《花木兰》中饰演主角花木兰;在全民K歌2018年度翩翩少年才艺选拔活动中荣获初中组第三名。是东莞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 A团的骨干队员,在全国巡演的多场专场音乐会中作领唱演员。 2017年7月10日,作文《和“花木兰”在一起的美好回忆》获首届“中华杯”全国中学生写作大赛二等奖。

/记者手记/

家庭教育拼什么?

采访中了解到,源源的父母都是公职人员,工作比较繁忙,也没有其他的外援,孩子的教育基本上落在了妈妈陈逸影的肩上。很多这样的家庭,如果学校住得离家较远,都会为每天的接送叫苦,更何况参加游泳队、合唱团、各种节目排练。于是,我试图从中挖掘出一些“惨料”,解读她的应对方法,看是否可以给家长们一些指导和借鉴,但是,陈逸影明确地表示“不觉得难”。她说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能行。在源源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时因故不能去学校接她放学,陈逸影就曾让源源自己回家。陈逸影喜欢听讲座,不拘种类,文化周末的讲座她只要有空就会去听,特别感兴趣的讲座,在深圳、珠海、广州也会去听。她家热爱旅行,有机会就去旅游,去了很多地方。会为了让孩子更深切地感受一个调查作业,去贵州旅行的时候专程租车自驾去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陈逸影喜欢和孩子交流讨论各种话题:电影、时政等等。她去年底以125分的好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都说教育是拼家长,很多人的理解是拼经济实力,然而,从陈逸影的身上,我深刻感受到:教育要拼的,是家长的教育智慧和坚强毅力。

全媒体记者 王芳/文

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