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05.02.2016  11:10

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线。(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市科技局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编者按:2016年是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是实现“九年大跨越”的重要节点。为提高社会各界对我市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认知度, 东莞日报 即日起推出“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  推进‘九年大跨越’”系列报道,围绕我市2015年度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各项考核指标,对各考核指标监测落实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访谈,以点带面反映我市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各领域工作的进展、亮点、思路、措施和成效。敬请读者垂注。

东莞时间网讯 在东莞市的《2015年珠三角规划纲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表》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受《东莞市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计划》等利好影响,东莞高新技术企业增速和培育入库企业数量得到快速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986家,高企培育入库企业774家,已获得省级高企培育扶持资金4.18亿元,这些指标均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列第一。

昨日,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肖铮勇接受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做好高企认定(复审)和培育入库工作,全力支持入选高企培育后备库的企业获得省财政奖励补贴,并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 

全市高企总量达986家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986家,高企培育入库企业774家,已获得省级高企培育扶持资金4.18亿元,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列第一。

肖铮勇介绍说,2015年,东莞市科技局组织了485家企业申报高企认定,其中新认定335家,重新认定48家,复审102家。组织了664家企业申报第一批高企培育入库,组织262家企业申报第二批高企培育入库。

为加速培育高企和促进高企发展,我市制定了《东莞市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计划(2015-2017)》,大力发动、挖掘、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初步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后备数据库,参照高企的申报条件,梳理了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名单。同时,建立了科技、经信、商务、税务、统计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动培育工作机制。

肖铮勇表示,东莞市科技局将继续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做好高企认定(复审)和培育入库工作,计划全市高企数量达到1100家,高企培育入库数量超过700家。同时,全力支持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的企业获得省财政奖励补贴,并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研发准备金制度,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

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超60%

根据我市实施《2015年珠三角规划纲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表》,“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指标已经完成了2.3%的目标,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均超额完成了任务,交出了满分答卷。

在发明专利申请量(件/百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指标上,我市更是双双超额完成了2015年目标。据统计,2015年我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1166件,同比增长61.55%,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3.38件,已超额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为896件的目标。

2015年,我市发明专利拥有量的目标为6.9件/万人。事实上截至到12月底,我市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789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5件,超额完成了目标。

目前,我市制定出台新的《东莞市专利促进项目资助办法》,通过修订专利申请资助,增加专利信息分析利用项目资助和知识产权管理贯标资助,加大了专利质押融资贷款贴息资助比例等,充分发挥资助政策激励作用,建立发明专利申请企业梯队,进一步优化了专利结构。

肖铮勇透露,为巩固和扩大在发明专利方面的优势,我市将继续推进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加强知识产权制度顶层设计,出台东莞市知识产权工作“十三五”规划,推动知识产权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此外,我市在出台《东莞市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施办法》的基础上,还将制定出台《东莞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资助办法》,对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专业镇创新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进行资助,扶持科技创新平台继续发展壮大。

数看创新驱动

30多家

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载体3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7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

26个

全市引进省级创新科研团队总数达26个,数量稳居全省前列。2015年有4个团队入围第五批省创新科研团队拟资助名单,省财政拟资助8000万元,连续五批次蝉联全省地级市第一。

2.16亿元

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有222个企业获得省研发费补助经费共计2.16亿元,金额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27家

2015年新增东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东莞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等6家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到27家。目前有17家单位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