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5个PPP项目总投资约462亿 R1线入围

12.08.2015  09:06
东莞计划将包括轨道交通1号线(R1线)在内等5个项目纳入首批PPP项目,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轨道交通2号线尚未开通,但预计将面临着每年2亿元亏损。面对轨道交通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东莞将从何处筹措而来?8月11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东莞计划将包括轨道交通1号线(R1线)在内等5个项目纳入首批PPP项目,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1

2号线预计每年亏2亿 市财政将补贴

2013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东莞市新建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三期工程和3号线一期工程,全长126.9公里。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747.56亿元,其中资本金比例40%,达299亿元。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4条市域骨干线路构成,总长218.3公里,共设置车站76座,途经21个镇(街)。其中,2号线总投资为195亿元,从东莞火车站至长安新区东站。2号线首建工程自东莞火车站至虎门火车站,于2010年3月26日开工建设,计划2016年上半年开通运营。

2015年7月,市发改局公布了两套轨道交通票价方案,票价拟按里程分段计价,起步价最低为2元或3元。

按照最新公布的票价听证方案计算,2号线开通后预计每年要亏损2亿元。面对可能发生的运营亏损,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号线是东莞市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根据相关规定,市财政将对2号线政策性亏损给予补贴。但是由于发改部门正在制定2号线的票价标准,目前无法预测补贴数额。

2

欠发达镇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探索PPP模式

除了2号线外,东莞即将启动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约354.89亿元,资本金约142亿元。

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市财政局表示,东莞今年将探索PPP等融资新模式,鼓励引导欠发达镇探索应用PPP模式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目前,市财政局已经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贯彻落实财政部、省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相关管理规定,逐步建立和完善东莞市PPP模式实施机制,制定项目准入、退出、定价、调价、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等政策措施,并统筹协调各部门推广落实PPP模式。

上述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市财政局已经着重在健全制度、建立项目库以及开展试点方面做了多项工作。其中包括,草拟了东莞市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待省颁布相应的实施意见,市财政局再对照修改后再上报市政府审批颁布。

市财政局还将结合东莞实际情况,逐步完善PPP项目准入、退出、定价、调价、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等政策措施,同时指导东莞市相关部门及镇街加快开展PPP工作。

3

5个PPP项目总投资约462亿 银屏基础设施入围

除此之外,市财政局初步建立了市PPP项目库。其中,1号线纳入PPP模式,深圳外环高速(东莞段)、银屏创新区基础设施项目、东莞市长安新河工程项目、石马河河口东江水源保护一期工程等5个项目已被纳入作为东莞市首批PPP项目,初步估算投资规模合计约462亿元。

据悉,以上5个项目作为东莞市PPP试点项目已经上报省财政厅纳入省PPP项目库。除银屏创新区基础设施项目外,其余4个项目经省批准作为省PPP推介项目。

“东莞将探索采用PPP模式建设1号线一期工程,即采用LOT(租赁—运营—移交)+BOT(建设—经营—转让)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希望通过采取PPP模式缓解未来轨道交通建设所带来的财政压力,同时优化财政结构。”上述负责人透露,在基本确定首批PPP项目后,市财政局下一步将加大力度统筹协调各部门加快推进PPP项目试点工作。

PPP

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