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盘点不一样的东莞2015 改革:攻坚破冰敢为先

26.01.2016  10:57

编者按

2015年,对东莞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东莞“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的一年。东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 经济 发展新常态,在创新驱动发展、对外开放合作、全面深化改革“三个走在前列”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20多项指标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前茅。本报今起推出“不一样的东莞2015”图片专题版面,盘点过去一年东莞的改革举措和“成绩单”。敬请垂注!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了多轮,今后改革的空间还有多大?”

投资 审批体制改革,能否走出审批事项‘不减反增’的怪圈?”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释放的红利,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今天的东莞,很少有哪项议题能像“改革”一样,引来如此密集的关注。这种关注,既有对切身利益的考量,更包含着对深化改革的期盼。

一系列硬数据,可以用来回应社会关切:办10个证件,从改革前的2个月至半年压缩至3-4个工作日;市场主体数量,由改革前的43万户飙升至突破71万户,位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这些数字的背后,展现了东莞市场的活跃、民间创业的热情,也证明新一轮莞版改革的成效所在。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不论是商改、投改还是网上办事大厅建设,莞版改革始终坚持一个路径:管好用好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放活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完善社会这只“自治之手”。

为政府设定“权力清单”、为企业投资创业设立“负面清单”,“两张清单”框定的是政府的“体型”;一张网上办事大厅的网,让政府在“瘦身”的同时更“ 健身 ”。

何谓“改革”,何谓“全面”,何谓“深化”,这些抽象的词语如今化为了东莞投资者、创业者、老百姓真实的感知,也有了具体形象的答案:项目可以“直接落地”、投资可享“十证联办”……这几年,“改革”一词成为了东莞史上最醒目的施政标签,而今天的改革将为东莞明天的发展铺路。

相信只要全市上下砥砺前行,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甩开膀子的干劲、抓铁有痕的韧劲,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未来的东莞可以成就这样一幅愿景:企业和市民办事,都能“上网一看,一目了然;键盘一按,事情办完”,真正做到少跑路就能办好事、不求人就能办成事。

东莞改革攻坚破冰,敢为人先,必将把东莞的事业推向崭新的高度。

■2015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到东莞督促检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胡春华强调,东莞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持续 健康 发展。

■2015年7月2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到东莞调研协同创新。朱小丹指出,横沥镇立足优势产业,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产业、 金融 、人才相结合,为全省专业镇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2015年6月18日,东莞正式启动水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模式,这是继寮步车检场启动陆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改革以来,东莞在口岸通关改革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至此,东莞口岸“三互”大通关在全国率先实现水陆一体化。图为繁忙的虎门港集装箱码头。

■去年,东莞商事登记改革继续领跑全国,全面推行集群注册登记模式、住所信息申报制,启动“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启动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改革,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激发了创业创新热情。图为2015年8月3日,住所登记全市推开首日,市工商局发放第一张营业执照。

■过去一年,东莞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曾一天连出《东莞市成长型企业人才扶持试行办法》、《东莞市人才入户管理办法》等八项人才政策。图为“2015东莞市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高端人才竞聘会现场。

■历经三年前期开发建设后,2015年3月27日,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管委会揭牌,标志着水乡建设进入新阶段。管委会的成立为水乡经济区和“10镇1港”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2015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提出,努力争创中国制造样板城市,力争到2025年实现规模结构领先、制造模式先进、创新能力强劲、质量效益一流、生产绿色低碳等五大目标,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图为东莞市瑞必达科技有限公司无人车间。

■东莞力争在自贸区之外,走在自贸区之前,赢得区域竞争比较优势、先发优势和制度优势。《关于东莞对接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意见》去年出台,又称“莞版对接自贸区28条”。图为沟通广东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与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的交通要道——虎门大桥。

本版图片由记者  郑琳东  程永强  郑志波  郑家雄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