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微调查]“全国高考一张卷”到底好不好?

15.03.2016  16:12

原标题: [两会微调查]“全国高考一张卷”到底好不好?

  原标题:[两会微调查]“全国高考一张卷”到底好不好?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高考,一直是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15年开始要逐步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高考试卷的省份,到今年,还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这五个省市是自主命题的。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呼吁,出于公平考虑,应该尽快恢复全国统一命题,把高考当作“一盘棋”考虑,也就是咱们老说的“高考一张卷”。

  这个话题,网友们早就展开了热烈讨论,支持者“力挺”全国一张卷,认为这样是“一碗水端平”,又可以给学生“减负”,还能够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成本,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也有人提出,说我们各地的情况不一样,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等等各方面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答题一张卷,招生计划不变意义不大。究竟,“全国高考一张卷”,好不好?

  “高考一张卷,到底好不好”?“如果是全国一张卷的话,就不会有难题怪题。江苏省数学每年都有二三十分的压轴题,像我们一般的学生只能靠‘蒙’,这样分数差距就特别大……”杭晨是江苏的一名高三学生,他旗帜鲜明地支持“一张卷”。江西高中老师郑瑶,也给出了“赞同”的答复:统一的话会有利于公平选拔,但是后续要有更多的跟进才行。

  吉林的高中生小吴担心,如果一张卷,分数和难度会被一些省份拉高,“我很害怕在我们高考期间可能会提高录取分数线,这无形施加很多的压力。

  而天津某高中的王老师却认为“影响不大”,“全国卷也好,自主命题也好,只要招生计划数不变,对考生就没有影响。

  那么,代表委员们怎么看这个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认为,大家在同一个标准、同一个尺度下,反映大家考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高考公平。但是高考一张卷解决不了教育公平的问题,实际上最关键的是招生计划。

  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却认为,高考命题时,可以适当地保持每个省份的“地方特色”,“中国应该能够有保持统一水平的不同内容的试卷,没有必要去统一它,这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说到底,“高考一张卷”的提议,只是尝试推行高考改革、推进教育公平的一种方式和路径,但它不是最终的目的。其实,在2000年之前,我国高考一直实行全国一张卷,2000年开始实施“统一高考,分省命题”,之后几年,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到自主命题的行列。

  而从2014年起,全国实行自主命题的省份开始减少,到今年,使用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将达到25个。所以回望这十多年,显而易见,各地在自主命题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命题思路、命题难度和考查知识范围。那么,现在实行“全国一张卷”可行吗?在操作层面都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这样能推进教育公平吗?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分析,统一高考,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一张试卷就能解决的。表面上看,有它的合理性,统一高考,一个水平,一张试卷来选择优秀的学生,这是公平的,但另一方面,因为各地教育水平的差异,一张试卷也存在着不公平的一方面。

  而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陈晶莹看来,马上实行“高考一张卷”有些困难,需要一个过渡期,比如全国招生,学生来自不同考区,用了不同考卷过来。比如高数采用分级教学,不能直接按照高考这门课的分数来进行分班。入学上,高校要做对应的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进一步提出,高考一张卷有希望为解决异地高考难题奠定基础,但需要探索按专业报考录取和根据统一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的改革。“它是在一个统一尺度下比出来了,将来有可能为我们跨省重新分配招生资源奠定基础。现在的政策侧重点还是要保证教育不发达地区上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的比例要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黄德宽还建议,应该优先提升各地教育的整体水平,再在选拔考试上做文章,更要体现地方院校本科办学水平,要在地方打造几所一流大学,而一流大学和国家整体的一流大学的差距应该是逐步缩小,然后再在考试选拔上尽可能创造公平的机制。

  江苏省作为最早实行分省命题、考试、录取的省份,上个月(2月)刚刚发布了新一轮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透露,新方案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行。目前江苏不会使用全国卷。基本上是按照国务院高考改革的实施意见,同时也认真总结了2008年高考方案的实施,以及逐年来不断完善的基本内容,主要内容是保持相对稳定,新的变化和新的特色主要是采取了考试的分类录取。

  这个话题自然不会被媒体忽视。在10号举行的记者会上,当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被问及“高考是否会过渡到一个命题中心”时,他表示“要由实践来提供答案,现在还为时过早。革永无止境。为了适应当时教改课改的需要,我们改革了考试命题的办法,但是十年以来,发现16个省再加上命题中心,17家在命题,质量不一,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同时,命题成本比较高,人力物力成本、安全保密,包括从印刷到命题。将来的趋势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最后由实践的效果来证明,我现在说还为时过早。因为教育是一个周期长的工作,要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比较,最后拿出一个更加适合我们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的这样一个考试命题的办法。”(记者纪俨玲 王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