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梳理两会总理记者会:26年间记者提问339次
作为全国两会的“休止符”,总理记者会已成为各界对两会议程最重要期待之一。从1988年至今,共有四位总理参加过两会总理记者会:李鹏、朱镕基、温家宝和李克强。26年间,四位总理共回答中外记者提问339次。
唯一一次例外
总理记者会1992年没举行
记者查询公开报道发现,1988年成立了人大新闻局。当年的全国人大会闭幕后,应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曾涛的邀请,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了记者会。当时媒体报道称,这次总理仍是以国家领导人身份参加。直至1991年4月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第一次以总理身份参加两会结束后的记者会,至此,记者会的规格与级别均达到了一个高峰。
据2013年3月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报道,1992年3月20日至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邓小平南巡实际上已成为两会代表和中外媒体关心的焦点,但当时南巡之事和邓小平谈话精神尚未正式公布。这一年,总理记者会没有举行,成为这一惯例开始以来唯一一次。总理记者会趋于常态化、制度化,是在1993年。
总理记者招待会时间一般在1个半小时到两个半小时之间,比较特殊的是温家宝总理2012年的最后一次记者会,在原定议程的基础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如果不累的话,我们再提两个问题”,最终温家宝总理用了3个小时回答了14家媒体记者的提问。
提问最“尖锐”的记者会
温家宝首谈“王立军事件”
每年记者会上,中国经济问题、中美关系问题、中日关系问题备受关注。此外,李克强总理的2次记者会上均提到“反腐”和“雾霾”。除经济问题等,当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入世、非典、奥运会以及2014年的马航事件等也经常被提及。记者提问最“尖锐”的莫过于2012年温家宝总理的最后一次总理记者会,温家宝代表中国政府首次对“王立军事件”表态。
回答最“个性”的记者会
朱镕基不喜欢“经济沙皇”称号
和一些常规化的问题相比,克强、温家宝、朱镕基首次亮相时,都会被问到一些个性化问题。
2013年,被问到“从最基层到最高层,您个人的情怀”问题,李克强说:“在我个人的经历,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被问到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风格时,温家宝回答:“在我当总理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朱镕基被问道:“人们称您为‘经济沙皇’等,您对此有何感想?”朱镕基直言:“我不高兴。”他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注重细节的记者会
记者注意到李克强的30多次手势
总理记者会上,一些细节经常也是媒体关注焦点。2014年,李克强总理多次赞外媒记者中文流利。
2013年,凤凰卫视记者提问前称:“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双手打手势有30多次。”对此,李克强总理回应称,“刚才记者先生提醒我,手势多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就可能不太注意听我回答问题的内容了”。
温家宝总理的记者招待会,妙语连珠、引经据典历来是记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例如,温家宝在2003年的记者会上谈及两岸话题时,引用了于右任的诗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华商报记者 王利民整理
哪些问题提及率最高
中国经济类
李鹏总理在历次记者招待会上,经济问题约占16%
朱镕基总理任期的记者招待会上,经济问题约占28%
温家宝总理任期的记者招待会上,经济问题约占42%
李克强总理的两次记者招待会上,经济问题约占19%
外交关系类
反腐、改革类
当年热点话题
谁有机会向总理提问?
参加两会报道的记者近3000名 只有约600人能拿到邀请函 其中只有约13人会被“选中”
3任总理共回答了202次提问
大陆媒体63次
港澳台媒体 36次
外国媒体102次
15年来“首次发问”最多的是新华社
15年来获得提问机会最多的媒体
中央电视台 14次提问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 13次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1次提问
从国外媒体来看,15年来美国媒体获得29次提问机会,高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