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界人士山西共拜关帝庙

09.07.2014  01:27

  中新社运城7月8日电 (杨喆)作为“情系三晋--两岸文化联谊行”中的一个重要活动,近150位两岸文化界人士8日在山西解州关帝庙共同祭拜关公。

  上午9时许,关帝庙崇宁殿前祭品、用品摆放整齐,气氛肃穆。在庄重的音乐演奏声中,两岸文化界人士身披銮巾,共同列队来到关帝庙崇宁殿月台前。台湾书法家、台中市政府参事陈志声担任此次活动主祭,中华文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侯湘华、中华两岸经贸投资文化教育协会理事长张京育等担任陪祭。

  拜关公、上香、荐酒等仪式过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巍巍武圣,云长关公,忠义仁勇,世表为宗。凛然正气,两岸皆崇,丹心贯日,沛乎苍穹……”祭文读毕,参访团成员集体向关公塑像鞠躬致意,并由主祭人饮福酒。

  长期从事两岸文化交流的主祭人陈志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担任此次活动的主祭官他感到荣幸之至,此行来到大陆之前,他已在台湾拟好祭文并亲自书写,盼为两岸间文化交流贡献力量。“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也在逐渐加强交流。今天两岸文化界同仁能够有机会在关帝庙祭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盛事,参与者也有机会对未来中华文化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促使其发扬光大。

  祖籍山西省五台县的台湾作家、翻译家王寿来称,关公的忠义精神对两岸民众影响都很大,台湾民间也常会供奉关公以期获得庇佑。今天能来到山西参与此次祭拜活动,他非常激动,也有感于两岸间的血脉相连。

  关公名羽,字云长,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9年,为今山西省运城人。关公去世后,因忠义仁勇的道德品格,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成为民间祭祀的对象,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山西解州关帝庙被誉为誉“武庙之祖”,建于1400多年前,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始建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宇,与常平关公家庙、关帝祖茔并称“三关”。每年都会有大量祭拜活动在此进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