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两高一低”企业是水乡更大变局的起始

23.09.2014  12:15

   东莞时间网讯 历经8个月的调研部署,东莞水乡经济区“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工作正式启动。本报报道,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就如何贯彻落实水乡经济区“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有关文件,进行动员部署。据悉,下个月,将发布水乡“两高一低”企业名单,明年底“两高一低”企业将全部退出水乡。

  市委副书记、水乡管委会主任姚康在谈及这一部署时表示,这是市委、市政府反复权衡、充分研究、谨慎决策的结果,“知其不易而为之”,充分体现了东莞重塑水乡生态环境面貌和现代产业格局,建设美丽水乡、幸福水乡的坚定决心。他要求,水乡区域的“10镇1港”要通过开展这项“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工作,还原水清河畅的水乡面貌,重现鱼翔浅底的水乡风光,让所有水乡群众看得见田,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说水乡区域正在迎来一波深刻的发展变局,可能毫不夸张。过去30多年,“富可敌省”的东莞,已成为中国区域发展最为显著的标志性城市之一。作为一家地级行政级别的城市,东莞的GDP长期位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而东莞所辖的32个镇街,业已全部进入全国千强镇。然而,如此亮丽的成就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其内部却依然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发展不均衡、发展落差较大的局面。这些年来,总用地面积达510平方公里的“10镇1港”,在全市镇街排名中大部分位于中等偏下甚至垫底的位置。坦率地说,在东莞,水乡区域发展其实是处于相对落后的态势之中的。

  不必讳言,这可能也正是某种急起直追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的源头。为了迅速摆脱落后的发展局面,这一区域在确定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时,不可避免地会多多少少带有急功近利的心态。这也使得,和东莞发展业已走在前面的沿海片、埔田片、丘陵片甚至山区片比起来,因为受制于地理环境和发展态势的双重制约,水乡区域发展在选择项目和制订政策时,居于选择空间更为逼仄的不利局面之中,很多时候,一些受到其他区域排挤的“两高一低”产业和企业,也将这一区域视为最后的“避难所”。

  现在看来,随着水乡经济区整治“两高一低”企业的启动,这一局面到了被终结的时刻了。必须承认,现在的发展,早已不是以往那种“要么GDP,要么贫穷落后”的零和游戏,而是一种综合了经济发展和生态质量的绿色发展,更是一种既着重考虑人的需求,同时强调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正如市委书记徐建华今年4月在东莞市统筹水乡地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在论及打造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时所言,水乡区域要打造既有水乡生态特色又有若干支柱产业,既能产生大量GDP,又有原生态环境的在全国都能拿得出手的经济区。毫无疑问,这种产业形态,显然是区域特色的和绿色环境包容的,是经济增长和生态文明兼得的。这和那些只要GDP、不要环境,只要统计数字、不要发展实质的“两高一低”形态显然不在同一个频道。

  全面整治水乡经济区“两高一低”企业显然是东莞水乡区域发展的一个重大变革契机。这样的变革,带来的不仅仅是土地所承载的发展项目变化而随之而来的产值变化,还将为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乃至行政管理思维和体制格局带来深度冲击。在广东省批复的东莞水乡地区发展文件中,东莞水乡区域的定位描述为“幸福导向型产业发展示范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特色区域、穗莞合作的重要平台”。现在看来,“两高一低”企业的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也许只是某种更大变局的起始。